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颌面部脂肪来源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例儿童颌面部脂肪来源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8个月至8岁11个月,平均44个月。分析8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8例患儿中5例为脂肪瘤,3例为脂肪母细胞瘤;肿块位于腮腺咬肌区4例,咽旁间隙2例,颌下及鼻部各1例。临床表现以无痛性颌面部肿块、睡眠打鼾及咽异物感为主。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感染、面瘫、涎瘘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结论儿童颌面部脂肪来源肿瘤以脂肪瘤及脂肪母细胞瘤为主,可根据肿块所在区域特点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及手术方式,该病预后较好,彻底切除后不易复发。

  • 标签: 脂肪瘤 脂肪母细胞瘤 儿童 颌面部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年龄因素对人脂肪来源干细胞(A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比较不同年龄人ASCs辅助脂肪移植于裸鼠皮下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行腹部脂肪抽吸术的60例健康女性的剩余脂肪组织,年龄18~65岁。按供体年龄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18~29岁,B组30~49岁,C组50~65岁。各年龄组的脂肪采用胶原酶分离获得血管基质成分(SVF),应用Muse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脂肪中SVF的产量和活力;体外培养获得第2代AS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年龄组ASCs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各年龄组ASCs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体外成脂诱导分析各年龄组ASCs成脂分化潜能,通过RT-PCR检测成脂关键基因PPAR-γ和CEBP-α的表达水平。建立体内细胞辅助脂肪移植动物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6周龄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3个实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将3个不同年龄组的1×106个ASCs和0.3 ml的脂肪颗粒混合后,注射于裸鼠背部脊柱两侧皮下;空白对照组:注射10 μl PBS与脂肪颗粒混合物。移植后3个月取材,比较各组脂肪移植物的重量和体积,HE染色评估脂肪细胞的完整性和坏死组织所占比例,通过围脂滴蛋白(perilipin)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移植物内脂肪细胞的存活情况,通过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脂肪移植后新生血管密度。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样本比较应用one-way 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use细胞分析仪结果显示,A、B、C 3组SVF计数分别为(7.06±1.28)×105/ml、(6.90±0.32)×105/ml、(6.40±0.62)×105/ml,活力分别为82.46%±2.81%、82.01%±3.85%、77.82%±3.45%,各年龄组SVF的含量未见差异,SVF细胞活力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1,P=0.008)。各组ASCs的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面标志物CD90、CD44、CD105、CD73表达均在95%以上,阴性表面标志物表达均在2%以下。ASCs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减缓。体外成脂分化诱导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A、B、C 3组的吸光度值无差异,并且成脂相关基因PPARγ和CEBPα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ASCs辅助脂肪移植于裸鼠皮下后3个月,A、B、C 3组移植物重量分别为(0.18±0.02) g、(0.17±0.02) g、(0.15±0.01) g,均大于空白对照组的(0.13±0.03)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4,P<0.001)。A、B、C 3组移植物剩余体积分别为(262.88±17.69) mm3、(263.83±25.96) mm3、(240.06±25.08) mm3,均大于空白组的(201.81±31.48)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5,P<0.001)。不同年龄组间移植物重量和剩余体积分别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1、P=0.012,F=3.364、P=0.049)。HE染色结果显示,移植后3个月,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年龄组ASCs辅助移植脂肪可见脂肪细胞分布均匀,纤维结缔组织及坏死组织较少,各组间脂肪细胞完整性和坏死组织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34、P=0.027,F=9.314、P<0.001);不同年龄组间移植物内的脂肪细胞完整性和坏死组织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2、P=0.756,F=0.421、P=0.66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年龄ASCs辅助脂肪移植组均可观察到较多的perilipin阳性脂肪细胞,分布均匀。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组新生血管数为(15.70±4.16)个/mm2,B组(17.03±8.30)个/mm2,C组(16.68±6.71)个/mm2,空白对照组(11.50±4.04)个/m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3、P=0.019)。各年龄组新生血管密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8、P=0.805)。结论人AS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但年龄因素不影响ASCs的成脂分化潜能。人不同年龄ASCs均有效地提高了裸鼠移植脂肪的存活率,年轻人群ASCs辅助脂肪移植的效果优于老年人群。

