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胃功能检测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到2024年7月住院胃镜和病理学检查及行胃功能检测的胃癌前变化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均分为阿司匹林组(1年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和对照组(未服用阿司匹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的1个月~1年、1年~2年是PGR水平发生变化的保护因素,P<0.05;服用阿司匹林的1个月~1年、1年~2年是胃泌素17水平发生变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可改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患者的胃黏膜分泌功能,服用阿司匹林1~2年是胃癌前变化患者血清PGR、胃泌素17变化的保护因素,可能延缓癌前病变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胃功能检测影响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功能检测的胃癌前变化患者68例做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至少1年,对照组不予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I)和(PGII)和胃泌素17(G-17)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GR和G-17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1~2年是胃癌前变化患者血清PGR、胃泌素17变化的保护因素,可能延缓癌前病变的进展,改善胃功能疾病。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及胃泌素17(G-17)水平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6-2023.6月收治100例GERD患者(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疾病组分为非糜烂组(40例)和食管炎组(60例),根据洛杉矶分型将食管炎组分为轻度食管炎组(35例)和重度食管炎组(25例),均测定血清PGI、PGII及G-17水平,分析血清PGI、PGII及G-17对GERD的诊断效能;结果:非糜烂组、食管炎组患者血清PGI、PGI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17低于对照组(P<0.05),非糜烂组、食管炎组以上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轻重度食管炎组血清PGI、PGI、IG-17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PGI、PGII与GerdQ具有正相关性,G-17与GerdQ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GI、PGII及G-17水平对于GERD的诊断具备一定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可以改善此类患者的吞咽功能,并减少长期留置鼻胃管的不适及肺炎风险。通过使用我们改良的胃管,解决了间歇口饲管的来源问题,且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间歇性胃管喂养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并评估其对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间歇性胃管喂养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连续胃管喂养。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wallowing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SFAS)进行评估,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FAS评分显著提高,由治疗前的平均28.5±5.6分提高至治疗后的46.3±7.4分(P<0.01);对照组患者的SFAS评分由治疗前的平均27.9±5.8分提高至治疗后的38.7±6.9分(P<0.01)。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8/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15/60)(P<0.05)。结论: 间歇性胃管喂养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该方法可作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胃苏颗粒联合莫沙必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2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胃苏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情况并比较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6%,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胃苏颗粒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可明显改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对生活质量水平和社会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焦虑症患者,均于2023年01月-2024年01月入我院治疗。按双色球法分组,45例/组,对比组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二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功能水平、治疗有效性。结果:比较生活质量水平与社会功能水平,治疗前二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比组(P<0.05)。比较治疗有效性,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认知行为治疗用于焦虑症患者中,可以改善其社会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柴枳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收入患者均为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从2022年3月-2023年1月对症患者库中抽取84例,结合治疗方式不同对其进行用药药效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有42例,观察组联合柴枳汤加减治疗,有42例,对比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对照组综合有效36例(85.71%),观察组综合有效41例(97.62%),(p<0.05);对照组无效6例(14.29%),观察组无效1例(2.38%)。对比临床指标:干预前,两组对象中医症候积分、胃功能、SF-36 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枳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理想,患者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较高且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胃功能以及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结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肝和胃饮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用清肝和胃饮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确诊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1例。(结果)总有效率90.2%。(结论)中药清肝和胃饮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胃肠手术患者康复期间采纳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简列分析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及预防胃乏力方面的效果,以验证综合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将设定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间开展,取在我院进行胃肠手术治疗患者纳入实验范围,涉及人数共计100例,遵循奇偶数分组原理,将参与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护理),对行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整理,观察分析结果变化。结果: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皆优于对照组,胃动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数据以及并发症数据同时显示较高优势性,组间P值达到<0.05标准,有可比性。结论:胃肠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进度,并在预防胃乏力及并发症方面具有较好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