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复发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的结果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组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结果:在流式细胞术检验后,A组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高于B组,在预测阳性率方面低于B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阴性率方面,A组和B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情况方面,MRD阴性患者复发率为27.27%,MRD阳性患者复发率为79.4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复发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中,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查,能更好、更准确的预测出急性白血病的复发,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复发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的结果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组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结果:在流式细胞术检验后,A组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高于B组,在预测阳性率方面低于B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阴性率方面,A组和B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情况方面,MRD阴性患者复发率为27.27%,MRD阳性患者复发率为79.4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复发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中,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查,能更好、更准确的预测出急性白血病的复发,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分析急性白血病筛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08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标本,后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和分析血细胞,对结果异常患者同时进行血涂片镜检。结果108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中,镜检白细胞数目异常者86例,其中计数升高的者56人,占51.85%;大部分同时合并红细胞和血小板数的减低;计数减低者30人,占27.78%,绝大部分同时合并红细胞和血小板数的减低。仪器报警白细胞异常者96例,其中数目异常者38例,占35.19%;白细胞形态异常者33例,占30.56%;合并数目异常和形态异常者25例,占23.15%。仅散点图报警白细胞异常者78例,其中异型淋巴者24例,血涂片镜检符合19例,符合率为79.17%;警示原始细胞者54例,血涂片镜检符合39例,符合率为72.22%。在108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中,最终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为102例。结论外周血细胞分析对于急性白血病的筛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应结合血液分析仪及镜检结果综合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11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11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护理前,感染患者10 例(90.90)、消化道反应患者10例(90.90)、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8例(72.72)、肝静脉闭塞综合征患者4例(36.36)、出血性膀胱炎患者2例(18.18)。护理后,感染患者2例(18.18)、消化道反应患者2例(18.18)、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1例(9.0)、肝静脉闭塞综合征患者0例(0.00)、出血性膀胱炎患者0例(0.00)。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出现并发症多,护理工作量大,经有效护理及治疗,并发症可治愈,移植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简介:摘要在BCR-ABL融合基因的鉴定和针对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问世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和治疗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对CML患者的管理方式和疾病预后。大多数西方国家认为CML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并不一样。目前,对CML治疗及预后的关注更多集中于TKI的停药研究,此外,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是目前存在于全球范围内更深层次的问题。文章对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CML的研究进展、停药试验及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等方面的报道作一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100例,采用MICM分型方法,从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筛选出22例混合型细胞白血病(MAL)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从剩下78例患者中随机抽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6例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MAL组患者外周血细胞中位数高于AML、AL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红蛋白中位数、血小板计数中位数分别和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L组采用DVCP、DVLP方案和采用DOAP方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MAL的CR率与AML、ALL的CR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断复杂,预后不佳,以髓系和淋系抗原共同表达最多,因此在临床上通常采用兼顾AML和ALL的标准剂量诱导方案来对患者进行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结构( promyelocytic leukemia zinc finger,PLZF)在哮喘(asthm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诊治的稳定期Asthma患者外周血标本为研究对象(n=40),以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ontrol组,n=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血浆中PLZF的mRNA表达。分离外周血的单个核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LZF+细胞的水平和分布。采用SPSS 26.0及Graphpad Prism 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在Asthma组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7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hma组PBMC中PLZF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PLZF+细胞明显增加(3.40%±2.52%,Control组:1.23%±0.78%,P<0.05),其中以CD8+PLZF+及Vβ11+PLZF+T细胞为主,提示PLZF主要在CD8+、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iNKT)细胞亚群中表达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结果显示,PBMC中PLZF+细胞增高显著增加了哮喘发生的风险(OR=3.63>1,AUC=0.87,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中PLZF增加,可能在哮喘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结果尚需更大样本实验数据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儿初诊时即表现为急变期的临床特征。方法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科收治的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为首诊的2例CML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病史、体格检查资料及骨髓检查、基因检查等结果,并对2例患儿进行随访。同时,以"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ildren""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last crisis""BCR-ABL"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结果2例患儿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分别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以及发热、腹痛等,既往均不存在CML病史。通过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CML急变期。治疗上应用达沙替尼口服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但是2例患儿分别在诱导和巩固化疗阶段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均取得了血液学的缓解,其中例2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但是2例患儿均在诊断后9~10个月出现了疾病复发。通过文献检索,检测到2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共22例患儿。其中最大宗的文献报道了17例初诊即为CML-急变期的患儿,14例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化疗,3例仅采用TKI单药治疗。17例中,有1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最终13例存活(5年生存率74%),4例死亡,中位随访28个月(范围16~78个月)。结论以ALL为首诊的儿童CML与费城染色体阳性ALL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可以通过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方法与ALL进行鉴别。治疗上可应用二代TKI联合化疗诱导缓解以取得血液学缓解,对二代TKI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寻找HLA匹配的供者。此类患儿可能出现迅速复发,需密切监测治疗效果。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患有白血病的患者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其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患有白血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分别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情况。结果:患者均经过了血细胞检查,并且60例患者均已被确诊为白血病,40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对比患者的检查情况,外周血+骨髓涂片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对于患有白血病的患者,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患者的临床检出率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类白血病(L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20例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特点、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CM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隐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及幼粒细胞总数均明显增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部分病例可见“侏儒型”巨核细胞及戈谢细胞样组织细胞;LR发病对象年龄不确定,通常有明确病因,外周血细胞总数虽增高,但通常不及CML,骨髓粒系毒性变明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与积分显著增加。结论CML与LR在临床表现、外周血检查及骨髓改变中均有显著区别,仔细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对于鉴别两者,特别是两者合并出现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