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培养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年本市某医院送检标本 7028 份培养的结果,了解培养阳性率,对阳性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 2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 G+) 131株( 59.01%),革兰氏阴性菌 (G-)90株( 40.54%),真菌 1株( 0.45%)。排在前 3位的 G+菌为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G-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医院培养样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定期对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培养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配,对比不同交叉配方法的配时间和阳性结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配时间凝聚胺法比微柱凝胶法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的阳性标本检出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方法,微柱凝胶法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场合;凝聚胺法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 标签: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阳性结果 配血时间
  • 简介:摘要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血液系统肿瘤,该病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常见原因包括Bing-Neel综合征及抗-MAG相关周围神经病。本文报道了1例诊断明确且有治疗指征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但患者最突出的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头颅MRI提示颅内异常信号。经过抽丝剥茧,最终确诊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合并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 标签: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以及嗜肺军团菌等,由诺卡菌引起两肺弥漫性病变为影像特征的CAP较为少见。因诺卡菌培养时间较长,故临床工作中易造成漏检。通过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气管内深部痰涂片检查对发现诺卡菌可能具有重要提示意义。可以提醒临床微生物室检验员延长培养时间。近年来微生物二代基因测序诊断技术对发现少见菌,如诺卡菌及该菌种的鉴定价值很大。尽早明确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评价国内外预防培养标本污染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内关于预防静脉血液标本污染的证据,包括指南(BPG)、最佳实践信息册(BPIS)、证据总结(ES)、推荐实践(RP)及系统评价(SR)。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3月27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循证指南1篇,以专家共识为基础的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最佳实践推荐1篇,系统评价6篇。最佳证据包括采血人员、采血时间、皮肤消毒、采血途径、采血部位、标本注入、无菌手套、标本转运等。结论护理部应与检验科合作,加强对于护理人员静脉培养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教育,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要注意采血时间,采血过程中要使用无菌手套,正确进行皮肤消毒,选择合适的采血途径、部位,采血完成后要及时转运标本,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静脉采血 血培养 污染 最佳证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CT联合培养检测诊断菌血症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9月疑诊为菌血症的急性发热患者 121例。结果:纳入患者共确诊菌血症 94例,局部感染 27例; 94例菌血症患者培养、 PCT及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27.66%、 84.04%、 87.23%( P< 0.05);培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27.66%、 92.59%、 92.86%、 26.88%, PCT检测为 84.04%、 88.89%、 96.34%、 61.54%,二者联合检测为 87.23%、 85.19%、 95.35%、 65.71%。结论: PCT联合培养检测诊断菌血症的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培养 菌血症 价值
  • 简介:摘要实体器官移植保存液受到污染是受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潜在因素,病原体可通过保存液转移至受者体内,从而造成感染。对器官移植保存液培养阳性与受者术后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用药预防术后感染提供指导。

  • 标签: 器官移植 保存液 感染
  • 简介:摘要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儿科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组织来自全国40家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检验专家共同编制。前期专委会在来自全国的240家医院(三级医院占86%)发放调查问卷384份,收集到被调研医院的日均培养量、采集培养前操作流程、儿科培养采集的时机以及采集的培养瓶/套数等信息。在汇总问卷信息、了解目前我国儿童培养采集现状的基础上,专委会查阅国内外相关指南、标准和文献,充分咨询微生物检验专家、儿科感染相关专业临床及护理专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现状,先后4次组织专家讨论与修订,完善儿童培养采集的临床指征、明确儿童培养采集规范,最终形成了共识文本。本共识为儿科临床培养规范化采集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儿科血流感染诊治能力奠定基础。

