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62岁。2004年10月16日因右乳腺癌术后化疗放疗结束,给予来曲唑2.5mg,1次/d口服调节内分泌治疗,在家服药2周后,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上腹部饱胀等消化道症状,尚能忍受,后症状继续加重,乏力明显,到我科门诊就诊,行血常规检查:WBC4-3×10^9/L,Fib102g/L,PLT121×10^9/L。

  • 标签: 来曲唑 肝损害
  • 简介:目的对我所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损害165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抗结核药致损害的最佳疗效。方法对于ALT在80~150单位之间且无临床症状者继续使用原治疗药物,并加用护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或ALT升高在150单位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害大的药物,并辅以保降酶治疗,待ALT转为正常时,再逐渐加用抗痨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本组165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损害,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是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的。临床上预防和早期发现药物性损害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阿莫西林致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79-2009年国内外医学文献中阿莫西林所致损害的病例报告,对阿莫西林致损害的患者年龄、用药情况、给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特点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4篇个案报道文献纳入统计,涉及阿莫西林所致损害患者为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应用阿莫西林5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例。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发生于停药数周后,发生时间中位数为开始给药后19d,治愈时间中位数为6周。死亡4例。结论: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可致损害,老年人发生率高。临床使用中应注意其损害的发生。

  • 标签: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肝损害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1例16岁女性患者,因神经性厌食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mg,1次/d。服用1个月余,因闭经于外院就诊,查肝功能示丙氨酸转氨酶(ALT)222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24U/L,白蛋白45g/L。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周后再次使用,同时给予保治疗,但无好转,遂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入院查肝功能:ALT3257U/L,白蛋白37g/L,总胆红素(TBil)37.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1.3μmol/L。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给予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谷氨酸钠和谷氨酸钾等保治疗,2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出院。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肝损害
  • 简介:目的:分析致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各科药物性损害的报表11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药物性损害中男58例,女5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2岁,平均(46.96±16.67)岁.涉及药物77种,抗菌药居首位占16.22%(18/111),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占第二位,为15.32%(17/111),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药和抗肿瘤药居第三位,均占10.81%(12/111).临床分型:肝细胞型损伤40例(36.04%),淤胆型损伤43例(38.74%),混合型损伤28例(25.22%).结论:致损害的药物品种较多,虽然发现、治疗及时可痊愈或好转,但近半数病例起隐匿.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与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病例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随着中草药的广泛运用,中药的毒性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在临床中安全运用中药,减少中药毒性成为中医药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毒性中药的药物成分、药物的量-时-毒关系、中药药性、药物炮制、药物配伍、用药部位、给药途径以及人为主观因素等各方面探讨中药与毒性的相关性,通过分析提出药物损害可以通过药物科学炮制、合理配伍、选择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临床上合理规范运用等方式得以减少。

  • 标签: 中药 肝毒性 原因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LA,Z)是治疗结核(TB)的三种主要药物,损害是这些药物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尤其是合并乙肝、丙肝以及老年患者损害较为明显,这一状况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患者2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结核病 肝功能损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损害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肺科门诊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期间62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接受结核治疗后导致药物性损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肝病既往史、年龄、性别、酗酒及营养不良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的损害共80例,占12.8%(80/621)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史24.1%(30/124)和10.0%(50/497);χ2=28.16,P﹤0.01;年龄25~岁组8.3%(21/251),40~岁组8.2%(19/229),60~70岁组28.3%(40/141);χ2=28.44,P﹤0.01;酗酒27.5%(8/19)和11.9%(72/602);χ2=8.43,P﹤0.01;营养不良21.5%(55/255)和6.8%(25/366);χ2=13.58,P﹤0.01。结论有肝病既往史、老年人、酗酒及营养不良是造成抗结核药物损害的危险因素,抗结核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做及时调整,以顺利完成化疗。

  • 标签: 结核,肺/药物疗法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害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1年48例急性药物性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急性药物性损害的药物种类有很多,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减少其发病率。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特比萘芬为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口服用于治疗指甲、皮肤真菌感染。特比萘芬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但近年时有损害报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特比萘芬的损害机制可能和其抑制细胞色素P4502D6有关,也可能是其代谢产物特比萘芬烯丙基乙醛的直接毒性所致。本文通过检索PubMed、Reactions及CNKI数据库收集到40例特比萘芬所致损害病例。40例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为24~75岁,特比萘芬剂量为250mg/d。损害发生时间为服药开始后5d至18周。主要临床类型为:急性肝细胞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及重型肝炎。40例中有3例为衰竭,2例并发血液异常反应;1例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出现静脉闭塞,接受肝移植后死亡。特比萘芬损害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临床应用特比萘芬前应明确适应证,并评价肝脏功能,应用期间应加强临床观察,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

  • 标签: 特比萘芬 肝毒性 防治
  • 简介:摘要药物性损害在临床上屡有所见。本文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导致损害的常见药物和药物性损害的预防等4个方面对药物性损害进行具体论述。可以给临床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提高药物性损害的治疗水平。

  • 标签:
  • 简介:1例20岁女性为乌发自行服用何首乌粉15g/d。2周后,患者出现纳差及乏力;3周后出现尿色加深,肝功能检查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78U/L,丙氨酸转氨酶(ALT)1121U/L,总胆红素(TBil)100.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T)77.4μmol/L。服用何首乌粉第42天,实验室检查:AST472U/L,ALT755U/L,TBil102.9μmol/L,DBil76.7μmol/L;白细胞计数3.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27×10~9/L。考虑药物引起损害和中性粒细胞缺乏可能性大。停用何首乌,给予保、退黄等综合治疗。治疗10d后实验室检查:ALT62U/L,AST73U/L,DBil20.5μmol/L,TBil30.2μmol/L;白细胞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60×10~9/L。

  • 标签: 何首乌 肝功能不全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  目的  阿奇霉素和辛伐他汀合用可致损害,分析其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结论。

  • 标签: []阿奇霉素 辛伐他汀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 1月 ~2017年 1月收入的 25例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对观察。结果:护理前 25例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焦虑评分( 68.79±1.41)分、抑郁评分( 69.12±1.50)分,护理后焦虑评分( 50.37±1.23)分、抑郁评分( 49.38±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给予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消除其负性心理,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皮肌炎 肺间质损害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