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Scan在评价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肝脏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5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脑出血25例,脑外伤2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于肝脏移植术前行FibroScan、超声、血清学检查,于术前或术中行病理穿刺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FibroScan对供肝质量评估的价值。结果肝脏不同纤维化程度对应肝脏硬度值(LS)分别为:F0期(5.93±1.64)Kpa,F1期(8.74±1.3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LS诊断供肝F1期纤维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P<0.01)。肝脏不同脂肪变性程度对应受控衰减参数(CAP)分别为:S0期(173.30±38.36)dB/m,S1期(230.29±23.27)dB/m,S2期(250.00±57.01)d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1,P<0.01),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示S0期与S1期、S2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S1期与S2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CAP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CAP诊断供肝脂肪变性S1期及S2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P=0.002),0.83(P=0.007)。结论FibroScan通过测量LS值及CAP能够评价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纤维化及脂肪肝变性程度,为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肝质量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直方图参数评估实验兔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的价值,以及肝纤维化对PDFF直方图参数评价肝脂肪变性效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3月至12月,选取135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实验兔分为对照组(30只)、实验组(105只)。将CCl4和橄榄油按体积比1∶1配成50% CCl4油溶液,实验组连续皮下注射;对照组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及对照组在第4、8、12周末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随机选取35只、10只进行三维多回波mDixon-Quant扫描。选择全肝组织为感兴趣区进行PDFF直方图分析,提取直方图参数,包括体积、平均值、中位值、标准差、第25、50、75、90百分位数(20th、50th、75th、90th)、峰值、偏度、熵值、异质性。扫描后即刻处死实验兔,获得肝组织病理学脂肪分数(PSH)和纤维沉积分数(POF),并以中位数为界分为轻度肝脂肪变性组(61只)、中重度肝脂肪变性组(64只)和轻度肝纤维化组(63只)、中重度肝纤维化组(62只)。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评价PDFF直方图参数与PSH、与POF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评估PSH及POF的独立PDFF直方图参数。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FF直方图参数评估轻度与中重度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效能。在存在肝纤维化的实验兔中(POF>0,96只),对肝纤维化进行校正,比较校正前后最优参数评估轻度与中重度肝脂肪变性的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125只实验兔纳入本研究。PDFF平均值、中位值、标准差、75th、90th、PSH、熵值与PSH有相关性(r=0.558、0.522、0.319、0.723、0.646、-0.589,P均<0.05)。PDFF 75th及熵值为评估PSH的独立参数(β=2.347、-5.960,P=0.018、0.001)。PDFF 75th评价肝脂肪变性的AUC最大,为0.915(P=0.001)。PDFF体积、平均值、中位值、标准差、75th、90th、熵值与POF有相关性(r=0.355、0.393、0.376、0.298、0.485、0.426、-0.681,P均<0.05)。熵值、标准差及肝体积为评估POF的独立参数(β=-11.041、1.356、0.190,P=0.001、0.026、0.016)。PDFF熵值鉴别肝纤维化AUC最大,为0.771(P=0.001)。肝纤维化组与非肝纤维化组中,PDFF 75th与PSH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P=0.001)和0.751(P=0.002);在肝纤维化实验兔中,评估肝脂肪变性的AUC分别为0.895、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0,P=0.025)。结论肝脏PDFF直方图分析可用于实验兔肝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评估,肝纤维化的存在降低了PDFF 75th评价肝脂肪变性的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治疗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收治的1例复发腹腔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系统回顾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文献报道的4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ALK-TKI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IMT患者为27岁女性,术后2个月复发,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无效;口服克唑替尼1个月后病情缓解,29个月后达完全缓解(CR)。文献报道的41例IMT患者中位发病年龄22岁(0~61岁),32例(78.0%)多器官受累,均复发或转移。ALK突变38例,TFG-ROS1融合基因阳性3例;ALK-TKI一线治疗中34例应用克唑替尼,中位耐药时间8个月(2~48个月)。ALK-TKI总临床获益率为85.3%(29/34),20例CR,中位首次CR时间11个月(4~36个月),CR患者中位用药时间19.5个月(2~60个月)。初治行手术和(或)放化疗的2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个月(1~45个月);进展后均行ALK-TKI治疗,中位PFS时间为14个月(3~62个月)。结论IMT是具有复发转移特性的真性肿瘤,ALK-TKI与手术、放化疗合理联用可改善IMT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