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鼻咽癌下颈部和下椎体的同方向的相关性与差异性,为提高颈部摆位精准度提供依据以及对改良头颈肩固定装置提供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80例接受Varian Vital Beam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回顾性分析1 120次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分别在两个不同匹配区域线性平移方向中左右LR、头脚SI、前后AP以及轴向旋转方向中横断旋转Roll、矢状旋转Pitch、冠状旋转RTN 6个方向摆位误差的同方向的相关性与差异性。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在线向平移方向下颈部与下椎体同方向上,左右LR存在中等相关(r=0.692,P<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脚SI存在中等相关(r=0.62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7,P=0.003);前后AP存在强相关(r=0.89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5,P<0.001)。在轴向旋转方向下颈部与下椎体同方向上,矢状旋转Pitch存在中等相关(r=0.65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8,P<0.001);冠状旋转RTN存在中等相关(r=0.594,P<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断旋转Roll存在强相关(r=0.75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85,P=0.003)。结论下颈部和下椎体相关性较强,可以用下椎体为基准校正下颈部误差,但要注意旋转误差造成的差异性。建议摆位时注意纠正并指导患者平躺姿势,确保体位和面罩吻合度,减少颈部的旋转误差。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验证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血清学和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方法对大肠埃希菌分型的效果。方法使用CRISPRsFinder分析大肠埃希菌全基因组序列的CRISPRs间隔序列,使用在线软件SeroTypeFinder和 MLST获得血清型和序列型(ST);采用PCR扩增并分析349株大肠埃希菌CRISPRs,使用CRISPRs间隔序列预测血清型和ST,并比较血清学和MLST分型结果。结果将I-E型CRISPR/Cas、I-F型CRISPR/Cas和CRISPR3-4分别命名CT-Ⅰ、CT-Ⅱ和CT-Ⅲ。根据CRISPRs间隔序列构成和排列进一步进行分型,203株大肠埃希菌被分为79个CT型别,76个血清型和66个ST。CRISPRs分型的区分能力最强,辛普森指数为0.936。CRISPRs和血清学的关联程度最高,调整兰德指数为0.908。CRISPRs型能进一步区分相同血清或ST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O157∶H7(ST11)、O104∶H4(ST678)和O26∶H11(ST21)]菌株。扩增实验室菌株的CRISPR1、CRISPR2、CRISPR3、CRISPR4和CRISPR3-4,检出率分别为81.1%、94.5%、1.4%、1.4%和4.6%;根据CRISPRs间隔序列预测O157∶H7(ST11)和ST131准确率分别为95.0%和100.0%。结论基于CRISPRs的大肠埃希菌的分子分型方法呈现较好的分型效果和临床应用效果,预期可以成为大肠埃希菌分型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1例接受不同方式治疗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11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9个月(1~115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66%、22%、10%。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OS优于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χ2=17.225, P<0.01)。原发灶切除患者的OS优于原发灶未切除患者(χ2=69.54,P<0.01)。原发灶切除患者中肝转移灶未处理者OS差于肝转移灶干预治疗者(χ2=7.311,P=0.007)。原发灶未切除患者中单纯化疗者OS优于未治疗者(χ2=4.123,P=0.042)。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未处理、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干预治疗患者的OS均优于单纯化疗患者(均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情况、诊断时糖类抗原199水平是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对于确诊直肠癌患者,即使术前已存在肝转移,积极手术切除原发灶及对肝转移灶进行局部治疗仍可改善生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自动注油后口腔手机的干燥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1月1至30日日常使用的口腔手机20 510个,根据不同干燥方法将自动注油后的口腔手机分为两组:高压气枪组10 255个和低温真空干燥柜组10 255个。比较两组口腔手机的合格率、干燥过程的次数、干燥使用时间,并对不同干燥方法的环境测量噪音。结果真空干燥柜组的合格率(99.49%,10 203/10 255)高于高压气枪组(97.30%,9 978/10 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时间为(25.5±4.7)h,少于高压气枪组的(34.2±3.1)h,低温真空干燥柜操作环境噪音分贝为(25.5±4.7)dB,低于高压气枪组的(34.2±3.1)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自动注油后的口腔手机比高压气枪干燥具有明显优势,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中-重度PAR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鼻镜下选择性翼管、筛前神经切断术组(A组)42例,聚焦超声治疗组(B组)34例,药物治疗组(C组)36例。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A、B组术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三组间VAS、RQL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总有效率为97.62%(41/42),B组为64.71%(22/34),均高于C组的30.56%(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低于B组(26.47%,9/34),P<0.05。结论鼻镜下选择性翼管、筛前神经切断术和聚焦超声治疗均是治疗中-重度PAR有效的术式,但前者疗效更优,并发症更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rythroferrone(ERFE)等铁代谢红系调节因子(iron-regulatory erythroid factor)在不同类型红系造血异常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共4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ERFE、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和扭转原肠胚形成同系物(TWSG1)的表达,分析铁代谢调节因子与红系造血异常类型及旺盛程度(以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反映)的适配性。结果血浆GDF15表达水平在PV、PRCA、AIHA、MDS各组依次为266.01(112.40,452.37)、110.63(81.41,220.42)、52.11(32.61,171.66)、276.53(132.16,525.70)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45(19.65,57.72)ng/L(P值均<0.01)。