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兴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且监测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的42例患者,统计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结果 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中,占比最高的前三位为换能器位置不正确21.43%、校零与校准校零不当16.67%以及管道阻塞16.67%。 结论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换能器位置、校零与校准操作以及管道状态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为提高监测准确性,临床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关键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影响因素;换能器位置;校零与校准;管道阻塞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作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监测手段,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动脉血压变化,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及手术室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监测结果的不准确性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准确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涉及监测设备的性能、操作技术的规范性、患者生理状态的变化等多个方面[2]。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诸多影响因素未被充分探讨和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具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且监测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的42例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龄34~68岁,平均(47.75±7.24)岁。
1.2 方法
1.2.1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1)穿刺前准备。①患者评估与穿刺部位选择: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生理状态及手术需求,选定合适的穿刺部位,优选血液输送良好、非手术区域且无感染的侧支动脉,确保穿刺部位易于固定,以减少测量误差。②器械与消毒准备:准备必要的穿刺器具,包括套管针、穿刺针、敷贴等,对穿刺部位及器具进行常规消毒,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穿刺操作。①穿刺动脉辨识:医务人员应清晰掌握穿刺动脉的解剖走向及周围结构。②穿刺角度与手法:持穿刺针于右手,调整穿刺皮肤与刺针的角度,保持在30°至45°之间。穿刺时动作应迅速且准确,以减少患者痛苦及并发症风险。③穿刺成功判定与处理:观察到刺针尾部回血后,立即用右手固定针芯,左手置于套管针针柄处,协助取出针芯,并通过血液外流通畅性及波动明显程度判定穿刺是否成功。(3)穿刺后处理。①连接测压系统:穿刺成功后,立即将冲洗装置与测压传感器相连,并确保连接紧密无漏液。②固定与校零:采用敷贴妥善固定穿刺部位及连接管路,以减少移动或扭曲导致的测量误差。连接监护仪前进行校零操作,确保测量基准的准确性。(4)注意事项。在整个穿刺及监测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穿刺后定期检查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此外,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确保患者安全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1.2.2 数据收集统计
统计换能器位置不正确、动脉穿刺部位差异、延长管和连接管异常、气泡和血液凝固、校零与校准校零不当、外部干扰、穿刺套管破损、监护器故障、管道阻塞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例数或(%)描述。
2 结果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中,占比最高的前三位为换能器位置不正确21.43%、校零与校准校零不当16.67%以及管道阻塞16.67%。见表1。
表2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统计
影响因素 | 肱动脉 | 桡动脉 | 合计 | 占比(%) |
换能器位置不正确 | 4 | 5 | 9 | 21.43 |
动脉穿刺部位差异 | 3 | 2 | 5 | 11.90 |
延长管和连接管异常 | 1 | 0 | 1 | 2.38 |
气泡和血液凝固 | 0 | 1 | 1 | 2.38 |
校零与校准校零不当 | 3 | 4 | 7 | 16.67 |
外部干扰 | 3 | 2 | 5 | 11.90 |
穿刺套管破损 | 2 | 3 | 5 | 11.90 |
监护器故障 | 1 | 1 | 2 | 4.76 |
管道阻塞 | 3 | 4 | 7 | 16.67 |
合计 | 20 | 22 | 42 | 100.00 |
3 讨论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作为临床医学中的金标准,其准确性对于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状态、指导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实际监测过程中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血压读数与患者真实生理状态存在偏差。本研究针对换能器位置、动脉穿刺部位、延长管与连接管状态、气泡和血液凝固、校零与校准、外部干扰、穿刺套管状况、监护器功能以及管道阻塞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监测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换能器位置是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首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换能器位置不正确的发生情况占比较高,这主要因为换能器的放置需要精确控制,任何高度或水平位置的偏差都会导致血压读数的误差。特别是在手术或急救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或操作条件限制,换能器的位置往往难以精确调整,从而影响了血压监测的准确性。因此,医务人员在放置换能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其位置与心脏水平一致,以减少误差
[2]。
动脉穿刺部位的差异也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不同部位的动脉血压值本身存在差异,如四肢动脉与中心动脉的血压不同。同时,穿刺部位的选择还受到患者自身血管条件、手术需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2-3]。
延长管和连接管的异常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延长管和连接管的材质、长度、直径等参数均可能对血压波的传递速度和幅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管道内的气泡和血液凝固也是常见的干扰因素,它们会阻塞管道或改变管道内的流体特性,导致血压读数的偏差。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延长管与连接管的完整性是确保监测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校零与校准操作不当也是导致监测误差的常见原因。校零是确保监测系统在零点基准下工作的必要步骤,而校准则是验证监测系统测量准确性的关键过程。如果校零与校准操作不当,不仅无法消除系统误差,还可能引入新的误差源,进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可靠性[3-4]。
此外,外部干扰如电磁干扰、振动等也可能对监测系统造成影响,导致血压读数的波动。同时,穿刺套管的破损、监护器的故障以及管道阻塞等意外情况也可能发生,虽然这些情况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监测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监测结果的偏差。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应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测系统的性能状态,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马云武,白祥慧,李微微,等.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22):3085-3087.
[2]梁晓晶,祝红娟,郭剑颖,等.影响危重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准确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2,10(02):84-87.
[3]朱奕,王文玲.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大面积烧伤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6):78-80.
[4]刘培培,戴明红,李莉,等.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小儿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716-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