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 (URSA)是临床上难以治疗的不育症 ,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给家庭带来痛苦。目前研究认为它的发生主要与母胎的同种免疫关系异常有关 ,近年来对 URSA妇女免疫功能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但其发病原因至今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将对 URSA发病机制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 URS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4例脊柱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每3个月复诊1次,并从患者出院开始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长径、Tomita分型、Enneking分期、手术入路方式、发病节段、双磷酸盐使用情况、手术方式、术后放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表达情况、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表达情况、侵袭范围等方面分析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因素。结果94例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其中复发38例,复发率为40.43%;影响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1年复发的单因素有Tomita分型高级、IMP3阳性表达、双磷酸盐未使用、侵袭至室间外、术后未放疗(P<0.05);Tomita分型高级、IMP3阳性表达、双磷酸盐未使用、侵袭至室间外、术后未放疗是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Tomita分型高级、IMP3阳性表达、双磷酸盐未使用、侵袭至室间外、术后未放疗是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sCRLM)术后早期复发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sCRL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限制性立方条分析,探索复发出现的早晚与远期预后的关系,依次行单因素Cox、多因素Cox分析验证6个月作为早期复发定义界点的可行性。随后应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及XGBoost机器学习的特征变量选择算法,综合排名临床病理变量对6个月内早期复发的重要度,并按综合排名顺序依次将变量引入逻辑回归模型,观察逻辑回归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ROC下面积、赤池信息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筛选最佳变量组合,将其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进而筛选出早期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随后对独立危险因素中的治疗性因素行逆概率加权(IPTW)方法分析,在降低协变量的标准化均数差的条件下进一步确认治疗性因素对s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28例sCRLM患者,随访2.10~108.57个月,男性142例,女性86例,年龄(55.89±0.67)岁。在170例(74.6%)复发患者中,限制性立方条分析确定无病生存期(DFS)与总生存期(OS)的风险比(HR)满足线性关系(P<0.05),且在所有患者中,Cox分析发现6个月作为早期复发的时间界点具有显著的可行性(HR=3.405, 95%CI: 2.098~5.526, P<0.05)。所有患者中93例(40.79%)出现早期复发,早期复发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早期复发患者(HR=3.405, 95%CI: 2.098~5.526, 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14.0%、52.0%)。六种机器学习算法联合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淋巴结清扫数量>22个(OR=0.258,95%CI: 0.132~0.506, P<0.05)是早期复发的保护性因素,而肝转移癌数量>3个(OR=4.715, 95%CI:2.467~9.011, P<0.05)和术后出现并发症(OR=2.334, 95%CI: 1.269~4.291, P<0.05)是早期复发的独立性风险因素。IPTW分析法在充分降低协变量混杂影响的条件下经因果推论证实淋巴结清扫数量>22个是DFS的保护性因素(IPTW HR=0.4887, P<0.05),且也是术后早期复发的保护性因素(IPTW OR=0.29, P<0.05),但与OS无关(IPTW HR=0.6951, P>0.05)。结论sCRLM术后6个月作为早期复发定义界点具有显著可行性,早期复发患者的长期生存差,sCRLM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性影响因素是淋巴结清扫数量、肝转移癌数量和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肿瘤手术根治性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LRRC患者病例资料。术前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对盆壁的累及情况行"北大医院F分型",即将骨盆划分为前方、两侧盆壁和骶骨4个方向,根据盆壁累及程度分为F0(无累及盆壁,肿瘤累及临近脏器或向前方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或小肠)、F1(肿瘤累及一个方向的盆壁,如骶骨、两侧盆壁之一)、F2(累及两个方向的盆壁)和F3(累及3个方向的盆壁)。病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活检病理学检查(穿刺或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2)随访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3)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排除因心肺等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F3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对肿瘤的手术根治性进行评价。患者术后每12个月进行随访。影响肿瘤根治性的单因素风险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风险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于预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计入组111例LRRC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52例,复发年龄≥65岁者36例,癌胚抗原水平≥15 μg/L者48例。根据"北大医院F分型"结果,F0、F1和F2患者分别有70例、38例和3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8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32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51例(其中联合骶尾骨切除1例)。根据术后病理评价,R0、R1和R2切除分别为83例、20例和8例。