  • 标签: 血培养 血样采集 参考标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从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术后的肿瘤组织中提取、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进一步分选、扩增其CD8阳性亚群(CD8+TILs),并研究其特性。方法标本取自38例肝癌根治术后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巢组织和癌旁组织TILs的分布,通过机械剪碎、混合酶消化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TIL前体细胞。采用重组人白介素2进行激活,抗CD3、抗CD28抗体进行共刺激扩增,用磁珠分选出CD8+TILs,CCK8法观察CD8+TILs对肝癌细胞Hep3B、HepG2生长的影响。结果TILs富集于癌旁组织,12例成功提取TILs,6例培养并实现大量扩增,扩增17~50倍后细胞数为(1.2~2.5)×108个,CD3+细胞比例为(77.53±16.37)%,CD3+CD4+比例为(27.08±21.56)%,CD3+CD8+比例(44.55±12.73)%,细胞活力为(90.5±3.0)%,CD8+TILs对肿瘤细胞系Hep3B、HepG2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高效提取、培养CD8+TILs的方法,获得具有高抗肿瘤活性的CD8+TILs,为晚期肝癌等实体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 癌,肝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目前胃癌依然是全球第五大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随着对胃癌的进一步认识,我们发现了一类EB病毒(EBV)感染的胃癌患者,经研究发现EBV阳性胃癌是一种独特的肿瘤,不仅具有独特的基因组畸变,而且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好。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用免疫疗法治疗EBV阳性胃癌,有效率非常高。文章将对近年来EBV阳性胃癌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EB病毒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脐带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方法,培养、纯化及鉴定脐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单份和混合UCB-MSCs的区别。方法采用四联袋方法和试管方法分离脐带单个核细胞,比较两种方法分离后单个核细胞的回收率、细胞数及红细胞混入量。鉴定UCB-MSCs向神经样细胞横向分化的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析单份组和混合组培养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符合正态分布并方差齐的,根据数据类型应用参数检验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应用非参数检验中秩和检验。结果试管法和四联袋法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回收率分别为(60.23±6.34)%、(71.92±11.30)%(P<0.05)。试管法和四联袋法分离后单个核细胞(MNC)数量分别为(6.12±1.21)×107、(9.29±3.11)×107个(P<0.05)。混合组的培养液上清中IL-2和IFN-γ含量高于单份组。单份组和混合组的IL-2水平分别为(0.52±0.13)、(1.50±0.23) pg/ml(P<0.05);单份组和混合组IFN-γ水平分别为(43.16±4.75)、(56.07±6.67) pg/ml(P<0.05)。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均为阳性表达。结论采用四联袋方法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回收率和细胞数均高于试管方法,四联袋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是一种高效、高质量和安全的分离方法,UCB-MSCs可以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混合组UCB-MSCs增殖活跃,分泌更多IL-2和IFN-γ细胞因子。

  • 标签: 脐带血 间充质干细胞 混合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ANCA阳性肺血管炎 临床主要表现。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 50例 ANCA阳性肺血管炎 患者,总结所有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实验室、CI检查结果,分析 ANCA阳性肺血管炎 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50例 ANCA阳性肺血管炎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咯痰、发热、胸闷气喘、咯血、痰中带以及肾受累等症状,其中,发热症状最典型,占比78%,其次为咳嗽、咯痰,占比 64%; 44例患者核周型 P-ANCA呈阳性;有 39例患者抗原特异性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MPO呈阳性,其他 5例胞浆型 C-ANCA、 5例均抗原特异性蛋白酶 3抗体 PR3及 11例合并有抗核抗体 ANA,均呈阳性。 结论:ANCA阳性肺血管炎患者的检测缺少无明显特征,因此,还需对其行进一步甄别诊断。

  • 标签: 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HPV阳性口咽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其他头颈部鳞癌相比较,它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良好的预后。最新的UICC/AJCC第八版TNM分期已将HPV阳性和阴性口咽癌分别进行了独立分期。2018年美国病理学院和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头颈部肿瘤HPV规范化检测共识。在治疗上,通过不同途径对HPV阳性口咽癌采用低强度治疗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数据。

  • 标签: 口咽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低强度治疗
  • 简介:摘要: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人们所熟知的血型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 标签: 熊猫血 特点 坏处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分析老年人梅毒假阳性偏高的原因,并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实验选取了 2019年 6月~ 2020年 5月前往本院进行梅毒检验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 450例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随后选择 2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均实施血清经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针对阳性患者在开展 TPPA实验进行复查,分析检验准确性。结果:从检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 7.6%和 2.9%,对照组为 4.0%和 0.5%,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究其原因,则与患者的年龄增高有一定关系。结论:采用老年人梅毒抗体容易有假阳性表现,其受到基础疾病、相关螺旋体等因素干扰,需要进一步展 TPPA实验进行确认。

  • 标签: 老年人 梅毒假阳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末梢以及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有60名,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分别对60名观察对象进行末梢与静脉的采集,并对不同采集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WBC、RBC、Hb、Hct、MCV、PLT及MCHC检测值与末梢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MCH两种血液标本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WBC、RBC、HGB等指标的检验上,即刻检验与6h后检验差异不明显(p>0.05),在PLT指标的检验上,即刻检验结果要高于6h后检验(p<0.05)。结论:末梢以及静脉均可实现血常规检验的检验目标,但是静脉检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检验稳定性,更值得作为首推方案。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