不同类型红系造血异常患者血浆TWSG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浆GDF11表达水平仅在PV组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75(10.95,121.32)ng/L对36.90(3.38,98.34)ng/L,P<0.01],而PRCA、AIHA、MDS 3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组血浆ERFE水平为129.63(47.02, 170.03)ng/L,AIHA组血浆ERFE水平最高为121.76(68.12,343.11)ng/L,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3.23(35.18,65.41)ng/L(P值均<0.01);PRCA组、MDS组血浆ERFE水平分别为48.92(44.59,84.83)、40.47(26.97,72.87)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与ERFE(r=0.458,P=0.001)呈正相关,而与GDF15(r=-0.163,P=0.274)、GDF11(r=0.120,P=0.421)、TWSG1(r=-0.166,P=0.26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铁代谢红系调节因子在不同红系造血异常疾病的表达谱不尽一致,ERFE与红系造血旺盛程度相关度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rythroferrone(ERFE)等铁代谢红系调节因子(iron-regulatory erythroid factor)在不同类型红系造血异常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共4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ERFE、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和扭转原肠胚形成同系物(TWSG1)的表达,分析铁代谢调节因子与红系造血异常类型及旺盛程度(以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反映)的适配性。结果血浆GDF15表达水平在PV、PRCA、AIHA、MDS各组依次为266.01(112.40,452.37)、110.63(81.41,220.42)、52.11(32.61,171.66)、276.53(132.16,525.70)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45(19.65,57.72)ng/L(P值均<0.01)。不同类型红系造血异常患者血浆TWSG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浆GDF11表达水平仅在PV组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75(10.95,121.32)ng/L对36.90(3.38,98.34)ng/L,P<0.01],而PRCA、AIHA、MDS 3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组血浆ERFE水平为129.63(47.02, 170.03)ng/L,AIHA组血浆ERFE水平最高为121.76(68.12,343.11)ng/L,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3.23(35.18,65.41)ng/L(P值均<0.01);PRCA组、MDS组血浆ERFE水平分别为48.92(44.59,84.83)、40.47(26.97,72.87)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与ERFE(r=0.458,P=0.001)呈正相关,而与GDF15(r=-0.163,P=0.274)、GDF11(r=0.120,P=0.421)、TWSG1(r=-0.166,P=0.26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铁代谢红系调节因子在不同红系造血异常疾病的表达谱不尽一致,ERFE与红系造血旺盛程度相关度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式泵注美罗培南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ICU重症感染患者84例,按照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单剂量间歇给药,泵注美罗培南用药时间<30 min,观察组泵注美罗培南用药时间延长至3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恢复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FA评分及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呼吸机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情严重程度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05%,8/42)与对照组(26.19%,11/4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泵注美罗培南延长给药时间治疗ICU重症感染能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炎症状态,及时改善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婴幼儿腹腔镜手术不同方法肺复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70例,年龄1~6岁,体重10~24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2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PEEP递增法肺复张组(PV组)和控制性肺膨胀法肺复张组(RM组)。患儿气管插管后行压力控制模式通气,分别于气腹后20 min、气腹结束即刻和手术结束气管拔管前行肺复张。PV组逐渐递增PEEP,气道压力上限35 mmHg,增加5 cmH2O,通气30 s,再次增加至15 cmH2O,通气30 s,调整为原参数继续通气,直至下次肺复张。RM组改为手控模式通气,调节压力阀为30 cmH2O,快速充氧将压力上升到最大,手动挤压呼吸气囊使气道压力达到30~35 mmHg,持续30 s后调整为原通气参数继续通气,直至下次肺复张。于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20 min(T2)、气腹结束即刻(T3)和手术结束气管拔管前(T4)记录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计算动态肺顺应性;于T2和T4时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计算氧合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分别于气管插管前(T0)、T4和入PACU 20 min时(T5)时行肺超声评分。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PACU期间低氧血症和术后3 d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M组相比,PV组T2,3时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降低,T2~4时动态肺顺应性升高,T2和T4时PaO2和氧合指数升高,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降低,T4和T5时肺超声评分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结论婴幼儿腹腔镜手术采用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效果优于控制性肺膨胀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患者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与病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及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5例AW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AWE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HIFU组(n=29,采取实时超声引导下HIFU消融治疗)与手术组(n=56,采取AWE病灶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剖宫产术分娩次数、AWE病灶数量和直径、住院时间,以及HIFU治疗的辐照时间、强度与能量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完全缓解(CR)率、临床有效率、1年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并且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知情同意。