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老年人血流感染中培养阳性预测价值,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06例老年住院患者分别进行PCT、CRP检测和血液培养,并对其分析,其中培养阳性患者106例(观察组)106例,培养阴性组(对照组)400例。结果观察组中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PCT、CRP中位数为4.45ng/ml、24.28mg/ml,对照组中PCT、CRP中位数为0.48ng/ml、7.52mg/ml)。ROC曲线分析发现,PCT在培养阳性预测价值中优于CRP(PCT、CRP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534)。观察组中,PCT在培养为革兰阴性菌的水平(50.85ng/ml)明显高于培养结果为革兰阳性菌的水平(2.16ng/ml),这些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老年血流感染的培养结果阳性预测价值,强于CRP的预测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几种影响痰培养结果常见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痰培养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对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14年05~10月的832份痰培养标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去除常见影响因素,分析两组实验数据阳性率.结果实验组痰培养阳性率为48.7%,对照组阳性率为23.8%.结论提高送检痰标本质量,去除影响因素,对提高痰培养标本阳性率至关重要.

  • 标签: 痰培养 阳性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阻碍着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的开展,所以,研究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促进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此外,要想准确的诊断败血症和菌血症等血液性疾病,最关在的因素就是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因为,我们只有了解引发败血症和菌血症的病菌,才能对症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综上所述,对本文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液细菌培养 阳性率 抗菌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68例分枝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实验室分枝杆菌培养工作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提高培养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就我院2012年11月结核病实验室成立到2015年6月期间对6000多例就诊者的痰标本所做的痰涂片抗酸染色(萋尼氏法)显微镜检查,选取其中268例涂阳患者(包括初发患者、初治失败者、及大于5个月复发者,不包括其它时间段涂阳的随访者)进行罗氏培养。结果初发培阳率为96.7%,污染率为1.86%,复发培阳率为73.3%,污染率为0。结论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工作是为诊断结核病提供依据与参考的重要环节,对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痰涂片 抗酸染色阳性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工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培养的结果对比。方法选自我院近两年来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培养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培养相比,在疾病的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的诊断微生物学指标。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诊断快速、病程监测、用药指导等优势,其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可进行快速定性或准确定量检测。

  • 标签: 血清降钙素 原定量检测 血培养结果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院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培养仪对培养标本进行监测及检测,阳性标本分离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连续两年共7590例培养标本,分离出阳性标本1092株,阳性率为14.39%,其中革兰阳性菌378株,占34.62%,革兰阴性菌698株,占63.92%,真菌16株,占1.46%。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培养病原菌种类比较复杂,耐药性强,定期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口感染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切口感染标本分离的菌株。结果549例切口感染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211例占38.4%,主要以金黄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338例占61.6%,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色假胞菌和饱馒不动杆菌为主。结论分析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利于及时监测细菌耐药性,能够准确掌握细菌耐药动向和耐药性的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切口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直接药敏试验法在临床培养检验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液细菌检验标本270份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直接药敏试验法和常规药敏实验法进行分析,并观察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法检验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符合率分别为9640%和9571%;常规药敏法检验的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直接药敏法检验的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9668%和9630%,革兰阴性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9636%%和950%,直接药敏法检验结果与常规药敏法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直接药敏法在临床培养检验中应用与常规药敏法结果没有差异,同时直接药敏法以操作简单、检验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代替常规药敏法。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法 血液检验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75-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对于CAP患者培养阳性率预测价值,初步探讨CAP患者行血培养推荐标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菌血症154例患者。体温大于38.5℃时进行抽血化验血清降钙素原的含量,同时进行血液培养。比较菌血症患者的入院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培养入院时和第5天的细菌阳性率,入院时所有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患者的菌血症确诊率。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患者血液中血清降钙素原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25例最终被确诊为菌血症。菌血症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85.6%,培养阳性率为27.2%。第5天的培养细菌阳性率为44%。所有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对菌血症的确诊率93.0%。治疗后24小时血清降钙素原含量较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含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于早期菌血症患者的诊断灵敏性高,而且可以反映病情的转归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培养 菌血症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以薄层CT为引导的支气管灌洗液结核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率。方法:127例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接受经薄层CT为引导的支气管灌洗检查,分析薄层CT征象和结核菌涂片和(或)培养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薄层CT为引导的支气管灌洗液涂片和(或)培养阳性率为51.2%(65/127)。以薄层CT征象微结节、结节、磨玻璃影及薄壁空洞、支气管扩张以及支气管规则狭窄引导下的肺叶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沉渣抗酸杆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结果低于阴性结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76,x2=8.54,x2=29.32,x2=45.12;P〈0.001);以薄层CT征象树芽征、实变、厚壁空洞、虫蚀样空洞、支气管不规则狭窄以及支气管黏液嵌塞引导下的肺叶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沉渣抗酸杆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结果高于阴性结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3,x2=8.90,x2=18.87,x2=8.90,x2=10.78;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厚壁空洞是灌洗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薄层CT引导支气管灌洗可以提高结核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率。

  • 标签: 肺结核 薄层CT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梅毒患者的临床以及血清学特点,探讨老年患者梅毒假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从2014年1月到12月的60岁以上梅毒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阳性)性别比为男性22例,女性18例,再进行TRUST和TPPA检测,结果,通过ELISA方法检出梅毒抗体阳性为40例,使用TRUST进行复检检出阳性30例,经综合判断以及TPPA确证试验阳性患者37例。结论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对此类病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种血清学试验,及临床症状及传染途径的排查,发现与一般人群相比,老年患者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具有独特的特点,梅毒在老年人中比率比较高,同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因此对老年患者梅毒的诊断除了血清学试验,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及对患者病史生活史和接触史等综合分析判断,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标签: 老年梅毒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分析本院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BACTEG9120/9240全自动培养仪对培养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44例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38株,阳性率为7.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4%,革兰阳性球菌占31.6%。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结论细菌耐药形式严峻,应加强临床科室培养的送检率,定期进行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治疗及疗效提供参考。

  • 标签: 血培养 细菌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