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文旅游外宣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四字词组,准确英译四字词组,对推介旅游景点、宣传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译者的适应和选择,探讨旅游外宣文本四字格英译,以实例论证,译者在语言要素、文化内涵及交际意图三方面做到适应性选择与转换,才能译出佳品。
简介:当代修辞学把修辞定义为运用语言象征手段,影响受众观念和行为的交际活动。翻译即属于影响译文读者并获得其认同的修辞活动。作为修辞者,译者具有自身的修辞意识和倾向,能动地实现翻译的修辞动机。作为翻译主体,译者同原语文本是修辞性解读的关系,同受众的关系表现为通过修辞运作,进行修辞重构,以同受众建立认同关系。
简介:摘要译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这历来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然而不同的观点对于“译者的地位”方面却是不谋而合。如今,译者的角色这个问题被再一次重提,译者的文化调解者(Mediator)角色越来越被认可。本文试图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对译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浅析。
简介:译者行为批评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运转机理,它继承了中国传统译学的精华,也融合了国际译学的研究成果,所表现出的人文性、科学性、原创性、完整性、继承性等,反映了构建者较强的学科意识。译者行为批评的确立,为反思译入历史、深化译出认识以及“中国学派”翻译理论的构建,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战略意义。
简介:如果你读过德里达,你就会知道,一个较为合理的姿态(gesture)就应该是从思考“序言问题”开始.但至少对阅读本书的读者来说,我希望我所写的德里达会是一个新面孔.因此,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可以暂时作为一个导论.
简介:文章梳理了分别以文本、文化、社会为导向的翻译研究对译者道德关注的不同侧重,进而指出在文化、社会的语境中,译者行为的道德判断具有较高的复杂性。然而,道德判断的复杂性不妨碍一些基本价值主张的衡量价值。文化、社会范式下的译者道德研究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简介:
简介:通过对汽车工程英语的词汇特征和句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汉译过程中汽车工程英语相应的翻译策略及汽车工程英语翻译对译员的三点诉求,从而提升汽车工程英语译文之信度和效度,为高校翻译硕士培养工作提出某些可行性的译员培养方案。
简介:华人离散译者在跨文化体验中遭遇的多重文化冲突,导致其身份的定位模糊和认同困难,他们从事的文化译介活动必然引发其多重身份相互博弈,而这种身份博弈和协商将对其文化译介思想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这种身份博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全球化语境下,华人离散译者的身份协商对其理智的文化协调依然至关重要。离散译者群体具备突破固化本土思维模式的跨文化协调能力,在文化自觉、受众意识、译介渠道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应在“文化走出去”大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简介:文学翻译中原作的创造与译作的再创造各有其特点和独立价值。文学翻译的叛逆性反映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认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和叛逆性对读者阅读原著和译著,理解原著和译著之间的不同,具有借鉴意义。
简介:文章以《墨子》在历时语境中的两种复译本为例,从传播学五要素,即主体、内容、受众、媒介与效果等方面探析中外复译者在话语权建构策略上的异同及深层次原因。综合考虑译者话语权建构的效果及影响来评价典籍复译,为当下国学典籍的海外英译提供启示与借鉴。
简介:目的论诞生于20世纪70到80年代,它为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突破了传统的翻译研究等值观。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译者的翻译行为与策略。文章以目的论的三个原则为关照,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分析美国作家霍桑的成名作《红字》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的特色,从词汇、修辞和句子的翻译分析比较两位译者的决策,说明两位译者的译文都符合目的论的三原则。
简介:虽然目前为止杜诗的英译本众多,但研究杜诗英译的论文却相对较少,关注译者本身的研究更为少见。因而本文自建语料库,旨在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词汇、句法、音韵三个角度客观分析许渊冲和路易·艾黎的杜诗英译本中的译者风格。
简介:《丰乳肥臀》是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乡土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使用乡土语言最多的作品之一。“乡土语言”是一切具有地方特征、口口相传、通俗精炼,并流传于民间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对乡土语言的研究很有必要,它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主张,本文借用周领顺教授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和文本对比法,旨在探讨葛浩文在英译《丰乳肥臀》中的乡土语言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及其效果,以期总结出较为切实可行的乡土语言英译策略,为乡土语言的进一步英译研究奠定基础。
简介: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母语为汉语的许孟雄英译本《子夜》和多部母语为英语译者的翻译作品进行对比,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两个语料库的语言特点进行数据统计和初步量化分析,多层面考察探讨翻译家许孟雄的翻译风格。
简介: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战略的实施,足以说明中国正值对外宣传的好时机。中国的对外宣传离不开外宣翻译,翻译的“忠”与“不忠”直接影响着对外宣传中国的效果。外宣翻译的目的昭彰鲜明,即,让中国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良好形象,赢得更多的读者,以及取得更多的国际支持。为实现其翻译目的,外宣翻译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而外宣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唯有逐渐加强译者的“目的”意识,“双重文化角色”意识,“读者至上”意识,才能名副其实地遵循外宣翻译中的“译有所为”原则。
简介:《去学校化社会》是当代著名社会批判家、教育思想家伊万·伊利奇的主要代表作。伊利奇在书中对"学校化社会"进行了猛烈批判,包括对现代学校的批判、对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批判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并提出了关于"去学校化社会"的一系列构想,包括强化自我解放意识、改变生活道路选择、更新政治评估标准以及创立全新教育制度。《去学校化社会》可为我们深入反思学校存在问题提供丰富的思想启迪,为我们全面认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提供独特的方法引领,并为我们着力建设学习化社会提供有益的路径参考。
简介:又一次,保罗被挡在了西部决赛的大门之外,甚至连首轮都没有过。拥有整个NBA最有钱的老板,
简介:译者是翻译行为的主体,是翻译过程的“操纵者”;同时,译者也受其文化图式、认知建构、译语文化意识形态以及译语诗学理论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成为“被操纵的操纵者”。诗学理论为分析小说翻译,尤其是小说中的文体或诗学上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围城》的文学与诗学价值毋庸置疑,这就要求译者充分辨析原文中文学诗学或文化诗学上的“变异”,并在译文中保留或再现其文学特征与诗学价值。
简介:把诗歌翻译的文化误译和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是一个创新的话题。文化误译与译者主体性发挥处在一种动态的互动状态。基于此理解,本文以源语研究为立足点,追溯了源文本的文化、历史环境,然后对比了译语文本。通过分析理雅各和许渊冲两个《诗经·击鼓》译本的文化误译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论证了两者对于诗歌翻译的重要性。认为文化误译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具体的体现形式,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越强,文化误译的诗性的再现则越丰满。
译者的适应选择与旅游外宣文本四字格英译
翻译中的译者修辞本质
译者的文化调解者角色
再谈译者行为批评的战略性
《论文字学·英译者序》注译
文化社会范式下译者道德研究的复杂性
《檀香刑》日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
汽车工程英语的话语特征及译者诉求
身份博弈与文化协调:论华人离散译者的文化译介
从译者的角度谈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与叛逆性
《墨子》复译与译者话语权建构策略比较研究
从目的论看《红字》两个汉译本译者的决策
基于语料库的杜甫诗歌两英译本的译者风格研究
莫言《丰乳肥臀》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批评视角
《子夜》许孟雄译本的译者风格考察——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
破除学校神话 走向学习化社会——《去学校化社会》译者导读
未知的选择
诗学理论下小说译者的操纵与反操纵——以《围城》英译为例
从《邶风·击鼓》英译本看译者主体性与文化误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