单因素分析提示,LRRC的手术根治性与LRRC手术方式、北大医院F分型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北大医院F分型为F1~2是不能完成R0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56,95%CI:8.572~161.912,P<0.001)。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5/111),围手术期病死率1.8%(2/111),LRRC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7.8%(42/111)。全组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和21.9%,其中LRRC术后化疗组与未予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与32.4%(P=0.005);癌胚抗原水平<15 μg/L与≥15 μg/L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9%与24.3%(P<0.001);R0、R1和R2切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9.8%、21.3%和8.5%(P=0.002);F0、F1和F2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22.0%和0(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根治性(HR=2.088,95%CI:1.095~3.979,P=0.025)、术前癌胚抗原水平(HR=1.857,95%CI:1.157~2.980,P=0.010)和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HR=1.826,95%CI:1.137~2.934,P=0.013)是影响LRR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LRRC手术必须严格限制手术适应证。评估复发肿瘤累及盆壁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性。术前较低的癌胚抗原水平、提高肿瘤手术根治性和术后辅助化疗是延长LRRC患者总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直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行结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且在切除术后3年内有结肠镜随访结果的患者501例。分析性别、年龄、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合并糖尿病,腺瘤最大径、数量、病理类型,以及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腺瘤复发率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1例结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后3年的腺瘤复发率为25.5%(128/501)。腺瘤复发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为<25、25~29和>29 kg/m2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9.2%(32/167)、27.5%(44/160)和29.9%(52/174),其中BMI>29 kg/m2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BMI<25 kg/m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8,P<0.05),腺瘤复发率在BMI<25 kg/m2与25~29 kg/m2、BMI为25~29 kg/m2与>29 kg/m2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合并NAFL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高于不吸烟、不合并NAFLD、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32.9%(51/155)比22.3%(77/346)、27.6%(61/221)比23.9%(67/280)、31.3%(25/80)比24.5%(103/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32、7.232、6.874,P均<0.05)。腺瘤最大径为≤5、>5~<10、10~<20和≥20 mm的患者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1.6%(23/198)、18.5%(23/124)、41.7%(43/103)、51.3%(39/76),其中最大径为10~<20 mm和≥20 mm的患者腺瘤复发率均高于最大径为≤5 mm和>5~<10 mm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990、14.690、49.440、23.650,P均<0.05),腺瘤复发率在最大径≤5 mm与>5~<10 mm、最大径为10~<20 mm与≥20 mm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1、2和≥3个腺瘤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9.6%(20/102)、23.2%(46/198)和30.8%(62/201),其中有3个腺瘤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有1个腺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6,P<0.05),有1个与2个、有2个与3个腺瘤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性腺瘤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非进展性腺瘤患者[28.8%(98/340)比18.6%(30/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9,P<0.05)。在腺瘤最大径为10~<20 mm和≥20 mm的患者中,分块切除(内镜下分块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分块黏膜剥离术合并)组的局部复发率均高于整块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合并)组[5/19比4.8%(4/84)、45.7%(16/35)比14.6%(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8.86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瘤最大径、腺瘤数量、腺瘤病理类型均为影响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3.673、1.523、1.989,95%CI 1.759~6.528、1.096~2.897、1.564~4.089,P均<0.05)。结论高BMI、吸烟、合并NAFLD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腺瘤的最大径越大,数量越多,病理类型为进展性腺瘤,患者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率越高。在较大腺瘤的患者中,接受分块切除术的患者局部复发率比整块切除术高。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门诊盆腔炎性疾病复发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 方法: 选 201 6 .0 2 ~20 20 . 