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疾病中应用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方式的最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一是Z组,其二是H组,每组患者均27人,Z组患者采用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方法治疗,H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单纯的血浆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发现Z组患者指标恢复情况更好;同时Z组患者的总治疗效率高于H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疾病中应用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方式具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PT、PTA、ALT、TBA、TP等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显著好转,因此值得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纯血浆置换(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半剂量PE(DPMAS+PE)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短期疗效与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2021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人工肝治疗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67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为PE组(42例)和DPMAS+PE组(25例),比较治疗后肝功能与凝血指标的变化与4周、48周无肝移植存活率。结果PE组经(2.88±1.35)次,DPMAS+PE组经(3.10±1.01)次人工肝治疗后,PE组TBil总体下降率、DBil总体下降率分别为(38.19±36.36)%和(45.03±29.58)%,均低于DPMAS+PE组(t=-3.83和-3.69,P均<0.001);INR总体下降率为(32.71±22.68)%,高于DPMAS+PE组(t=2.93,P=0.005);治疗后72 h PE组TBil、凝血酶原时间、INR反弹率分别为(44.25±40.74)%、(26.95±29.52)%和(31.02±35.87)%,均高于DPMAS+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4.43和4.56,P均<0.05)。此外,PE组治疗后4周(χ2=4.72,P=0.030)、48周(χ2=4.32,P=0.038)无肝移植存活率低于DPMAS+PE组。结论DPMAS+PE较单纯PE更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很有可能是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在重症肝炎中的疗效。方法:研究时间轴设置为 2017.1-2019.12,纳入我院共 30例重症肝炎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人群。以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组,依次设为对照组( n=15)以及观察组( n=15),分别开展血浆置换以及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以肝功能、不良反应为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P>0.05)。结论:对重症肝炎患者开展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肝衰竭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4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方法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本次4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2)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更高,护理前后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衰竭患者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疗效理想,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实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术,实验组行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每组各41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5名肝衰竭患者进行33例次DPMAS联合半量PE治疗过程进行系统护理。结果 在对15名肝衰竭患者进行33例次DPMAS联合半量PE治疗过程中实施系统护理,其中32例次正常完成,1例次因低血压休克导致治疗中断。结论 在DPMAS联合半量PE治疗肝衰竭过程中,护士熟练操作,充分预充,合理使用抗凝剂,严格掌握机器性能,排除故障,是人工肝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浆置换、半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DPMAS)、先等量血浆置换再联合DPMAS、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4种人工肝模式治疗肝衰竭的经济学特点。方法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构建决策树模型,针对肝衰竭患者早、中、晚期分别计算并比较4种不同治疗模式的成本效果比值及增量成本效果值,且对该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数据来自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结果肝衰竭早期患者的人工肝治疗,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AMS方案成本效果比值为89 547.79,增量成本效果值为34 665.34,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具有成本效果优势;肝衰竭中、晚期,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的方案,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122 865.5、284 334.97,增量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70 744.55、75 299.48,小于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有经济学优势。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础分析结果可靠。结论对于早期肝衰竭,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AMS方案最具成本效果优势;而对于肝衰竭中、晚期,采用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是最为经济的人工肝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肝衰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和对照组23例(血浆置换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治疗前明显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TBIL、ALT、PTA比治疗前明显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ALB、TBIL、ALT、PTA治疗后下降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总胆红素下降能达36.95±11.91%,ATL下降达39.36±19.47%,改善PTA,白蛋白稍下降,5.04±4.28%,与血浆置换术比较,可取得相同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术后输少量白蛋白,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重症医学科2020-2021年收住3例药物性肝损伤合并高胆红素血症,联合使用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DPMAS)。结果:经过积极治疗,通过实验室结果分析,取得较好疗效、并成功治愈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肝衰竭患者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1例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病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及时准确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根据病程进展,更改相应护理措施,并保证护理措施落实的有效性。结果 实施上述有效的护理,患者顺利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治疗后患者胆红素较前下降,精神明显好转,皮肤黄染较前改善。结论 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保证血浆置换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才能够有效的缓解不良症状,最终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肝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份—2023年11月份收治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0例,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肝炎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组,其中40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另40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00%高于对照组60%,数据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PT、Cr、NH3、AST、ALT、TBIL低于对照组,CHE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肝炎可考虑首选人工肝血浆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安全且高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