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我所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165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最佳疗效。方法对于ALT在80~150单位之间且无临床症状者继续使用原治疗药物,并加用护肝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或ALT升高在150单位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害大的药物,并辅以保肝降酶治疗,待ALT转为正常时,再逐渐加用抗痨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本组165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害,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是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的。临床上预防和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简介:目的:调查阿莫西林致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79-2009年国内外医学文献中阿莫西林所致肝损害的病例报告,对阿莫西林致肝损害的患者年龄、用药情况、给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特点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4篇个案报道文献纳入统计,涉及阿莫西林所致肝损害患者为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应用阿莫西林5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例。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发生于停药数周后,发生时间中位数为开始给药后19d,治愈时间中位数为6周。死亡4例。结论: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可致肝损害,老年人发生率高。临床使用中应注意其肝损害的发生。
简介:1例16岁女性患者,因神经性厌食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mg,1次/d。服用1个月余,因闭经于外院就诊,查肝功能示丙氨酸转氨酶(ALT)222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24U/L,白蛋白45g/L。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周后再次使用,同时给予保肝治疗,但无好转,遂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入院查肝功能:ALT3257U/L,白蛋白37g/L,总胆红素(TBil)37.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1.3μmol/L。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给予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谷氨酸钠和谷氨酸钾等保肝治疗,2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出院。
简介:目的:分析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各科药物性肝损害的报表11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药物性肝损害中男58例,女5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2岁,平均(46.96±16.67)岁.涉及药物77种,抗菌药居首位占16.22%(18/111),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占第二位,为15.32%(17/111),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药和抗肿瘤药居第三位,均占10.81%(12/111).临床分型:肝细胞型损伤40例(36.04%),淤胆型肝损伤43例(38.74%),混合型肝损伤28例(25.22%).结论:致肝损害的药物品种较多,虽然发现、治疗及时可痊愈或好转,但近半数病例起病隐匿.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与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肺科门诊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期间62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接受结核治疗后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肝病既往史、年龄、性别、酗酒及营养不良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的肝损害共80例,占12.8%(80/621)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史24.1%(30/124)和10.0%(50/497);χ2=28.16,P﹤0.01;年龄25~岁组8.3%(21/251),40~岁组8.2%(19/229),60~70岁组28.3%(40/141);χ2=28.44,P﹤0.01;酗酒27.5%(8/19)和11.9%(72/602);χ2=8.43,P﹤0.01;营养不良21.5%(55/255)和6.8%(25/366);χ2=13.58,P﹤0.01。结论有肝病既往史、老年人、酗酒及营养不良是造成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危险因素,抗结核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做及时调整,以顺利完成化疗。
简介:特比萘芬为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口服用于治疗指甲、皮肤真菌感染。特比萘芬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但近年时有肝损害报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特比萘芬的肝损害机制可能和其抑制细胞色素P4502D6有关,也可能是其代谢产物特比萘芬烯丙基乙醛的直接肝毒性所致。本文通过检索PubMed、Reactions及CNKI数据库收集到40例特比萘芬所致肝损害病例。40例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为24~75岁,特比萘芬剂量为250mg/d。肝损害发生时间为服药开始后5d至18周。主要临床类型为:急性肝细胞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及重型肝炎。40例中有3例为肝衰竭,2例并发血液异常反应;1例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出现肝静脉闭塞病,接受肝移植后死亡。特比萘芬肝损害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临床应用特比萘芬前应明确适应证,并评价肝脏功能,应用期间应加强临床观察,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
简介:摘要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屡有所见。本文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导致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和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等4个方面对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具体论述。可以给临床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提高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水平。
简介:1例20岁女性为乌发自行服用何首乌粉15g/d。2周后,患者出现纳差及乏力;3周后出现尿色加深,肝功能检查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78U/L,丙氨酸转氨酶(ALT)1121U/L,总胆红素(TBil)100.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T)77.4μmol/L。服用何首乌粉第42天,实验室检查:AST472U/L,ALT755U/L,TBil102.9μmol/L,DBil76.7μmol/L;白细胞计数3.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27×10~9/L。考虑药物引起肝损害和中性粒细胞缺乏可能性大。停用何首乌,给予保肝、退黄等综合治疗。治疗10d后实验室检查:ALT62U/L,AST73U/L,DBil20.5μmol/L,TBil30.2μmol/L;白细胞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60×10~9/L。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 1月 ~2017年 1月收入的 25例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对观察。结果:护理前 25例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焦虑评分( 68.79±1.41)分、抑郁评分( 69.12±1.50)分,护理后焦虑评分( 50.37±1.23)分、抑郁评分( 49.38±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给予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消除其负性心理,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