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两个研究平台的交错,我们渐渐地形成如下研究方法。第一,横向研究:敦煌与榆林窟普贤变比较,比如象牙数的变化、普贤形象的变化坐姿的变化、大象位置的变化等。第二,纵向研究:敦煌西夏壁画中的“普贤变”与唐代“普贤变”的区别,在构图框架、颜色,比如乘象普贤的出现与法华信仰的关系、《法华经》的翻译和乘象普贤的出现的时间差。第三,纵横向研究:敦煌壁画《法华经》与《华严经》普贤变比较,一个是区域性的普贤变比较,一个是不同经变普贤形象的比较。佛教艺术经变在敦煌壁画中的展现,可以为纵横向视野的文化转场研究提供生动的资料。我们关注的研究论题框架是:文本与艺术是如何转场的?艺术的特点与文本的特点是什么?时间上和内容上的相异性如何?
简介:摘要在高中英语文章中,有大量的名词复数,汉译时一般不需要把每个英语名词复数都表现出来,但在有些情况下,为了明确表达原文含义,必须将复数译出。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英译汉时通常采取增词法或重复法表达名词的复数。
简介:情态谓词是一类表达意愿、意图、能力、可能性、必要性等情态意义的谓词。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情态谓词不仅出现频率高,而且用法灵活。在莎士比亚戏剧的汉译本中,情态谓词的翻译问题主要是误译和漏译。本文以莎剧MeasuforMeasuFe中的will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该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对比分析朱生豪、梁实秋、方平、英若诚、彭镜禧在该词翻译上的异同。研究发现,will在MeasuForMeasure中一共出现了154例,包含6个义项,即“意图”“意愿”“能力”“命令”“推测”“将来”。彭镜禧和梁实秋在will的翻译策略上倾向于“形式对等”,而英若诚、方平和朱生豪在will的翻译策略上倾向于“动态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