  • 标签: 脂肪组织 脂肪来源干细胞 年龄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 存活,脂肪 新生血管化
  • 简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免疫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可抑制效应T细胞的应答,并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SCs),因其具有生物学特性稳定、来源充足、易分离、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等优点引起关注。本文就ASCs在IBD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脂肪来源干细胞 炎症性肠病 效应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IL.10
  • 简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Acids,简称TFA)包括单不饱和反式脂肪酸和多不饱和反式脂肪酸,在氢化的植物油中大量存在,大量食用容易导致心血管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已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

  • 标签: 反式脂肪酸 心血管疾病 油脂氢化 基因改良
  • 简介:摘要目前,淋巴水肿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调控等特点,已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理想的干细胞之一。该文对ADSCs治疗淋巴水肿的机制,以及相关的动物和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淋巴水肿的ADSCs再生疗法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淋巴水肿 脂肪来源干细胞 淋巴管生成 再生医学
  • 简介:1997年Asahara等发现人出生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根据其与胚胎发育中血管母细胞的延续关系,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EPC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尚未呈现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型也未形成血管的前体细胞。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脂肪组织 研究进展 组织来源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肪干细胞是源于脂肪组织,可在体外诱导分化成典型的中胚层组织,如骨,脂肪和软骨等组织,以及神经、心肌细胞、干细胞和胰腺细胞等。ADSCs与骨髓来源地间充质干细胞有一样类似的表面标志物。可以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从它的获取、分离,多向分化潜能等特性以及应用前景对现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 脂肪来源干细胞 创面愈合 应用前景 研究进展
  • 简介:脂肪干细胞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旁分泌作用密不可分.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外囊泡结构,是细胞之间通讯的新机制.近年的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干细胞旁分泌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介导其促进组织再生.外泌体的应用为组织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本文对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应用于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组织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在辅助软组织填充中的应用及研究。方法1.利用消化法提取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收集第3代细胞作为种子细胞。2.实验共分3组组①ADSCs按50×106个/ml浓度与透明质酸钠凝胶(HA)11混合;组②单纯ADSCs配制成浓度25×106个/ml浓度;组③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每一样本0.2ml注射到裸鼠(12只,6w雄性)背部皮下,每组各1个点,3个月后分别取材。将获得标本,分别从大体外观、体积、质量、组织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组①、组②可见有新生组织形成,组③未见新生软组织形成,Masson三色染色法组①、组②中均可见少量脂肪细胞及胶原蛋白形成。RT-PCR示组①、组②中均见到人类mRNA表达。Westernblot示组①、组②中均可见I型胶原蛋白表达。结论ADSCs+HA可以构建出新生软组织,ADSCs有促进局部胶原蛋白形成的作用。

  • 标签: 脂肪来源干细胞 组织工程技术 透明质酸钠凝胶 胶原蛋白含量
  • 简介:摘要自体脂肪移植被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胸部塑形以及身体各部位软组织凹陷的填充、创面及瘢痕的防治。然而,脂肪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并不稳定。当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脂肪组织的获取、提纯、注射和移植后的再生机制等领域,鲜有文献系统地总结供体因素对脂肪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该文就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的作用机制、供体因素对脂肪组织和AS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稳定脂肪移植的临床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脂肪移植 供体 脂肪来源干细胞 生物学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pEGFP.N3是否能够有效转染ADSCs。方法提取pEGFP-Genesil-1质粒,采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将绿色荧光表达质粒Genesil-1载体转染至ADSCs。镜检各个时间点含有荧光的鼻咽癌细胞数,并选取转染率最高时间点的鼻咽癌细胞,用流式检测精确的转染率。结果脂质体复合物转化ADSCs24h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4ug/ml质粒浓度组转染48小时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率达最高值。结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pEGFP.N3可以较为高效地转染ADSCs。

