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肺部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评价两组通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缩短,VAP及气道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5.63%、2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5%、59.38%,死亡率6.2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5%,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肺部感染性ARDS患者临床疗效更为突出,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有创和无创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9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有创组38例(48耳),无创组38例(46耳)。有创组行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抽取积液,并用α-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溶液冲洗1—2次;无创组行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并经咽鼓管咽口注入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1~2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12个月,有创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无创组总有效率为93.5%(43/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组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时间为(37.5±5.9)d,无创组为(38.6±6.1)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组纯音测听检查听力提高(20.4±2.7)dB,无创组纯音测听检查听力提高(19.9±2.5)d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和无创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均有满意效果,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简介:目的研究全麻过程中无创动脉压(NIBP)与有创动脉压(DirectART)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在近年来全麻中同时行NIBP与DirectART监测的患者病例中,根据麻醉诱导后10分钟NIBP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此时的体位,分为a、b、c三组,每组收集25例;a组:MAP≥70mmHg,平卧位;b组:MAP≥70mmHg,右侧卧位;c组:MAP〈70mmHg,平卧位。同时记录该时点的NIBP与DirectART数值,对两组数值行均数的t检验并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a组中NIBP与DircetART数值差异无显著性,相关系数r=0.938;b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r=0.933;c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有显著性,r=0.771。结论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且为平卧位时,两种方法对MAP的监测数值可相互替代;在侧卧位时,可用NIBP所测MAP值通过加减由体位引起的静水骶差准确推算DirectART的MAP值。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时,两种方法对MAP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应行DirectART监测,以获得患者真实的MAP数据。
简介:[目的]探讨疼痛门诊有创性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行疼痛有创性治疗术的慢性疼痛门诊病人3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疼痛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接受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以及掌握疼痛治疗的相关知识、技能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S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对疼痛治疗的相关知识、技能掌握,观察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疼痛门诊有创性治疗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疼痛门诊病人的焦虑状态,有利于病人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且监测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的42例患者,统计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结果 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中,占比最高的前三位为换能器位置不正确21.43%、校零与校准校零不当16.67%以及管道阻塞16.67%。 结论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换能器位置、校零与校准操作以及管道状态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为提高监测准确性,临床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