结果① HIFU组患者年龄为(31.6±4.7)岁,小于手术组的(34.8±4.8)岁,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8、P=0.004)。但是,2组患者BMI、剖宫产术分娩次数、末次经腹子宫手术至出现AWE临床症状间隔时间,既往因AWE接受药物治疗者、腹壁区域出现不同程度周期性疼痛者所占比例及AWE病灶数量、直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HIFU组患者中位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0和(4.6±1.0)d,均少于和短于手术组的10.0 mL(10.0~10.0 mL)和(6.3±1.8)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06、P<0.001, t=-5.692、P<0.001)。HIFU组治疗时间为52.0 min(33.5~62.5 min),长于手术组的30.0 min(25.0~43.8 min),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3.546、P<0.001)。但是,2组患者的CR率、临床有效率和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HIFU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0.3%(3/29),手术组为7.1%(4/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消融治疗AWE安全性、有效,但是仍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式治疗Ⅲ期宫颈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4例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2018分期为Ⅲ期宫颈癌患者(ⅢA期16例,ⅢB期23例,ⅢC1期136例,ⅢC2期1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根治性放疗±化疗组(81例)和根治术+放疗±化疗组(113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良反应的差异。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无进展生存曲线,并行Log rank检验。进一步对136例ⅢC1期患者进行分析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差异。结果根治性放疗±化疗组患者更容易发生3、4级血红蛋白下降(χ2=10.68,P=0.004)、直肠黏膜炎(χ2=14.41,P=0.001)以及阴道瘘(χ2=7.16,P=0.012),根治术+放疗±化疗组患者更容易发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χ2=10.96,P=0.002)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χ2=8.49,P=0.010)升高。根治性放疗±化疗组和根治术+放疗±化疗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3%和74.5%(χ2=5.33,P=0.021)。在136例ⅢC1期患者中,根治性放疗±化疗组(34例)更容易发生直肠黏膜炎(χ2=13.25,P=0.003),根治术+放疗±化疗组(102例)更容易发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χ2=6.18,P=0.046)。根治性放疗±化疗组和根治术+放疗±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6.3%(P=0.89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6%和77.1%(P=0.244)。结论对于Ⅲ期宫颈癌患者,与根治术+放疗±化疗组相比,根治性放疗±化疗组更容易发生进展,预后较差;对于ⅢC1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化疗组和根治术+放疗±化疗组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2种治疗方式可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无明显优劣。考虑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经济负担,更推荐ⅢC1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传统穿刺法与改良穿刺法在移植肾穿刺活检中的安全性及标本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术的54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n=29)和对照组(n=25)。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穿刺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法。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有效穿刺标本长度、肾小球数量、小动脉数量、标本合格率及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尿及其他并发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有效穿刺标本长度为(1.15±0.06) cm,肾小球数量为(16.4±0.7)个,小动脉数量为(5.2±0.2)个,均高于对照组[(0.90±0.04) cm、(10.3±0.5)个、(2.8±0.2)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标本合格率分别为93.1%和4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2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严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穿刺法在用于移植肾穿刺时可以获取更高质量的穿刺标本,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穿刺法类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脑胶质瘤脑脊液播散和脊髓播散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2012年2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共收治脑胶质瘤患者1 0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出现脑脊液播散和(或)脊髓播散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组,支持组(5例)为仅接受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的患者;基础组(15例)为仅接受放疗、化疗、放疗+化疗或仅靶向治疗的患者;综合组(14例)为患者同时接受放疗+化疗(含鞘内化疗),并联合靶向治疗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切除程度、病理学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术后放疗和化疗方案、肿瘤出现播散时间、播散后治疗方案、播散后生存期等。比较不同组别间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间的播散后生存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WHO分级、病理学类型、术中是否开放脑室、肿瘤是否临近脑室、治疗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前期肿瘤切除程度和治疗后出现播散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9.4个月(2.9~93.2个月)。至末次随访,存活11例(32.3%),死亡23例(67.6%);其中,支持组的死亡比例为5/5,基础组为11/15,综合组为7/14。34例患者的播散后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1.0~20.5个月)。支持组的播散后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1.0~3.2个月),基础组的播散后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2.5~20.5个月),综合组的播散后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1.0~19.0个月),3组间播散后中位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404,P<0.001)。