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亚急性l,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诊断明确的l,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救治过程,并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亚急性起病,突出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高颅压症状及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理解力及计算障碍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头颅影像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脱髓鞘病变,脑组织肿胀,脑室受压,双侧小脑齿状核、双侧苍白球病变,病灶在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在头CT呈低密度影。治疗期间因腰穿脑压正常而停用脱水药物后病情加重,经长期、足量脱水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发病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l,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脑水肿严重,持续时间长,充分控制脑水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简介:化学显现法是现今汗潜指印显现技术中最为灵敏的方法之一,可应用于渗透性或非渗透性表面的各种材料,如纸张、塑料、木制品等,而现代社会非常依赖这些材料形成的办公文件、印刷货币和包装等,因此显现纸张和相关纤维材料上汗潜指印的化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显现纸张上汗潜指印的常见化学方法包括:硝酸银、茚三酮、DFO、物理显影液等显现法,但这些技术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很难显现残留物质过少的指印。而新的1,2-茚满二酮基双功能试剂旨在显现纸张上的汗潜指印,该试剂通过简明的五步操作法合成并应用改进了多金属沉积法,该试剂能够优先结合汗潜指印的脊线从而显现汗潜指印的正相。新1,2-茚满二酮基双功能试剂既能显现含有氨基酸的指印又能显现含有油脂类物质的指印,提高了显现的效率。
简介:以金刚烷甲酮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两步氧化方法,合成治疗糖尿病药物沙格列汀中间体2-(3-羟基-1-金刚烷)-2-乙醛酸。结果表明:以溴化四丁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产品收率为44.96%。第一步反应投料量比例为:氢氧化钠与金刚烷甲酮的物质的量比为0.78:1、高锰酸钾与金刚烷甲酮的物质的量比为2.0:1、溴化四丁基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温度55℃;第二步反应投料量比例为:氢氧化钠与2-金刚烷基乙醛酸的物质的量比为4.0:1、高锰酸钾与2-金刚烷基乙醛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反应温度80℃。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2-巯基-1-甲基咪唑联合骨化三醇对甲亢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所收治96例甲亢患者为对象,给予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2-巯基-1-甲基咪唑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需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甲状腺水平上,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之间在改善幅度上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BMD(骨密度)及Barthel指数上,两组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在提高幅度上大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指数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通过为甲亢患者提供额外的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骨质疏松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巯基-1-甲基咪唑联合骨化三醇对甲亢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3月-2016年2月中选取,即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甲亢患者60例,通过随机颜色数字球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2-巯基-1-甲基咪唑、2-巯基-1-甲基咪唑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指标、BMD、Barthel指数、疼痛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BMD、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2-巯基-1-甲基咪唑联合骨化三醇对甲亢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为了快速获得具有高效杀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利用组合化学与传统合成方法相结合的方案,研究了N-取代-2-氧代-2-苯基乙磺酰胺类化合物对灰霉病菌的杀菌活性。首先以苯乙酮为原料,经过磺化、氯化反应,制备得到2-氧代-2-苯基乙磺酰氯,再分别与苯胺、苄胺和烷基胺组合库反应,制备了33个组合库,其中包含105个化合物,收率在60%~90%之间,纯度在70%~95%之间。筛选其中的10个活性库进行平行合成,得到29个化合物,又对其中10个活性化合物进行了纯化与结构鉴定。最后用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对所有组合库与化合物进行离体与活体双重筛选,快速确定了高活性先导化合物,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简介:利用L-脯氨酸催化的5-氯水杨醛(1)与6-甲基-4-羟基吡喃酮(2)的缩合反应及硫酸铜催化下与1,3-二甲基-5-氨基吡唑(3)的串联反应,合成得到了10-氯-1,3-二甲基-5-(2-氧代丙基)色烯并[4,3-d]吡唑并[3,4-b]吡啶-6(3H)-酮(4)和10-氯-5-二乙氧基甲基-1,3-二甲基色烯并[4,3-d]吡唑并[3,4-b]吡啶-6(3H)-酮(5).化合物5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相对分子质量Mr=803.68;晶胞参数a=1.03160(10)nm,b=1.42900(13)nm,c=1.44268(15)nm;V=1.9448(3)nm~3;Z=2;晶胞密度Dc=1.372g/cm~3;吸收系数μ=0.228mm-1;单胞中电子的数目F(000)=840.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0.0681,wR=0.2051.在晶体结构中色烯环与吡啶环及吡唑环近似于共平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二丙酸氯地米松粉末喷雾剂针对其小儿口内炎实施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所收治的小儿口内炎60例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确保每组有3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治疗,而在观察组之中实施二丙酸氯地米松粉末喷雾剂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结果在观察组中有9例患者的发红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有51例已经改善,其治疗的有效率达至100%;针对糜烂和溃疡症状,有14例已获显著改善,40例为改善,有6例保持不变其为水痘患者,故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6.6%;该组在整体上得到治疗的有效率为92%,且没有副作用产生。但是,将对照组在整体上得到治疗的有效率为72%,因此观察组比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好,且组间存在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分析的意义。结论针对小儿内口炎的疾病,在临床上予以二丙酸氯地米松粉末喷雾剂的治疗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性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二甲双胍和氨氯地平同时应用于肥胖型高血压的有效性。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纯氨氯地平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二甲双胍联合氨氯地平应用于观察组。经过相同的治疗周期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周期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G、T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1.58%,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氨氯地平用药方案较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