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苏春娟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 机构:〔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较高人文素养的同时,应率先担当起培育具有较高科学素养人才的重大任务。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小学语文老师不应忘记自己的使命,让我们的学生在童年时期就种下“科学”的种子。在语文课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并兼顾科学素养的渗透。
  • 简介:〔摘要〕《品德与社会》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 标签:
  • 作者: 康亦农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我所带的班级两级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回答问题时,优生抢答,差生随声附和,一堂课下来,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多次的实践经验告诉我隐形分层教学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隐形分层,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个性差异程度,不让学生知道自己被分成A、B、C三层,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隐形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有效的。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由经济相对贫困农村向发达城市涌动的民工潮持续高涨,如何有效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实施全民教育、巩固城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地位的北京市,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国家农业部报告,2001年农民外出打工7800万人,比2000年增加5%,已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16.3%,其中北京现有流动人口多达300万之众。由于我国现行的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支持的义务教育体制,人口的流动造成了义务教育的供需错位。从而使得农村流入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北京教科院的研究人员自2000年开始与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基层学校共同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朝阳区、石景山区开展了有益的实践干预活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热切关注。现将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摘登如下,以便对缓解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有所助益。

  • 标签: 接纳性教育 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问题 中国 户籍管理 教育管理体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课程政策制订的社会参与,揭示了课程政策不仅需要形而上的思想引领,更需要形而下的实践情怀。课程政策制订的社会参与充分体现了课程政策的合法性,保证了课程政策的科学性,彰显了课程政策的可操作性。课程政策制订的社会参与所面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参与者的民主权利意识不成熟、参与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存在、参与对象的过度理想化。因此,今后课程政策制订的社会参与需要着力于制度化、合法化、社会化。

  • 标签: 课程政策 社会参与 机会主义 有限理性
  • 简介:摘要职业学校的体育不同于普通学校,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也对就业学生提出了技能与体能两个方面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重视体育竞技的教学,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耐力,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时间久、强度大的工作。

  • 标签: 职校体育就业
  • 简介:贫富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应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应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 标签: 贫富差距 和谐社会
  • 简介:社区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起构成了整个社会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社区教育的理念。提出社区教育优质化的概念并对其具体的实践策略作出一定的分析。

  • 标签: 社区教育 优质 理念 实践策略
  • 简介: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同样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基础性工程,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还可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化建设对缓解社会摩擦、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化大生产 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 作者: 罗晓敏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阅读就是读书,有人把它称之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尤其是在21世纪,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只有那些学会了学习的人才会生存和发展!而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其他能力如比较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都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没有阅读能力就好像鸟儿失去了翅膀,不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我们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简介:讲中学历课的目的,每位历史老师都会说: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认识某些历史发展规律并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从作为一门社会的教学要求来说,这是毫无疑问的,广大历史教师为实现此目的进行的工作也是有成绩的。但也要承认这些努力常常是事倍功半的,甚至导致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无法

  • 标签: 历史教学 历史知识 历史教育 历史教师 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观
  • 简介: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是中学历教学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由于受程式化教学的制约,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对中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 标签: 中学 历史分析能力 历史教学 教学目的 创造精神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个案探究”教学策略是指师生围绕中心问题(个案)进行历史探究,通过“确定探究主题———提供历史资料———解读历史资料———合作探究问题———交流总结整合”等环节,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面貌,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主体性。这一教学策略以其主体性,具体性,开放性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和终身发展。

  • 标签: 〔〕个案探究历史资料主体
  • 作者: 赵云建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09-19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9期
  • 机构:〔摘要〕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历史学科的人文性被严重削弱了,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使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同时,应试的功利性渐渐代替了素质教育目标,政治说教的工具性代替了人文性功能。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广大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改变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他们忽视了历史学习的情感体验和正确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个性发展。本人在历史教学中体会到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并在教学中摸索出了实施情感教学的办法。
  • 简介:从清末普通中学文理分科的提出,民国时期文理分合的反复,到新中国成立后文理分科模式的长期存在,我国中学(高中)文理分科的实践与争议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在历史视野下梳理文理分科的存废之争,于当前思索文理分科的发展这一问题大有裨益。

  • 标签: 高中 文理分科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