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股骨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髋股骨缺血坏死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对发现早期病变及显示病变范围效果良好,并依据组织解剖学改变进行了相应的MRI分期。结论MRI是诊断早期股骨缺血坏死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能直接多方位确定骨缺血坏死位置和范围,对CT和平片阴性病人做出诊断。

  • 标签: 股骨头 缺血坏死 MRI
  • 简介:目的通过建造兔激素股骨坏死模型,使用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进行干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能否预防兔激素股骨缺血坏死,并比较两种药物的作用强弱。方法健康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90只,体重(3.8±0.3)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A组)、阿仑膦酸钠组(B组)、唑来膦酸组(c组),每组各30只。各组动物均经耳缘静脉注射10μg/kg大肠杆菌内毒素1次,24h后于臀肌注射20mg/kg甲基强的松龙,共3次,每次间隔24h;B组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150μg/(kg·d),共45次,颈部皮下注射;C组同时给予唑来膦酸100μg/kg,1次/4W,共2次,耳缘静脉注射。6W后取双侧兔股骨骨组织,沿正中矢状面剖为两半,一半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计算空骨陷窝率,鉴定股骨坏死情况。另一半股骨骨组织再剖为两半,一半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OPGmRNA和RANKLmRNA的表达水平,并计算OPG/RANKLmRNA比值;一半提取骨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出OPG和RANKL蛋白表达量,并计算OPG/RANKL比值。结果A、B、c3组动物死亡率分别为16.67%(5/30)、13.33%(4/30)、10%(3/30);空骨陷窝率(%)分别为26.33±1.17、20.85±1.47、18.55±2.43;股骨坏死率分别为76.0%(19/25)、30.77%(8/26)、7.41%(2/27);RTQ—PCR检测股骨骨组织OPGmRNA分别为0.85±0.086、1.22±0.085、1.62±0.097,RANKLmRNA分别为3.23±0.78、2.84±0.95、1.43±0.93;WesternBlot检测股骨骨组织OPG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8±0.09、0.54±0.09、0.74±0.08;RANKL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51±0.10、1.23±0.08、0.63±0.08。B、C两组股骨坏死率低于A组,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

  • 标签: 激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OPG RANKL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补骨脂对激素股骨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0只,雌雄各半,体重在2.5-3.0kg。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用改良的马血清加甲基强的松龙的方法诱导制成兔激素股骨坏死模型,造模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治疗组10只,治疗组给予补骨脂提取液连续8周。8周后剖出股骨,甲醛固定、EDTA溶液中脱钙、酒精逐级脱水,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组别的骨小梁形态及面积分数。结果造模8周后,对照组的骨小梁面积分数较模型组及治疗组高。结论激素股骨坏死会造成骨小梁形态破坏,中药补骨脂对骨小梁的破坏有修复作用。

  • 标签: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补骨脂 骨小梁面积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17例成人股骨缺血坏死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行髋关节MRI、X线片及CT检查。结果在17例27髋中,双侧患病10例,单侧患病7例。CT扫描3髋阴性,X线平片4髋阴性。结论在临床上凡是有髋部疼痛、髋部外伤、长期酗酒及服用激素者都应行MRI检查,MRI是诊断成人股骨缺血坏死最为准确、早期的检查。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摘要X线平片、CT及MRI能够诊断成人股骨缺血坏死,3种方法对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诊断以MRI最为敏感,可发现0期及Ⅰ期病变,并能预测股骨的晚期塌陷情况。CT较MRI次之,亦能发现部分0期及Ⅰ期病变。X线平片较差,仅能发现部分Ⅱ期病变。对有股骨缺血坏死致病原因且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应行MRI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与MRI在股骨缺血坏死临床检测中的影像学特点和对股骨缺血坏死诊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与MRI扫描,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影像学特点,并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CT在缺血股骨坏死检测中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异常,股骨出现星芒样或新月形缺损,骨囊性变以及骨小梁密度改变;MRI的影像学特点则主要表现为股骨T1Wl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T1WI、T2WI混杂高信号。MRI对缺血股骨坏死的检出率为95.92%,CT的检出率为79.59%,MRI的检出率高于CT。结论缺血股骨坏死患者借助CT及MR的扫描中呈现的影像学特点可以准确对缺血股骨坏死情况进行判断,MRI对缺血股骨坏死的评估更为准确。

  • 标签: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影像学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缺血坏死X线及CT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近时间段股骨缺血坏死病例的DR及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股骨缺血坏死各期均有其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结论DR及CT影像学检查是基层医院股骨缺血坏死主要诊断方法

