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防治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防治与护理

刘霞

刘霞(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433199)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48-0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为接触过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传播方式通过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但人体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一定会发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者在细胞介导下发生变态反应增高时发病[1〗。结核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5-35岁的青年人群中发病最为常见,其潜伏期为4~8周。发病部位主要以肺部为主,约占80%左右,其他部位(如颈部淋巴、脑膜、腹膜等)也可继发感染。目前随着空气环境的污染,结核病的发病率愈来愈强烈。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一般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才能达到快速杀灭结核杆菌的效果,故临床上常以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为治疗结核病的基本原则,但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均会对肝脏造成相应的损害,导致肝功能受损[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科收治的108例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功能受损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所入选病例均经过X片或CT以及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等检查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年龄均在15~46岁。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之前无既往肝炎病史且肝功能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其中HBsAg阳性5例。

12治疗方法:多数采取四联疗法,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108例患者均服用异烟肼。

2观察方法(1)药物疗法前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均为正常,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复查,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并对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密切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临床症状,(2)将患者按肝功能受损程度分为4组进行观察:当ALT<40U/L时,为肝功能正常;当100?U/L<ALT<40U/L时,为肝功能轻度受损;当300?U/L<ALT<100U/L时,为肝功能中度受损;当ALT>300U/L时,为肝功能重度受损,(3)观察患者肝功能受损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黄疸、乏力纳差、上腹不适、恶心等症状。

3结果10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肝功能方面:ALT始终正常者为69例,占总人数的639%;ALT轻度异常的患者为23例,占总人数的212%;ALT中度异常的患者为12例,占总人数的111%;ALT重度异常的患者为4例,占总人数的37%;临床表现方面:10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困倦、纳差,其中52例出现厌油、恶心、呕吐,13例出现轻度黄疸,6例出现皮肤瘙痒,37例无明显肝损害的临床症状,但定期复查肝功能时发现有肝损害。

4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41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医护人员要针对不同的病情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仔细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查,对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肝治疗,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中、重度患者可考酌情考虑通过建立静脉通道给药的方式[5〗,并根据结核病的病情发展给予适量的减低抗结核药物的用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了解肝功能恢复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42护理措施

421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常会因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和情绪不安等情感方面的障碍而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反而事半功倍[3〗。此时,应对此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宣传的同时,还应向患者说明在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如果出现肝功能损害常见的由于抗结核药物导致的一过性药物损害现象,但只要发现的及时,给予一定的护肝治疗,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受损的肝功能是完全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的。也可列举实例来证明,指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或者可以让患者采取听听音乐、读读报纸等方式来放松心态,转移注意力,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4、5〗。

422制定合理的饮食在护理方面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给予鱼、肉、牛奶、豆制品之类富含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的基本需要,增强免疫力,减少肝脏的负担,这样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促进病情及早康复[2〗。

423出院后的护理出院后的患者因条件限制,大部分患者一般都会缺乏护理经验,导致对该病的预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致使病情复发或恶化[6〗。因此,医护人员可定期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讲座,让患者掌握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护理、饮食搭配等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劳累。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自我护理。嘱其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或感到不适随时前往专科门诊复查[7〗。

5讨论综上所诉,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较为普遍的副作用之一,也是导致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患者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使患者的肝脏无法进行正常代谢,从而导致患者的情绪发生变化,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使抗结核治疗能够顺利的进行,是目前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更有效的降低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害程度,首先要从医护人员做起,医护人员要在治疗结合患者的同时,应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指导患者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和膳食,确保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吴艳萍,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防治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1.18(28):108-109[2]付伯清,颜晓琳.护肝药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作用.临床肺科杂志,2007,7(3):64-65[3]谢烨.复方益肝灵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2007,23(6):13-14[4]薛丽君.水飞蓟属植物药在肺结核病治疗中的保肝作用[J].现代中医药,2009,29(5):33-34[5]周小红,农丽英.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382例护理观察[J].内科,2012,7(1):86-88[6]黄燕琼,杨桂领,莫玉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29例护理体会[J].内科,2010,5(6):641-642[7]吴时新,冯星梅,陈冬芳,等.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