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口1,2-二氯丙烷(1,2-DCP)所致BALB/cA-nu小鼠急性肝损伤特点,为进一步亚慢性、慢性毒性及致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18年10月,将清洁级健康BALB/cA-nu小鼠随机分成5个染毒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一次性灌胃1,2-DCP 860、1 150、1 500、1 950、2 535 mg/kg,同时设立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玉米油)。染毒后24 h内及时对小鼠眼球采血并取肝胆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LI)、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1,2-DCP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肝细胞内微泡逐渐增多,炎细胞浸润增多,胆囊未见病理改变。与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小鼠血清ALT含量增高,860、1 150、1 950、2 350 mg/kg染毒组血清IL-6、TNF-β含量增高,1 950、2 535 mg/kg染毒组血清TNF-α和TBLI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小鼠血清中ALT、TBLI、TNF-β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小鼠血清中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1,2-DCP可能引起BALB/cA-nu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升高,且雄性小鼠活化的炎性因子种类多于雌性小鼠。
简介:建立了一种可靠的测定咸味食品香精中3-氯-1,2-丙二醇(3-MCPD)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对香精中3-MCPD的提取效率;采用佛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考察了不同比例的乙酸乙酯-正己烷淋洗液对3-MCPD回收率的影响,以及用七氟丁酸酐衍生时温度对产率的影响。本方法在1.0~10000μg/L的浓度范围内,3-MCPD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香精空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实验,精密度实验考察方法的可行性。3-MCPD的平均回收率介于89.4%~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介于1.17%~4.33%。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5.0μg/kg。
简介:目的探讨亚急性l,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诊断明确的l,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救治过程,并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亚急性起病,突出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高颅压症状及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理解力及计算障碍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头颅影像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脱髓鞘病变,脑组织肿胀,脑室受压,双侧小脑齿状核、双侧苍白球病变,病灶在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在头CT呈低密度影。治疗期间因腰穿脑压正常而停用脱水药物后病情加重,经长期、足量脱水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发病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l,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脑水肿严重,持续时间长,充分控制脑水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DCE)中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方法以2014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0例亚急性1,2-DCE中毒患者作为亚急性1,2-DCE中毒组,同期住院的34例典型急性中毒性脑病患者作为典型急性中毒性脑病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亚急性1,2-DCE中毒组和典型急性中毒性脑病组患者发病期与好转期的血清NSE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亚急性1,2-DCE中毒组患者脑脊液NSE水平并与其血清NSE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SE对亚急性1,2-DCE中毒和典型急性中毒性脑病的诊断效能。结果亚急性1,2-DCE中毒发病期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好转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1,2-DCE中毒好转期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亚急性1,2-DCE中毒发病期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低于典型急性中毒性脑病发病期组(P<0.01)。亚急性1,2-DCE中毒组患者脑脊液NSE与血清NSE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0.183,P=0.52);ROC曲线显示,血清NSE诊断亚急性1,2-DCE中毒和典型急性中毒性脑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1和0.726。结论亚急性1,2-DCE中毒患者血清NSE水平无明显变化。
简介:采用液相合成出1,2-二苯基-2-苯胺基乙烯醇,通过IR,H1-NMR表征其结构,进一步合成其5种金属配合物(M=Cu^2+,Mn^2+,Ni^2+,Zn^2+,Co^2+).大肠杆菌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比配体强.
简介:随着生物柴油的产量急剧增加,其副产物甘油的利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实验考察了不同Ru金属的负载量对Ru-Ir-ReOx/SiO2催化甘油原位产氬制1,2-丙二醇的影响。在Ru负载量为0.5wt%时,反应时间为61h,反应温度为190℃,甘油转化率可达37%。增加催化剂的量后,甘油的转化率提升至54%,1,2-丙二醇和丙酮醇的选择性分别为34.5%和30.7%。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依替巴肽中1,2-乙二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如DB-1 30m×0.53mm×5.0µm或极性相近的色谱柱);起始温度为40℃,维持2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00℃,维持2分钟;再以每分钟2℃的速率升温至120℃;再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5分钟;检测器温度为260℃;进样口温度为220℃;氮气流速为每分钟2ml;顶空瓶平衡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30分钟。结果 空白溶剂、供试品溶液不干扰1,2-乙二硫醇的测定;1,2-乙二硫醇在线性浓度3.07µg/ml~45.93µg/ml范围内,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检测限为1.54µg/ml;定量限为3.07µg/ml;平均回收率在96.80%~114.43%之间,RSD为5.64%;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 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依替巴肽中1,2-乙二硫醇含量的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依替巴肽中1,2-乙二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如DB-1 30m×0.53mm×5.0µm或极性相近的色谱柱);起始温度为40℃,维持2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00℃,维持2分钟;再以每分钟2℃的速率升温至120℃;再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5分钟;检测器温度为260℃;进样口温度为220℃;氮气流速为每分钟2ml;顶空瓶平衡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30分钟。结果 空白溶剂、供试品溶液不干扰1,2-乙二硫醇的测定;1,2-乙二硫醇在线性浓度3.07µg/ml~45.93µg/ml范围内,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检测限为1.54µg/ml;定量限为3.07µg/ml;平均回收率在96.80%~114.43%之间,RSD为5.64%;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 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依替巴肽中1,2-乙二硫醇含量的检测。
简介:化学显现法是现今汗潜指印显现技术中最为灵敏的方法之一,可应用于渗透性或非渗透性表面的各种材料,如纸张、塑料、木制品等,而现代社会非常依赖这些材料形成的办公文件、印刷货币和包装等,因此显现纸张和相关纤维材料上汗潜指印的化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显现纸张上汗潜指印的常见化学方法包括:硝酸银、茚三酮、DFO、物理显影液等显现法,但这些技术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很难显现残留物质过少的指印。而新的1,2-茚满二酮基双功能试剂旨在显现纸张上的汗潜指印,该试剂通过简明的五步操作法合成并应用改进了多金属沉积法,该试剂能够优先结合汗潜指印的脊线从而显现汗潜指印的正相。新1,2-茚满二酮基双功能试剂既能显现含有氨基酸的指印又能显现含有油脂类物质的指印,提高了显现的效率。
简介: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是合成卡维地洛的一个重要中间体,以2-(2-甲氧基苯氧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该化合物,并对合成溶剂、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1,1-二氯乙烷为溶剂,当原料氯化亚砜和乙醇配比为2: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5h时产品转化率最高,达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