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发作间歇期护理配合方法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双相情感障碍发作间歇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程序化护理干预,评价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及SDS分值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分值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程序护理 满意度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双向情感障碍护理中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4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数据研究,分组后,在观察组中、对照组中分别采用个性化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组间数据。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的干预后BRMS、SDS、SF-36、MMSE以及治疗配合度均获得了显著性改善(P<0.05);对比两组干预前BRMS、SDS、SF-36、MMSE,P>0.05。结论:在双向情感障碍护理中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个性化综合护理 双向情感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在2022年8月~2023年11月期间就诊接受护理干预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组为系统护理组(n=51例),采取系统护理措施;对照组(n=51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指标为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贝克-拉范森狂躁症状量表(BRM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分。结果:护理前,WMS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系统护理组的WMS评分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BRM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系统护理组的BRMS评分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系统护理组的GQOL-74评分更高(P<0.05)。结论:系统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减轻狂躁表现,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系统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索支持性心理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及价值。方法:涉及样本均来自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选入人数80例,依据入院顺序先后作为分组考量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支持性心理护理),收集整理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运用SSPS系统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临床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YMRS评分、SDSS评分显低,WMS评分、WAIS-RC评分皆显高,护理满意度数据有较高优势性,两组间P值均呈现﹤0.05标准,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纳支持性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记忆力及认知能力,改善躁狂程度,提高社会功能,整体干预效果更佳,值得参考借鉴。

  • 标签: 支持性心理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以项目研究的方式探讨创伤骨科围手术期护理的最佳方案,关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实现准确地评估。方法:针对50例患者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与50例患者的创伤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效果,做出观察与比较,从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改进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不论是创伤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还是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创伤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是最佳的护理方案。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创伤骨科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分析出口处护理操作者和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情况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间接收的腹膜透析患者50例。结果:本次纳入的50例患者中,出口处感染者占比为14.00%,出口处感染率为81.1患者月(0.16次/患者年);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护理者不固定、护理者未培训、随访间隔时间≤3个月是患者出口处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60周岁以上的腹膜透析患者中,出口处感染发生率为0.16次/患者年,通过固定出口处护理操作者、对其进行系统性培训、督促患者及时进行门诊随访等,有利于降低出口处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出口处护理操作者 老年 腹膜透析 出口处感染
  • 简介:摘要:自由体位待产是指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以随意改变体位,以寻找最舒适的姿势。本文探讨了世界卫生组织对自由体位待产的推荐以及自由体位待产对自然分娩的重要性。研究发现,自由体位待产可以减少使用助产器械的必要性,降低产妇感受到的疼痛程度,缩短分娩过程的持续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自由体位待产的优势不仅在于提升产妇的舒适感,还有助于促进分娩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并对母婴健康造成积极影响。综上所述,自由体位待产是一种推荐的分娩方式,有助于促进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母婴健康水平。

  • 标签: 自由体位待产 自然分娩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参加高龄老人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的内心体验。方法对11名参加高龄老人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取出学生内心体验的5个主题:自我价值的实现,职业素养的提高,志愿服务对象正向、积极的情感,志愿服务的压力,对志愿服务的期望。结论护理教育者应重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内心体验,对学生进行临终关怀理念、原则、知识及技巧方面的培训。

  • 标签: 志愿工作者 临终关怀医疗 定性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在高仿真情境模拟教学中对直接模拟操作和观摩学习2种不同参与形式的学生学习的真实体验与感受,为模拟教学实践与改革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访谈4个小组的38名学生,运用Colaizzi分析法提炼不同参与形式学生的学习体验。结果直接模拟操作者学习积极主动、目标明确、参与度高;观摩学习者学习目标不清晰、态度放松、参与度低。结论学生在不同参与形式的仿真学习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可通过增加课时比例、激发学习动机、有侧重点地引导学习行为,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仿真学习。

  • 标签: 教育 护理 高仿真情境模拟教学 学习特征
  • 简介:目的探索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沉浸体验,形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沉浸体验的诠释性描述。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在自然情景下对12名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Giorgi分析方法分析收集的资料。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沉浸体验的5个主题:专注于当前的工作任务忘却自我;自己能控制工作任务并有清晰的目标;行动与意识的融合,了解工作的进程;时间感的改变;体验能激发自身的工作动力。结论激励急诊科护士工作的是一种责任,包括对家庭的责任和工作责任感;急诊科护士的工作需要得到领导、同行和社会的认可,同时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