02 区间 门诊接收 250 例 盆腔炎性疾病患者 研究 , 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体检结果因素 。 结果 : 250 例 患者治疗后复发率 20.00% ( 50/250 ) 。 单因素分析:就诊前病程、剖宫产史、性生活频率、性伴侣个数、避孕情况、睡眠情况、饮食情况对比差异显著, P <0.05 。多因素分析: 就诊前病程 ≥ 3 月、有流产史、剖宫产史、性生活频率 >3 次 / 周 等为诱发 盆腔炎性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临床在对盆腔炎性疾病治疗中需加强饮食、睡眠、性生活指导,通过定期随访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出血型烟雾病复发出血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首次发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发出血的类型和部位,并对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11例成年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年龄(48.6±11.2)岁(范围24~8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27例患者(24.3%)复发出血,复发出血主要位于大脑后部(18例,66.7%)。复发出血组年龄显著低于未复发组[(42.19±11.0)岁对(50.61±10.48)岁;t=3.5,P=0.001],而合并颅内动脉瘤(29.6%对11.9%;χ2=4.73,P=0.03)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51.9%对28.6%;χ2=4.92,P=0.02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复发出血类型及部位与首次出血常常不一致。对复发出血位于后部的患者首次出血部位进行的分析显示,首次出血位于后部(11/38,28.9%)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首次出血位于前部(7/73,9.6%;P=0.0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P=0.006)和首次出血位于后部(P=0.001)的患者更易复发出血,而血运重建术能减少复发出血(P=0.028)。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风险比(hazard ratio, HR)2.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5~5.16;P=0.038]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HR 2.93,95% CI 1.31~6.54;P=0.009)是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ox多变量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也是复发后部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 2.97,95% CI 1.06~8.26;P=0.034)。结论成年出血型烟雾病的首次出血与复发出血类型及部位常常不一致,首次出血位于后部以及合并颅内动脉瘤是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哺乳期乳腺乳腺炎患者出现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 月至 2018年 12月本科收治的 126 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资料 ,随访 3月,其中无复发 101例 ,乳腺炎复发 25例。从年龄、是否初产、产后时间、发热及发热持续情况、乳头凹陷及乳头皲裂情况、感染部位、是否乳汁过多、乳汁培养结果、抗生素使用时间、血常规方面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初产、乳汁过多、抗生素使用时间 <10d 分别占 92%( 23/25)、 64%( 16/25), 60%( 15/25) ,高于非复发组的 67.3%(68/101)、 35.6%(36/101)、 36.6% (37/1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初产、乳汁过多、抗生素使用时间 <10d 是哺乳期乳腺炎复发的危险因素 (OR=5.581, 95%CI: 1.241~25.101,P=0.025;OR=3.210,95%CI:1.289~7.995,P=0.012;OR = 2.595,95% CI:1.058 ~6.361,P =0.037)。结论 初产、乳汁过多、抗生素使用时间 <10d 容易出现 哺乳期乳腺炎复发,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同时延续母乳喂养。
简介:摘要为探讨外科微创房颤消融术(Wolf mini-maze)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收集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211例孤立性房颤患者资料。患者均行外科微创胸腔镜下房颤消融术(左心房后壁盒式消融+左心耳切除术),其中完成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共180例,按照其术后是否出现房颤复发分为复发组(55例),未复发组(125例),记录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饮酒史、既往脑梗塞病史、遗留肢体活动障碍史、既往导管消融病史、CHADS2评分、CHADS2-VASc评分、HAS-BLED出血评分、心功能(NYHA分级)、房颤类型、左心房大小(LAD)、左心室射血分数(EF)、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进行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房颤病程(P=0.0467);既往中风病史(P=0.0414);遗留肢体活动障碍(P=0.0378);持续性房颤(P=0.0227)。其中,房颤病程(P=0.017,β=0.08,OR=1.084,95%CI:1.014~1.158);持续性房颤(P=0.029,β=0.763,OR=2.145,95%CI:1.080~4.260),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病史的延长,出现中风及肢体活动障碍,持续性房颤会增加外科微创房颤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可能性,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随着房颤病程的延长,术后房颤复发的可能性亦会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对行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接受MWA治疗肝癌的患者,分为胆囊切除组(36例)和非胆囊切除组(36例),分析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比较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的预后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评估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比较两组之间的预后。结果本研究胆囊切除组纳入36例(50.00%),非胆囊切除组纳入36例(50.00%)。胆囊切除组中位OS为35.55个月(4.20~36.00个月),非胆囊切除组31.19个月(10.80~36.00个月) (P=0.894)。随访结束前,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2.22%和22.22%。