  • 标签: 数字X摄影 体层摄影术 X机计算机技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早期股骨坏死是临床常见髋关节疾病,其发病原因与长期酗酒、滥用激素及创伤有关,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X线检查价值有限,对早期病变识别困难,CT和MRI成像效果好,最常应用于早期股骨坏死诊断。通过对我院50例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病例CT、MRI影像学资料整理分析,探讨2种影像学改变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磁共振成像诊断 CT 早期股骨头坏死 MRI影像学 髋关节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缺血股骨坏死治疗的临床效果做相关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从1998年~2012年收治的缺血股骨坏死的62例患者,将他们平均分成31例对照组和31例观察组。采用西医的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的治疗;采用中医的综合治疗对研究组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中缺血股骨坏死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的综合疗法对缺血股骨患者进行的治疗在临床上的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克骨汤对兔激素股骨坏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模型+克骨汤组(简称克骨汤组)12只、模型组12只、对照组12只。在第4、8、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获取支配股骨血运的主要血管(旋股内侧动脉、股静脉)及股骨。将其制成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VEGF含量,并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第4周时,各组动脉内膜层、静脉内膜层中都有VEGFmRNA阳性染色,但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1.36、2.46,P均>0.05);第8周和第12周时,各组VEGFmRNA阳性染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4.58、11.35,P均<0.05);第8周时,与克骨汤组、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脉内膜层、静脉内膜层的VEGFmRNA阳性染色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13、15.23;19.36、18.25,P均<0.05);第12周时,克骨汤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动脉内膜层、静脉内膜层VEGFmRNA阳性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09、19.35;20.37、16.74,P均<0.05),但克骨汤组与对照组比较,静脉内膜层VEGFmRNA阳性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9,P>0.05)。结论克骨汤可上调VEGFmRNA在血管内膜中的表达,使兔激素股骨坏死血管壁中主要促血管生长因子生理活性增强。

  • 标签: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克骨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坏死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对近年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的100例老年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中麻醉方法。结果上述老年患者在术中均采取气管插管静吸的复合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苏醒快,有86例在术后30分内苏醒。结果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安全,循环稳定,适合老年股骨坏死手术麻醉。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手术 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股骨无菌性坏死患者行股动脉造影,选择股骨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罂粟碱25mg、尿激酶25万单位、复方香丹注射液40毫升,低分子右旋糖50ml,术后每日静脉滴注尿激酶5万单位,连用5d,治疗后行股骨X线平片及CT、股动脉造影检查,随访、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24个月(平均15.5个月),股骨X线平片及/或CT显示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修复明显。结论股骨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介入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股骨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4例创伤性股骨坏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部分重建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股骨再造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辅助中医中药内服外治、理疗和功能恢复锻炼,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显著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再造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坏死临床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股骨头再造术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坏死的中医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以股骨坏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药物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热敷和针灸辅助药物治疗股骨坏死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股骨坏死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针灸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34例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患者(ARCO分期Ⅰ、Ⅱ期),应用带缝匠肌髂骨膜瓣植入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0例(21髋),女性14例(15髋);年龄20—63岁,平均36.8岁;ARCOⅠ期15髋,ARCOⅡ期21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61.2分,术后随访1.8—8年,平均4.8年。结果2例病情进展,行走疼痛,行关节置换;3例股骨轻微塌陷,行走无疼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至平均93.5分,有效率94.4%,成功率86.1%。结论应用带缝匠肌髂骨膜瓣植入是治疗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缝匠肌髂骨膜瓣 随访研究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股骨坏死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中药治疗和护理。结果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该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康复,基本功能恢复,效果明显。结论经过中药治疗和相关的护理工作,该患者的病情获得了基本的治愈,恢复其基本功能。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护理
  • 简介:摘要股骨坏死是治疗比较困难的一种骨关节疾病,发现越晚治疗难度越大,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也就越大。因此股骨坏死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股骨坏死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情将持续发展,产生股骨塌陷,最终导致严重的病残。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股骨无菌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科收治的39例股骨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注入溶栓、扩血管等药物。结果本组39例股骨无菌性坏死患者,计45例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后,疼痛消失26例、明显减轻12例、减轻7例;治疗后综合评价正常27个、Ⅰ级8个、Ⅱ级6个、Ⅲ级2个、无变化或加重2个,好转率95.6%。结论经股动脉穿刺注入溶栓、扩血管等药物治疗ANFH,可促进股骨的新生骨形成和死骨的吸收,对股骨的修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说明此法对改善股骨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