  • 标签: 急诊室 医院 护士 沉浸体验 定性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膀胱恶性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0例膀胱恶性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患者进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经资料分析,提炼出患者的心理体验,包括不祥预感、需要获得信息帮助、从震惊到接受现实、需要精神支持、自责、对膀胱灌注及膀胱检查的恐惧、对医疗费用的担心、对疾病前景担心8个主题。结论膀胱恶性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心理体验有其自身特点,需根据患者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

  • 标签: 膀胱 肿瘤 膀胱灌注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内科新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探讨减小压力的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名呼吸内科新入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得出5个主题:入科前恐惧心理,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抢救易引起压力,压力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缓解压力方式较单一,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家庭的支持力度不足。结论:入科时的引导和关怀,加强呼吸科重症患者抢救的培训,适当提供团队支持,缓解压力渠道分享,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度,可减轻吸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

  • 标签: 呼吸内科 新入职护士 工作压力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暴力伤害后的内心体验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20年2月遭受患者暴力伤害的60例护士,对上述护士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士内心体验的转变,并对比护理前后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水平、对比护士护理前后内心体验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为期3个月的心理护理干预,受暴力伤害护士的内心体验得到了有效改善,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护士SCL-90得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后,通过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转变护士内心体验,并帮助其改善不良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暴力伤害 内心体验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革新。现研究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所获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选择来自于我校2020级在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共计120例,按教学方法不同将学生平均分为常规教学组和体验教学组(每组各60例)。后观察两组学生对患者角色、护士角色的认知,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结果:对比显示发现,体验教学组学生对患者角色、护士角色的认知,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更好,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对学生们的教育中,使用体验式教育方法会带来不同于常规方法的高效性,使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建议大幅度推广和提倡。

  • 标签: 体验式教学法 常规教学法 护理实验教学 角色认知 学习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方舱医院医护工作人员的心理体验,为今后突发应急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人员提供借鉴。[方法]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舱医院的6名护士和5名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再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舱收治医院医护人员工作的心理体验可归纳为2个主题:主题1为进行医疗服务患者工作时的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自豪感等积极心理体验;主题2为工作时压力感、焦虑感、恐惧感、工作强度大等负性工作体验。[结论]面对不同方舱医院工作模式时应合理规划区域,及时调整医护人员配比,疫情常态化的当下,培养一支感染专科领域的医护团体,出任大项灾害救援任务时,编配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适时进行心理干预,维护工作人员心理健康。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医护人员 心理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真实心理体验进行质性研究,了解家属在此特殊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方法:选择10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通过深度访谈和情感感知调查等方式,收集家属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真实心理体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性分析,探讨家属的心理过程、困惑和需求。结果:研究发现,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环境下,家属普遍表现出焦虑、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部分家属在面对患者病情严重或变化时,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支持机制。同时,家属也表现出对医疗护理质量和决策的担忧,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在心理体验方面的真实情况,强调了重症监护环境对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针对家属的心理需求,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互动,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并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减轻家属的焦虑和压力,促进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康复。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家属真实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院门诊实行QFD创新型品管圈,分析其是否能够提升门诊患者预约的就诊效率。方法:通过在医院门诊开展QFD创新型品管圈策略,比如构建门诊1+2+N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全程人文关怀服务模式、优化流程、实现信息全覆盖等,以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质量。结果:门诊满意度由原来的86.3%提升至97.05%;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由原来<30min降至≤13min;专科预约诊疗率由原来的63.67%提升至77.19%。结论:QFD创新型品管圈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 标签: QFD创新型品管圈 预约就诊效率 服务质量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的体验与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家属的基本资料、参与护理的频率、参与方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结果:95%的患者家属表示参与了护理,其中70%的家属表示经常参与,25%的家属表示偶尔参与;家属参与护理的方式主要包括陪伴、照顾、协助用药等;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0%。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家属参与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应鼓励并引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工作,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 标签: 心血管病 家属参与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护理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下学生的临床实习体验和专业素养发展情况。方法:选取54例临床实习护生,2023年7月-12月为对照组,2024年1月-6月为观察组,前后对比。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接受新型护理教学模式,包括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情境、导师制等。通过临床技能评估量表、专业素养评估量表及自制实习满意度问卷,对临床技能掌握情况、专业素养发展和临床实习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在临床技能掌握情况、专业素养发展和临床实习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护理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技能、专业素养及实习满意度。

  • 标签: 新型护理教学模式 临床实习 专业素养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