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留置半永久性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高龄、血管条件较差、反复内瘘手术失败以及心功能差无法耐受内瘘的,行经颈内静脉留置半永久导管,取得了满意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透通路的26例患者,血流量为200-300ml/min,流速稳定。对慢性透析患者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者提供了肯定的生命线。结论严格规范护理操作、精心的观察、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导管并发症,指导病人正确进行自我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半永久性静脉置管是维持性慢性透析的可靠血管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0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体会。方法介绍70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穿刺点的选择。结果700例患者其中一针穿刺成功638例(占91.1%),再穿刺成功59例(占8.5%),穿刺失败3例(占0.4%)总穿刺成功率99.6%。由穿刺置管引起的并发症共88例(占12.5%)。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应用广泛,在穿刺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术者熟悉静脉解剖,技术熟练,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才能顺利完成穿刺。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疼痛发生的几率,用数字分级法(NRS法)判定疼痛程度与其疼痛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改善带来新的曙光。方法针对透析中心共7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是否伴发慢性疼痛分两组,疼痛组(Ⅰ组)32例和非疼痛组(Ⅱ组)38例。针对疼痛组(Ⅰ组)①进行疼痛专科调查,应用NRS法判定疼痛程度;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判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失眠程度。针对非疼痛组(Ⅱ组)①应用贝克德抑郁自评量表(BDI)判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程度;②应用PSQI判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失眠程度。然后进行组间比较及PSQI、BDI评分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对长期血液透析伴有慢性疼痛的患者疼痛专科调查示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患疼痛的机率约45.7%,经常主诉许多症状。一些则透析之后更痛。疼痛强度用NRS法(1-10)评定95%的可信区间为5.71±1.86。②应用BDI量表判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程度,两组BD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应用PSQI判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失眠程度,两组PSQ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常常伴发慢性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固定,血液透析也以可变的方式影响着患者的疼痛强度,而且大多数表现为中度疼痛。两组患者的BDI评分比较及PSQI评分比较提示有显著性差异,且长期血透患者抑郁、失眠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可能预示治疗疼痛有利于改善抑郁及睡眠。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长期透析导管手术在血液透析患者操作中的疑难问题及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疗思路。方法回顾性调查160例行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术的手术患者,观察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并发症,根据临床表现分析成因,并制定对应的治疗策略。结果在160例手术患者中,46.9%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或疑难问题,影响手术进程或治疗效果,其中以局部渗血、血肿、导丝运行受阻较常见,分别占18.9%、10.0%、5.0%;除7例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过敏性休克的征象被迫中止手术外,其他患者经调整穿刺部位或进针方向并彩超协助定位,最终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手术操作较临时性置管术复杂,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问题或并发症,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手术路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简写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该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成本高,如置管失败,或置管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我们临床护士研究重点。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