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互画像法在麻醉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见习的北京大学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名学生采用交互画像法进行培训,对照组14名学生采用传统方法培训,见习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随堂技能测试及问卷调查结果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19.43±2.84)分和(18.71±1.81)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P=0.094);试验组学生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8/18,椎管内麻醉成功率为18/18;对照组学生分别为12/14和14/14,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独立画出喉镜解剖[(9.72±0.56)分比(6.79±2.81)分]和完成椎管内穿刺操作[(8.67±1.29)分比(5.93±2.60)分]2方面的自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麻醉见习教学中使用交互画像法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麻醉科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并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布里病(AFD)累及心脏的临床及心脏MR(CMR)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阜外医院经基因检测或病理确诊的AFD患者8例(AFD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6~60(50±11)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16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16名(正常组)作为对照,HCM组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7~68(46±15)岁,正常组中男6名、女10名,年龄26~59(51±11)岁。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CMR图像。采用CVI42软件分析CMR图像,并自动生成相应的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间参数值的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AFD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与HCM组相比,除合并肾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FD组的CMR显示5例为对称性或大致对称性增厚,3例为非对称性增厚;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示5例患者出现心肌强化,以多发、肌壁间强化为主,部分呈局部、心内膜下强化。HCM组的CMR显示14例患者以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为主、伴或不伴左心室壁其他部位的增厚,2例表现为左心室中远部的增厚;LGE示14例患者出现心肌强化,表现为肥厚心肌内局灶性或斑片状强化,以室间隔右心室插入部局灶性强化多见,部分表现为左心室中远段心内膜下强化。AFD组、HCM组和正常组3组间比较显示,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初始T1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但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在AFD组和HC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D组的LVMI较正常组和HCM组均增加(P<0.05)。T1 mapping示AFD组的初始T1值[(1 177.4±46.0)ms]显著低于正常组[(1 244.5±34.3)ms]和HCM组[(1 278.8±41.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10,P<0.001)。结论AFD与HCM的临床表现相似,当临床怀疑AFD时,影像学检查应首选CMR检查,特别是T1 mapping技术可以为AFD的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内法瓦病(FAVA)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肌肉内FAVA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女25例、男19例,年龄5~29(15±6)岁。总结其临床及MRI特征,包括分型、部位、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病变内有无血管流空,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例患者大腿及小腿肌肉同时受累,43例患者病变累及1个部位,包括小腿肌肉20例、大腿肌肉15例、前臂肌肉5例、上臂肌肉1例、臀肌1例、肩部肌肉1例。小腿腓肠肌受累最多见(13/44),其次为比目鱼肌(10/44)、股四头肌(9/44)。MRI示病变均为实性病变,其中局灶肿块型24例、弥漫浸润型15例、局部浸润型5例。病变的长轴均与肌肉长轴一致。T1WI及T2WI均呈不均匀中等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显著高信号,所有病变均可见迂曲扩张的畸形血管,其中18例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学上,病变的骨骼肌被纤维组织、脂肪成分、不规则的畸形静脉血管等多种成分浸润,导致MRI信号的不均匀。7例接受人类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者中6例为突变型。结论肌内FAVA在临床、MRI影像以及组织病理学上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MRI信号特征可反映其复杂的病理成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睑分裂痣用新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类型分布特点及整复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39例(39只眼)眼睑分裂痣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应用新分类法即传统分类联合美学单元分类法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整复手术。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眼睑分裂痣的分布特点以及整复手术效果。结果39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其中女性26例(67%),男性13例(33%),年龄(31.1±17.8)岁。眼睑分裂痣类型分布:内侧局限性、中等范围及大范围眼睑分裂痣分别有5例(13%)、6例(15%)、2例(5%);中央局限性、中等范围眼睑分裂痣分别有6例(15%)、3例(8%);外侧局限性、中等范围眼睑分裂痣分别有4例(10%)、6例(15%);全眼睑中等范围、大范围眼睑分裂痣分别有2例(5%)、5例(13%)。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皮内痣20例(51%),复合痣18例(46%),交界痣1例(3%)。不同整复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患者对眼部外观均满意。手术效果为优36例(92%),良3例(8%)。2例(5%)色素痣在睑缘部位有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结论传统分类联合美学单元分类法对眼睑分裂痣的分类以内侧型和中等范围眼睑分裂痣较为常见,根据新分类法采用相应整复手术的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有专科特色且科学、实用的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于2018年8月成立研究小组,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按照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级别与质量评价标准筛选并确定相关文献,结合文献所涉及的指标初步形成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架。2019年1月编制专家函询问卷,从青岛市医师协会及护理专家委员会中随机抽取20名专家,应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构建乳腺专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体系并进行修订及确认。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15、0.858,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构建了包含患肢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淋巴水肿预防措施知晓率等11项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乳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用性强,可信度高,有专科特色,可用于乳腺疾病患者的全程护理质量评估和管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精准、科学的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探讨三间分布法在术后防管路滑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患者在住院期间意外脱管不良事件报告材料意外脱管共35例,意外拔管率0.792‰,对存在问题和原因运用三间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胃肠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第一季度0.369,第三季度0.209,第四季度0,三季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第一季度0.995,第三季度0.689,第四季度0.582,三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三间分布,能够得到管路滑脱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管路滑脱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简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问题的出现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对食品进行安全检验是非常重要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仪器应用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提高了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了一道强有力的屏障。本文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归纳出一些经验,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要安徽曙光化工集团理事会以会议纪要形式要求各企业职能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加强企业经济活动运行监测和预测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根据曙光包装公司本量利分析法的运用,阐述本量利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对提高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有重要借鉴作用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患者因心脏瓣膜病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在体外循环结束后给予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50 mg(5 ml)缓慢静脉注射以中和肝素钠。注射约3 min时(鱼精蛋白入量约15 mg),患者血压突然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泛红,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考虑鱼精蛋白过敏,立即停止滴注,并静脉注射苯海拉明、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约30 min后,患者血压回升,心率下降,皮疹逐渐消退。因鱼精蛋白用量不足,患者术后胸腔渗血、渗液较多,导致其血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将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50 mg(5 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稀释后以60滴/min速度缓慢静脉滴注,患者未再出现过敏现象,胸腔引流液逐渐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直线法乳房成形术(Lejours法)修复乳房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整形外科收治36例乳房下垂矫正失败女性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32.1岁。按直线法乳房成形术进行修复,根据术前设计去除蒂部表皮,切除多余的皮肤移除假体及包膜,向上移动乳腺瓣固定于胸大肌筋膜,固定乳头、乳晕后逐层缝合。结果36例患者乳房外形均得到改善,切口瘢痕较小,且随时间延长瘢痕颜色可逐渐变浅;无乳头、乳晕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乳房挺拔、圆润。随访6~24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延迟,予以反复换药7 d愈合。结论该术式设计操作简单、瘢痕小、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修复后乳房外形圆润挺拔,可作为修复乳房下垂可行术式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及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经筋刺法治疗,10 d为一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使用改良Ashworth法评估两组肌张力变化并进行比较。使用改良Lindmark评分表评估两组手精细动作运动协调能力与感觉功能变化并进行比较。使用量角器测量两组患者患侧手关节活动度并进行比较,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肌张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协调能力评分、感觉功能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运动协调能力评分、感觉功能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手关节活动度大于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手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肌张力,增强手精细动作运动协调能力与感觉功能,提高患侧的手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