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桂枝茯苓汤加减和 化瘤固经散的联合应用对 子宫肌瘤的治疗 效果。方法:择取本院 80 例 子宫肌瘤患者,收治时间均 在 201 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1 月期间。将上述 患者随机 分成两组,各 40 例。 2 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 桂枝茯苓汤加减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 化瘤固经散治疗, 记录 2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① 对照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是 72.5%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 95% ;② 治疗后,研究组各症状积分均显著较对照组的低;③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 5% ,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 20% 。结论: 桂枝茯苓汤加减和 化瘤固经散的联合应用对 子宫肌瘤的治疗 效果较好,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安全性较高。
简介:传统的观念和落后的活体组织学检查手段界定了脑胶质瘤极少在脑内播散和/或种植的学术概念。但尸检结果则提示胶质瘤竟有17%~30%的软脑(脊)膜播散发生率的事实,可有临床表现的播散患者仅1.5%~4.0%,且多数病例愈后较差。本文旨在对这种少见但已清楚认识的特殊类型的星形细胞瘤进行临床过程、治疗体会总结和预后不良的预测。本组的7例患者是1992~2003年的11年间的644例星形细胞患者中所并发的,发生率为1.08%。7例患者中原发肿瘤在一侧半球形成双侧半球播散和/或种植的5例;原发肿瘤在一侧半球形成同侧播散和/或种植的1例,形成对侧半球播散和/或种植的1例。本组病例无小脑和脑干的播散和/或种植。观察本组病例的临床过程有以下特点:(1)均经手术行肿瘤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在复发和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固经丸加减治疗湿热型经间期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21年01月-2024年01月)收治以湿热型经间期出血为诊断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30例,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以固经丸加减治疗为研究组。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出血时长、血清激素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出血时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出血时长较治疗前更短,研究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血清激素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激素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型经间期出血以固经丸加减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缩短出血时长,平稳血清相关指标,治疗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清代医家吴瑭所著《温病条辨》为其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书中首载之银翘散方为疏风清热解毒之经方,广泛应用于当今的临床治疗,且其疗效显著。本文总结了银翘散在眼科的辨证选方,以说明其在眼科治疗学上有一定的治疗特色。
简介:摘要患者男,69岁。6个月前因突发失语及肢体活动障碍,于外院诊断为“左心房黏液瘤”并手术切除,3个月前突发言语不清及肢体活动障碍,症状逐渐加重,对症治疗无明显改善后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就诊,影像学显示左侧额叶及顶叶占位,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广泛出血及血管继发性变的背景中见小灶疏松黏液样基质,基质内见稀疏梭形、星芒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alretinin染色阳性,最终诊断为心房黏液瘤颅内播散伴广泛出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齿散联合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胃火炽盛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正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固齿散涂抹牙龈处,0.5 g/次,2次/d,2~3 min/次,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牙龈指数、探针深度和附着丧失、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牙龈指数[(0.51±0.06)比(1.12±0.15),t=21.69]、探针深度[(2.01±0.22)mm比(2.67±0.30)mm,t=6.50]、附着丧失[(1.10±0.13)mm比(1.70±0.18)mm,t=9.90]、菌斑指数[(0.47±0.05)比(1.08±0.13),t=25.57]、龈沟出血指数[(0.58±0.07)比(1.09±0.13),t=19.84]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 < 0.01)。治疗组患者牙齿松动[(8.81±0.96)d比(13.03±1.62)d,t=15.01]、口臭[(3.04±0.33)d比(7.03±0.76)d,t=27.66]、牙龈肿痛[(2.21±0.24)d比(4.55±0.51)d,t=23.85]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 <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69.70%)(χ2=4.99,P=0.02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4.01±0.44)ng/L比(5.31±0.58)ng/L,t=10.26]和IL-1β[(16.04±1.97)mg/L比(18.30±2.55)mg/L,t=4.0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固齿散联合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胃火炽盛证,可明显改善牙周临床症状,促进症状好转,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简介:摘要探讨播散性黄色瘤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表现、克拉屈滨治疗效果及中远期预后情况。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纳入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7岁,其中1例单纯累及皮肤,3例同时累及呼吸道黏膜,另有1例同时累及巩膜和垂体。自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5.4年,诊断方法为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方法均为克拉屈滨单药化疗。5例患者治疗后均有缓解,2例随访1年后进展,1例予克拉屈滨巩固治疗后缓解,1例拟返院继续治疗。播散性黄色瘤为一类罕见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以皮肤黏膜受累为常见表现,亦可累及其他器官,特征性免疫标志为CD68(+),CD1a(-)及S-100(-)。目前缺乏标准治疗,克拉屈滨治疗可取得相对满意疗效,但长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