结论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延长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和脊髓播散后的生存期。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额和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手术的68例(68眼)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经额手术组35例,经鼻手术组33例。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经额手术组中有13例视力获得明显提高,14例稍有改善,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1%。经鼻手术组中有13例视力明显提高,13例稍有改善,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70)。结论经额和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所致视神经损伤效果肯定,二者疗效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不稳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并获随访的110例大龄儿童不稳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男73例,女37例;年龄(11.6±2.3)岁(10~14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手法复位组48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组(经皮克氏针组,35例)与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切开复位组,27例)。3组患儿骨折复位术后均采用肘下短臂前后石膏托外固定,骨折愈合后拆除石膏,行患肢腕关节功能训练。对3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再移位率及腕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法复位组、经皮克氏针组、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2±8.4) min、(35.4±12.2) min、(68.5±20.4) min,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2.1±3.8) d、(44.2±4.3) d、(48.4±5.3) d,治疗费用分别为(2 000.4±551.3)元、(8 000.2±1 151.6)元、(20 010.7±2 453.3)元。3组手术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26,F=58.427,均P<0.05)。患儿均获6~18个月[(11.2±3.7)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按Berton愈后评价标准,手法复位组、经皮克氏针组、切开复位组优良率分别为89.6%(43/48例)、91.4%(32/35例)、92.6%(25/27例)。手法复位组有6例患儿术后2周内出现骨折再移位。出现针尾激惹症状4例(经皮克氏针组3例,切开复位组1例)。患儿骨折均顺利愈合,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骨不连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评估上无差异。手法复位术后骨折再移位率高;切开复位手术创伤大,治疗费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骨折再移位率低等优点,是治疗大龄儿童不稳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先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白内障摘除术中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OL)、飞秒激光松解与手术刀松解3种方法矫正低度角膜逆规散光的临床效果和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合并低度角膜逆规散光的患者120例(120只眼),按照患者意愿分为3个组,即散光矫正型IOL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散光矫正型IOL植入术)、飞秒激光松解组(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飞秒激光行周边透明角膜松解)、手工松解组(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手术刀行角膜缘松解),每组40例(40只眼)。于术前测量裸眼远视力和角膜散光,术后3个月和1年测量裸眼远视力(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DVA)、全眼残余散光、角膜散光、全眼高阶像差、调制传递函数。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0例患者中100例完成随访,其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66.48±6.20)岁;失访率16.7%。3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术前角膜散光、术前裸眼远视力和IOL球镜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术后3个月及1年UDVA分别优于术前UD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8,5.04,4.98,4.99,4.90,4.89;均P<0.001)。术后3个月及1年,3个组患者全眼残余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0.69,31.23,均P<0.001);两两比较,散光矫正型IOL组术后3个月全眼残余散光小于另外2个组,术后1年的全眼残余散光为0.25(0.00,0.50)D,也小于飞秒激光松解组的0.50(0.50,0.75)D和手工松解组的0.75(0.50,0.7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1,-5.18,-3.94,-5.15,均P<0.001)。术后3个月,术后1年3个组总高阶像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30,34.38,均P<0.001);两两比较,散光矫正型IOL组HOA值高于与另外2个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01,4.73,5.31,5.27,均P<0.001)。术后3个月,术后1年3个组调制传递函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02,29.92,均P<0.001);其中飞秒激光松解组调制传递函数值高于与另外2个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1,4.67,4.66,4.69,均P<0.001)。结论3种方法均可以有效矫正低度角膜逆规散光,散光矫正型IOL植入术后全眼残余散光小、效果稳定,飞秒激光松解后的全眼高阶像差低、视觉质量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鼻成形术中肋软骨切取的两种不同方法对患者供区术后疼痛的影响,探索一种损伤尽可能小的肋软骨切取方法。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收集肋软骨移植鼻成形手术女性患者43例(年龄18~44岁,平均29.3岁),均切取右侧第7肋软骨,分为全层节段切取肋软骨组(20例)和断层切取肋软骨组(2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6、24、48、72 h肋软骨供区疼痛程度,记录伤口是否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获取的肋软骨均成功制作鼻部整形所需移植物,43例患者胸部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全层节段切取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为(5.515±1.085)分、(5.250±1.302)分、(5.315±1.117)分、(4.895±1.042)分。均高于断层切取组相应时间点评分(2.665±0.7130)分、(2.261±0.642)分、(1.609±0.398)分、(1.383±0.514)分,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88,P<0.05)。结论采用保留肋软骨上缘的方法切取断层肋软骨,可显著降低术后供区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