  • 标签: EGFP ADSCs 鼻咽癌细胞 绿色荧光表达质粒
  • 简介:设定不同的约束条件,按最低成本饲料配方原理配合成9种日粮配方,研究了以小麦粉和次粉作为天然粘结剂取代木质素2X对制粒作业和颗粒质量的影响、添加2.5%脂肪与添加1.5%脂肪的影响、以及用高油玉米内在脂肪取代外加脂肪的影响。制粒试验是用一家美国饲料公司的40马力CPM制粒机在受控试验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5%小麦粉或次粉在改善颗粒稳定性方面所起的作用与1%木质素2X(用外推法,即相当于2.5%普通木质素)相同。将添加脂肪从2.5%减到1.5%,使颗粒稳定性指标(PDI)提高了7.4个百分点(P=0.0001),同时使制粒的电耗(EEE)增加9%(从5.65增到6.16kwh/ton,P=0.0026),比机械能投入(SMEI)增加57%(从0.90增到1.41kwh/ton,P=0.0036)。用高油玉米的内在脂肪代替2.25百分点外加脂肪并满足较高ME水平(≥3194kcal/kg),使PDI提高了3.5个百分点(P=0.0765),但在较低的ME限定水平(≥3139kcal/kg)比1.5%添加脂肪下降了5.9个百分点(P=0.0060)。简要讨论了在摩立幕猪模型时饲料使用较低的ME水平(≥3139kcal/kg)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配方 粘结剂 制粒 颗粒质量
  • 简介: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迅速发展,在组织器官的修复和替代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种子细胞的选择,也越来越倾向于体外扩增能力强、供区损失小的基质干细胞。近年来,随着对成体干细胞(AdultStemCells)认识的深入,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干细胞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2001年ZuK等^[1]经研究证实,

  • 标签: 干细胞研究现状 组织工程 脂肪组织 基质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组织器官
  • 简介:摘要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但由于其免疫排斥和潜在遗传变异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上大量推广和使用。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外囊泡(EVs)具有其母细胞的某些特征,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大的潜能。此外,细胞外囊泡可被细胞摄取并且靶向性更强,作为一种"无细胞"疗法被广泛关注。既往脂肪来源干细胞是组织工程中重点关注的种子细胞之一,在组织损伤与修复被证实有效,而且其来源更加广泛。近些年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各种复杂组织损伤修复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对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细胞外囊泡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与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我们结合当前最新文献主要从其基本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组织损伤修复的基本过程、以及其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与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来源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组织损伤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的来源非常广泛。由于不同组织来源的影响,MSC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分析比较脐带、脂肪及骨髓组织来源的MSC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从脐带、脂肪和骨髓分离培养MSC,在显微镜下观察这3种来源的MSC的形态(UC—MSC,AD—MSC和BM—MSC),用流式细胞术诱导分化试验及定量荧光PCR分别检测UC-MSC,AD-MSC和BM-MSC的免疫表型、分化能力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1,PPAR-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UC-MSC、AD-MSC和BM—MSC的形态都是成纤维细胞样;经罗丹明和DAPI染色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的细胞形态类似;这三种来源Msc的免疫表型符合Msc的鉴定标准,而且表达水平一致;这三种来源MSC的成骨分化潜能相似,而成脂分化潜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中AD—MSC成脂能力最强,BM-MSC次之,UC-MSC最差。检测脂肪形成早期起重要作用的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1)mRNA表达水平在三种来源MSC中的基础表达水平,发现PPAR-γmRNA在AD-MSC中最高,在BM—MSC次之,而在UC—MSC中最低,与成脂能力的表现相一致。这表明三种来源MSC成脂能力存在差异可能与它们PPAR-1的基础表达水平有关。结论:UC—MSC,AD—MSC和BM—MSC的形态类似;免疫表型符合MSC鉴定标准,表达水平一致;成骨分化能力相似,而成脂分化能力不同;PPAR-γmRNA表达水平不一。关于差异的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潜能 PPAR-Γ
