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别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诊断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65例门诊体检以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TP-Ab),若检查结果显示TP-Ab阳性,应该再次采用RPR检测。其中252例疑似梅毒的高危群体,应该同时进行ELISA检测、RPR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的465例患者中两种检测方法均表示阳性者44例,其中梅毒潜伏感染者3例,确诊梅毒患者41例。95例TP-ELISA(+)RPR(-)患者中,梅毒治愈12例,梅毒早期感染者5例,其余原因不明。3例患者检测RPR(+)TP-ELISA(-),结果都属于RPR生物学假阳性。结论梅毒初筛适用ELISA法,梅毒治疗期间适合采用RPR试验法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梅毒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

  • 标签: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 临床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在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置换治疗,研究组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 人工肝 重症急性肝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总结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其中包括:一般护理、护理重点、护理难点。梳理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实施前、中、后操作流程,为今后对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加深认识,提高护理水平及质量,预防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贫血,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人工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肝衰竭患者行血浆置换术,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本组36例患者行血浆置换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胆红素降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其中治愈好转27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3例。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观察、处理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循环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的以高代谢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在全球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血浆置换是严重甲状腺毒症的有效替代疗法,它通过去除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来快速恢复甲状腺素水平,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其在临床上更多地用于治疗严重甲亢、不耐受抗甲状腺药物及甲状腺危象的患者。血浆置换导致的一些相关不良反应,亦需关注。

  • 标签: 血浆置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治疗在乙肝性肝衰竭治疗中所取得的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9 年 2 月 ~11 月诊治的乙肝相关性肝衰竭患者 80 例作为治疗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血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内科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 % ,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7.5% , P<0.05 ;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乙肝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缓解发病症状,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浆置换 乙肝相关性肝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型肝炎病人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以住院治疗的重症肝炎病人为主,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为研究对象,共选择62名。为更好地理解这类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效果,采用分组对照法,按住院次序进行电脑随机排序,在研究初期,病人被安排在研究组和参照组中,各组成员数量相同,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式,包括全面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采用以上方法后,要对病人的临床状况和资料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将其临床效果和副作用率作为研究的重要数据,并将这些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其中21名患者总有效率为84.0%;参考组15名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0%,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重型肝病 护理
  • 作者: 荆凯 1 田春梅 1张雷英 2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11-15
  • 出处:《健康养生》2019年7期
  • 机构: 1.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置换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期间内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来开展研究,患者共计96例。在对患者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则开展血浆置换治疗,以此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置换治疗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有效的避免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此来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关键词: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效果;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行血浆置换(PE)疗法的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分析,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及概率,并分析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共行PE疗法135次,治疗过程中过敏6例,出血4例,低血压12例,低血钙3例,血浆分离器破损2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7%。给予相应护理后,以上并发症均得到缓解,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在PE治疗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应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进行相应护理,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保证患者的健康。

  • 标签: 血浆置换器 并发症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对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30例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好转率为82.1%(23/28)).平均住院为28d。对照组好转率为53.3%(16/30),平均住院日为41d。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中毒性鼓肠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别为(586±188)μmol/L和(212±96)μmol/L,血氨分别为(57±12)μmol/L和(39±19)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32±4)%和(72±18)%,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总胆红素,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善不如治疗组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可明显提高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药物毒性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人工肝血浆置换是以血液净化为基础,利用体外循环将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及代谢产物除去的一种治疗重症肝炎的方法。治疗前可能会出现患者异常心理、物品准备不充分而工作慌乱;治疗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血流不畅、患者不舒适、出血倾向;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继发感染等问题。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护理人员,能够做到前瞻性护理,有预见性地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成功性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前瞻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血置换的方法治疗妊娠合并重型肝炎5例,并给予精心的护理。结果5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血浆置换可以有效地治疗妊娠合并重型肝炎。

  • 标签: 血浆置换妊娠重型肝炎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血浆置换血浆过敏性休克反应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血浆置换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浆过敏性休克反应早期多数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继而心率增快、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咳嗽、面色苍白、紫绀、四肢厥冷等症状。结论在行血浆置换过程中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是确保血浆置换顺利完成的关键。

  • 标签: 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应用置换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住院患者行PE疗法190例次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发生过敏反应23例次,低血压5例次,低钙血症8例次,破膜12例次,出血6例次,感染2例次。结论认为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160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然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的水平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ALT、AST、TBIL及DBIL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治疗重症肝炎 效果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转归。方法对124例肝衰竭患者应用PE治疗223例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血浆置换术后自觉症状改善者达58.3%,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P〈O.01),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缩短(P〈0.01)。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皮疹、心慌、烦躁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早期及中晚期肝衰竭的患者好转率分别为89.5%及12.5O%(P〈0.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安全可行。

  • 标签: 肝衰竭 血浆置换 疗效
  • 简介: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PE治疗,检测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肌酐水平以计算MELD分值。按照治疗前患者MELD分值〈30分、30~40分和≥40分分成三组,观察各组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PE治疗后112例患者血生化指标改善;3个月内,在MELD评分〈30的63例患者中,死亡12例(19%);在30≤MELD评分〈40分的34例患者中,死亡20例(58.8%);在MELD评分≥40分的15例患者中,死亡15例(100%,P〈0.05)。结论MELD评分系统能预测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终末期肝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