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在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重点。方法:将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在我院行动脉采血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8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采血方式,将患者手臂向外伸展,找到桡动脉搏动明显位置,用中指、食指固定,手持采血器,在中指、食指间30°进针,采血完毕后进行常规止血,针对干预组,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结果:干预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VAS评分法)、穿刺操作时间几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应用在动脉血采集中,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缩短了穿刺时间,减少患者痛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一操作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 动脉血采集 应用重点 探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具外固定预防腕部腱鞘囊肿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40例腕部腱鞘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7例,年龄19~63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单纯予以囊肿完整切除及韧带关节囊修复;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以支具外固定于腕背伸20°~30°的腕关节功能位,支具远端固定至2~5掌骨远端、近端固定至前臂中段,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需每日主动屈伸活动。随访观察患者手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腕关节功能及术后3年腱鞘囊肿的复发情况。采用Cooney腕关节评估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术中发现,本组40例患者中,14例腱鞘囊肿的蒂部起源于伸指肌腱腱膜下方的破损处,26例蒂部起源于腕关节韧带或者关节囊的破损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囊肿位置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观察组=-3.755、Z对照组=-2.449, P值均<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678, P<0.01)。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无复发病例,而对照组有6例腱鞘囊肿复发。结论腕部腱鞘囊肿患者在完整切除囊肿和腕部韧带修复的基础上,采用支具外固定处理,能有效地预防腱鞘囊肿的复发,短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囊肿 腱鞘囊肿 腕关节 外固定器 外科手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采集过程中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190例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原则,将190例分成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采血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进行采血,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穿刺操作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中,一次穿刺成功的有98例,一次穿刺成功率98.0%,对照组中,一次穿刺成功的有7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7.78%,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结果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穿刺疼痛评分及穿刺操作时间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显示有差异(p<0.05);研究组中,96例患者对采血服务满意(96.0%),对照组中,68例患者对采血服务满意(95.56%),统计结果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在动脉血采集中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穿刺过程中疼痛感低,穿刺操作时间段。

  • 标签: 腕部固定 食指感知法 动脉血采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治疗期间,联合应用支具外固定、开放手术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择分组对照思路进行研究设计,项目立项、终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5月、2022年1月,研究资料选择院内确诊登记的40例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患者,设置组别为研究组(n=21)和常规组(n=19),比对两组患者复发情况、腕关节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组内患者复发时间相对更长;比较两组腕关节恢复情况,研究组各项参数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治疗期间,将支具外固定、开放手术方案联合应用,更利于提高患者恢复效率,减轻不适症状。

  • 标签: 支具外固定 开放手术治疗 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 联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部创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临床120例腕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要点,归纳总结。结果腕部创伤40-70岁年龄段为高发期,男多于女,单纯软组织损伤15例(25%),骨折最常见的是肱骨踝上骨折。结论不同年龄时期的腕部解剖学特点决定了腕部创伤的特殊性。

  • 标签: 影像 腕关节 柯雷氏骨折 骨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腕部约束是一种可以限制意识障碍、烦躁、自伤或全麻未醒的患者肢体活动的护理措施,防止患者出现坠床、撞伤、抓伤、拔管等意外,减少护理并发症,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本研究通过介绍和阐述近年来临床腕部保护性约束用具的分类、优点以及效果评价,总结腕部约束用具存在的问题,以其为护理人员约束用具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腕部 保护性约束用具
  • 简介:目的探讨20例腕部切割伤患者误诊误治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对经外院误诊误治的腕部切割伤患者在我院行二次手术治疗并结合术中情况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20例患者术后手指屈伸活动均获满意效果,优良率85%.结论提高首诊医师责任心,熟悉手的解剖知识,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能有效地避免腕部切割伤的误诊误治.

  • 标签: 腕部切割伤 误诊 误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腕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5例腕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的手术治疗结合优质护理干预,45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腕部疼痛及肿胀减轻,腕关节活动受限有所缓解,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且恢复情况良好,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腕部骨折的救治成功率,减轻患者腕部疼痛、肿胀及腕关节活动受限情况,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腕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腕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确保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基于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系统探讨手腕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路径,包括早期护理、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科学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手腕部肌腱损伤 修复术 康复护理 功能训练 心理支持
  • 简介:临床上把前臂屈侧远端、腕管以近部位的电烧伤称为腕部电烧伤,明确诊断并不困难,但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无皮肤破损创面的腕部电烧伤.笔者单位近5年来治疗9例该类患者,年龄7~54(28±5)岁.7kV以上高压电致伤6例,220~380V电致伤3例.5例为新鲜电烧伤,其中3例患者触电对侧前臂为有创面的典型腕部电烧伤,1例伴手指电烧伤,1例全身均无创面;另4例为电烧伤晚期.本组病例的特点是患侧腕部皮肤均无可见的电烧伤创面,但有深部组织损伤体征,早期表现为腕横纹以近、前臂远端局限部位有轻中度肿胀、压痛,屈指活动受限,被动伸指和前臂旋后受限伴明显疼痛.有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者6例,尺神经支配区麻木者2例,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均有损伤表现者1例.3例有大鱼际肌萎缩,1例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2例有轻度手指活动时腕部肌腱粘连及前臂旋后障碍.

  • 标签: 腕部电烧伤 皮肤破损 创面 手指电烧伤 烧伤晚期 高压电
  • 简介:摘要高压电烧伤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特殊类型烧伤,毁损严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腕部高压电烧伤损伤重,损伤程度难于判定,治疗过程复杂,预后较差,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近年来影像学检查为高压电烧伤的诊断/分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也使创面修复有更多的选择。笔者就腕部高压电烧伤的流行病学、临床分型、损伤诊断、手术治疗进行综述,为腕部高压电烧伤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 标签: 烧伤,电 诊断
  • 简介:腕部开放性挤压伤是指由于直接外力致腕骨多发骨折、脱位,同时伴有神经、血管、肌腱的损伤。本病临床较为常见。我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了48例开放性腕部挤压伤,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临床治疗 挤压伤 腕部 多发骨折
  • 简介:尺侧腕部疼痛发病隐匿、慢性、症状不清并呈间断性发作,会使患者性情受挫,其重要性可与下腰痛相提并论。慢性尺侧腕部疼痛为一种严重的不易解决的疼痛,患者常有劳动补偿要求等问题存在,而常造成难与相处的性格。除此之外,许多慢性尺侧腕部疼痛者多确实存在病理性病灶.而需手术治疗。

  • 标签: 骨科教程 尺侧腕部疼痛 诊断 治疗 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