  • 简介:目的比较CD204+和CD204-两种人脂肪来源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和体外诱导成软骨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分选.分别获得CD204+和CD204-两种细胞。将这两种细胞培养扩增至第2代,观察其形态学特点:成脂、成骨定向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定性;同时将两种细胞进行pellet成软骨诱导分化,比较体外诱导成软骨的能力.并以HE、SafraninO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等进行鉴定。结果经流式细胞分选,脂肪来源细胞中CD204表达15日性串约为10%。分选后的CD204+和CD204-细胞均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但CD204-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成脂诱导10d后.曲组细胞油红0染色均可见胞浆内有大量红染脂滴,但CD204+细胞具有更强的成脂潜能。成骨诱导2周后.曲组细胞芮素红染色均可见钙结节红染.而CD204-细胞具有更强的成骨潜能。同时,细胞Dellet成软骨诱导4周后,人体观可见CD204细胞组pellet形成白色透明样软骨成分.而CD204+细胞组pellet外观微黄。HE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妊示CD204组pellet可见成熟软骨陷窝形成.Safranin0染色显示CD204-组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沉积:而CD204+细胞组peliet则呈纤维化改变。结论脂肪组织来源的CD204-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且有良好的成软骨潜能,可以成为软骨组织工程良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CD204(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软骨潜能 细胞分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脂肪组织来源的脱细胞基质水凝胶(DAT-gel)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集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行大腿或腹部吸脂术的健康成年女性的术后废弃无菌颗粒状脂肪组织,术前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脂肪组织行脱细胞和酶消化处理制备成DAT-gel。扫描电镜(SEM)观察水凝胶的超微结构,流变学测试水凝胶的凝胶动力学和粘弹性。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单纯几丁质导管组(Chitin组)、DAT-gel加几丁质导管组(DAT-gel组)和自体神经反接组(Autograft组),每组10只动物。术后12周分别对再生神经的大体观、功能学以及形态学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观察,评估损伤神经的修复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数据分析,如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Turkey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EM检查结果显示DAT-gel凝胶内部呈三维疏松多孔的纤维网络结构。流变学测试结果显示:水凝胶在4 ℃与37 ℃时复数粘度分别为148.91 mPa·s和801.29 mPa·s。DAT-gel随温度增高发生溶胶-凝胶相变结果显示DAT-gel具备良好温敏效应,其溶胶-凝胶相变临界点近似体内温度。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术后12周,DAT-gel组的再生神经形态及其功能均优于Chitin组(P<0.05)。结论DAT-gel可能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脂肪组织脱细胞基质水凝胶 坐骨神经缺损 神经再生 组织工程 大鼠
  • 简介:摘要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ASCs)是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因安全、含量丰富、易于获取等优点而有望成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BTE)种子细胞。然而,相较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SCs的成骨分化能力有限,往往需要进一步诱导。该文从优化支架、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促成骨药物、非编码RNA调控和物理刺激几个方面,对促进ASCs成骨分化的诱导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BTE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脂肪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诱导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研究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的血管周干细胞(humanperivascularstemcells,hPSCs)的特点,并探讨其成骨、成脂及成软骨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流式荧光细胞分选技术(FACS)在12例行吸脂手术患者的脂肪标本中分选出人基质血管成分(humanstromalvascularfraction,hSVF)和由周皮细胞(CD34^-、CD146^+、CD45^-)与外膜细胞(CD34^+、CD146^-、CD45^-)组成的hPSCs进行培养,比较其克隆增殖能力,然后将2种细胞进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诱导结束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并检测成骨诱导后的成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hSVF和hPSCs均以纺锤形成纤维样细胞生长,hPSCs呈现出更快的融合趋势,且细胞形态更均一。hPSCs细胞相比于hSVF具有更强的克隆增殖能力(P〈0.05)。hPSCs细胞在成骨及成软骨方向比hSVF具有更强优势,而hSVF在成脂方向比hPSCs具有更强优势。成骨诱导后,hPSCs的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相对表达量要明显高于hSVF(P〈0.05)。结论hPSCs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且其在成骨方向具有很强优势,可成为骨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人血管周干细胞 人基质血管成分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成软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