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火灸预防铂类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接受铂类化疗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四磨汤及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叠加使用雷火灸,观察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恶心例数为15例(41.67%),呕吐患者5例(13.88%),对照组患者恶心例数为21例(58.33%),呕吐患者13例(36.11%),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无效例数为3例(8.33%),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例数为11例(2.78%),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有效改善因铂类化疗而导致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适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DNA修复基因在接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1例NSCLC铂类药物化疗患者石蜡包埋病灶组织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基因1(PARP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错配修复同源型2基因(MSH2),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状态。分析NSCLC患者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判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中NSCLC化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是否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果ERCC1、PARP1、BRCA1、MSH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均未显示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临床TNM分期的相关性(P均>0.05)。在NSCLC腺癌组中ERCC1、PARP1、BRCA1、MSH2均不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鳞癌组中ERCC1、PARP1是预后判断独立因素(P=0.019,0.031)。结论ERCC1、PARP1是基于铂类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不同铂类药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选择108例患者作为资料,均为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通过数字编号和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4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药物治疗,B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管新生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与B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与对照组不59.26%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在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于2011年1月~2016年1月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20~77岁。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分为病例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初始诱导化疗一线方案中使用蒽环类药物,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行心电图检查。化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至少1年以上,统计发生心脏毒性的病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疾病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60岁比例高于对照组(67.5%vs.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随访期间均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出现心电图异常22例(55.0%),ST-T段改变10例(25.0%)和T波异常8例(20.0%),窦性心动过速3例(7.5%),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2.5%);对照组未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共出现心电图异常4例(10.0%),ST-T段改变2例(5.0%)、T波异常1例(2.5%)和窦性心动过速1例(2.5%)。病例组心电图改变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心电图异常改变可能与心脏毒性有关,应密切监测心电图。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列线图,并探究其用于预测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OC的患者资料,年龄32~76(57±8)岁。所有患者接受最大程度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均进行了铂类药物化疗,以化疗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铂耐药组(PR组)39例和铂敏感组(PS组)75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在横轴位T2加权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1加权像增强图像(T1CE)上沿着肿瘤实性成分轮廓勾画立体感兴趣区(3D ROI),应用AK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患者按7∶3比例以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和验证集(34例),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方法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初筛,保留最大预测效能的特征,然后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降维,选择最优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使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相关因素,并结合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相关因素模型和影像组学列线图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影像组学(12个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和临床相关因素(术后残留病灶、中性粒细胞计数、糖类抗原199)模型,影像组学列线图显示出最优的预测效能: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95%CI:0.82~0.99)、90.0%、89.0%和92.0%;在验证集中,上述指标依次分别为0.89(95%CI:0.78~1.00)、85.0%、87.0%和80.0%。DCA显示阈值在0.01~0.90范围内使用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EO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结论基于多序列MRI构建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EO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各种铂类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经病理学检查的114例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奈达铂/紫杉醇,奥沙利铂/紫杉醇,卡铂/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回顾性对比分析3组化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奈达铂组中无皮肤瘙痒,肾损害,发热发生。少部分轻度肝功能受损和神经感觉异常诸如关节酸痛,手脚麻木。奥沙利铂组未见皮肤瘙痒及肾损害发生,卡铂组有3例发生皮肤瘙痒,无出现肾损害;3组中均有少量由化疗引起皮疹,腹泻,肝功能受损。奥沙利铂组中外周神经系统所受影响最大为27例(24.55%)。结论三种铂类药物联合紫衫醇的化疗都以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为主,但表现各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沙利铂为主联合其他药物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患者应用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治疗后,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设定为干预组,其他37例胃癌患者应用相同治疗方法实施常规护理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干预组出现1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0例不良反应,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为主联合其他药物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用药期间患者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倍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将我院收取的74例晚期胃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37例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对照组37例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倍他滨,持续应用6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有效率(RR)为51.4%,肿瘤控制率(TGCR)为70.3%,对照组RR为27%,TGCR为4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可以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中获益较大,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估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术后行AC-T方案(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的乳腺癌患者3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分别于化疗前(T0期)、化疗后第3周期(T1期)及化疗后第6周期(T2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常规超声参数,同时应用PSL技术采集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及整体做功效率(GWE)。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病例组T0期、T1期及T2期左室心肌做功参数的变化。结果①病例组T0期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参数、左室应变及心肌做功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病例组T1期与T0期LVEF、GLS、GWI、GCW、GWE及GW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病例组T2期与T0期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期GLS、GWI、GCW、GWE绝对值降低,GW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病例组T2期与T1期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期GLS、GWI、GCW、GWE绝对值降低,GW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室PSL可以有效评估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肌做功,为早期发现化疗后左心功能异常提供了新的敏感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心脏的损害。方法1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分为无心脏危险因素组(甲组),有心脏危险因素组(乙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损害表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132例患者中9例出现心脏损害表现,占6.82%,其中1例出现猝死,1例为室性期前收缩,有7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并发生心电图ST-T改变。在发生心绞痛的7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状况,予以转往心内科治疗。2例患者经口服硝酸脂、钙离子拮抗剂,症状控制。2例为一过性,未做处理症状恢复。结论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心脏毒性虽然发生率低但很严重,对有心脏危险因素者更明显,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其副作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心脏危险分类,合理用药,以降低发生心脏损害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TC)化疗心功能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入的蒽环类药物化疗心功能损伤患者40名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实验组(n=20)。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后研究人员评价疗效。结果 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导致心功能损伤的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应用稳心颗粒作为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稳心颗粒在乳腺癌术后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