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结石患者在其手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以及结石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均为肾结石手术患者,样本数量138例,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术后泌尿系感染以及出现结石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与非感染组患者在年龄≥65岁、住院时间、术前尿WBC+++的对比中均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住院时间≥14d以及术前尿WBC+++均是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通过进行单因素分析提示结石复发组(22例)与未复发组(116例)患者的术前尿WBC+++、属于感染性结石以及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对比中均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肾结石患者术前尿WBC+++、属于感染性结石以及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均属于术后结石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以及结石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在围术期加强针对性干预进而降低其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行因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14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19例)和非复发组(12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是否并发哮喘、组织淋巴细胞占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135例单发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复发75例,其中早期复发4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400 ng/ml(OR=3.510,95% CI:1.528~8.064;P=0.003)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阳性(OR=2.769,95% CI:1.143~6.706;P=0.024)是单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存在早期复发危险者无复发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χ2=23.038,P<0.001;MVI阳性,χ2=10.554,P=0.001)和总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χ2=14.336,P<0.001;MVI阳性,χ2=10.481,P=0.001)均下降。结论甲胎蛋白≥400 ng/ml和MVI阳性是单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复发风险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研究开始时间为2022年2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8月;按照复发风险的不同,将中高风险组(25例)设置为实验组,低风险组(55例)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RS分值、病理分级和Ki-67表达都属于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 <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不同,其临床病理特征也有一定差异,同时Ki-67表达、病理分期和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也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晚期复发宫颈癌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21年-2022年全年覆盖范围内我院晚期复发宫颈癌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遴选行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患者(n总=40)。借助调查问卷分析患者病耻感得分情况同时分析影响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因素。结果:患者经济歧视得分最低,社会排斥得分最高;患者年龄、工作情况、受教育程度、收入情况是影响患者病耻感得分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年龄、工作情况、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是影响晚期复发宫颈癌患者出现病耻感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应从以上角度出发,以降低患者病耻感为目的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进一步协助患者获得理想治疗预期。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有无复发分为观察组(半年内复发)与对照组(半年内未复发),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造成急性肺栓塞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D-二聚体、残余血栓、抗凝治疗时间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D-二聚体≥1500ng/mL、有残余血栓、抗凝治疗时间<6个月是造成急性肺栓塞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D-二聚体≥1500ng/mL、有残余血栓、抗凝治疗时间<6个月是造成急性肺栓塞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需要加强存在高危因素患者的护理干预,从而预防该病的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发病与复发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70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重点分析患者的发病情况和复发因素。结果:研究期间,70例BPPV患者中,男性占40%,女性占60%。年龄分布在30岁至60岁之间。发病部位以后半规管最为常见,占65%,其次是前半规管,占25%,眼震表现以旋转性眼震最为常见,占80%。复发率为35%,其中复发间隔时间以3个月至6个月最为常见。结论:BPPV在神经内科门诊中较为常见,主要发病部位为后半规管,旋转性眼震是最常见的眼震表现。复发率较高,复发间隔时间多在3个月至6个月之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和控制BPPV复发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灶(T径 5cm)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探究。方法:筛选2021年7月-2022年12月由我院接收并实施诊疗的肝细胞性肝癌(HCC)复发患者92例纳入本课题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后,对远期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系统化分析。结果:参与研究的92例HCC患者中,完全消融的患者共计84例,占比91.30%;9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相关性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26%(3例);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在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为72.87%,3年的生存率为53.26%,5年的生存率为38.04%,7年的生存率为18.48%;对HCC复发患者行MWA治疗后生存率产生重要影响的单因素分别为:复发时间、肿瘤数量、肿瘤直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Child-Pugh 分级情况,(p<0.05);HCC复发患者行MWA治疗后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肿瘤数量、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Child-Pugh 分级情况,(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灶的远期疗效理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选择近1年(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诊疗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88例,回顾以往护理经验,分析影响睡眠障碍的因素,并对比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患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发现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依次为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自身不适、医源性因素。针对上述因素给予有针对性干预,效果理想。实施后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睡眠障碍干预影响因素较多,应予以重视,给予一系列个体化干预,对改善其睡眠状况,减轻其痛苦,提高满意度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