胆囊切除组1、2、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1.67%、79.91%、75.71%,非胆囊切除组分别为97.22%、88.72%和73.81%(P=0.97)。胆囊切除组中位PFS为7.67个月(1.68~32.30个月),非胆囊切除组为18.25个月(2.24~33.60个月) (P<0.01)。随访结束时,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肝癌复发率分别为69.44%和91.67%,胆囊切除组1、2、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11%、16.67%、0.00%,非胆囊切除组分别为77.78%、46.89%和0.00%。非胆囊切除组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胆囊切除组(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量为3(HR=18.91,95%CI:1.54~232.99,P=0.02)是与O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切除术(HR=3.55,95%CI:1.74~7.26,P<0.01),肿瘤数量为2和3(HR=2.21,95%CI:1.10~4.42,P=0.02;HR=3.63,95%CI:1.26~10.45,P=0.02)和AFP≥400 ng/mL(HR=0.43,95%CI:0.19~0.98,P<0.05)是与P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在MWA后行胆囊切除术后更易发生肝内复发,这可能与γ-GT水平升高有关,且复发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影响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 SCLC)控制及复发转移的标志物,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研究纳入2013—2018年间234例SCLC患者,通过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R软件绘制列线图可视化预测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分期、肝转移、脑转移、骨转移、一线化疗≥4周期、胸部放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乳酸脱氢酶(LD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等11个因素与患者的PF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胸部放疗、一线化疗≥4周期、治疗前LDH水平是SCLC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LDH≥215.7(U/L)组中位PFS期优于LDH<215.7(U/L)组(10.8个月:9.0个月,P=0.001),肝转移患者中LDH水平表达增高。自抽样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为0.638(95%CI为0.594~0.682),模型分辨率良好。结论胸部放疗、吸烟史、一线化疗周期数、治疗前LDH水平是SCLC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治疗前LDH水平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初发糖尿病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其中男120例、女65例,年龄40~79岁,均随访3年,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糖尿病足溃疡3年累计复发率,绘制Kaplan-Meier累计复发曲线。统计糖尿病足溃疡复发患者初发和复发溃疡时的就诊时间、足趾受累和受累足趾截趾情况,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根据糖尿病足溃疡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足溃疡复发组和足溃疡未复发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就诊时间、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足趾受累、截趾、踝肱指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肾病(DN)、高血压病史、心脑血管病史、吸烟史、居住地、独居和行走障碍情况,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选取2组比较P<0.1的指标行Log-rank检验,对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3年累计复发率为47.0%(87/185)。(2)与初发时比较,87例糖尿病足溃疡复发患者复发溃疡时的就诊时间明显缩短(t=10.593,P<0.01),截趾率明显升高(χ2=5.118,P<0.05),足趾受累无明显变化。(3)87例足溃疡复发组患者与98例足溃疡未复发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胆固醇、LDL、HDL、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性别、截趾、踝肱指数、DR、心脑血管病史、独居和行走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3、4.242、5.324、-24.572、6.102、-1.984、-9.747、3.226、3.076、3.646、-4.683、-7.502、8.095,χ2=5.621、18.433、4.546、5.785、9.655、7.625、7.886,P<0.05或P<0.01);2组患者其余指标相近。Log-rank检验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踝肱指数、DPN、行走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46、44.837、34.107、98.685、66.532、294.451、260.554、5.012、6.818、11.160,P<0.05或P<0.01)。年龄、总胆红素、白蛋白、DPN及行走障碍是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影响因素(风险比=1.024、0.678、0.849、2.335、4.099,95%置信区间=1.001~1.047、0.558~0.823、0.797~0.904、1.280~4.258、2.044~8.223,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3年累计复发率较高,其影响因素为年龄、总胆红素、白蛋白、DPN及行走障碍。
简介:摘要:探讨不同 LAUREN分型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相关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病症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08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临床资料,对比肠型、弥漫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围术期间可能造成病症复发的影响因素,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 肠型与弥漫型在病灶部位、组织学分级存在明显差异;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与患者相关手术和病理因素有直接联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回访,肠型胃癌及相关并发症复发 9例,疾病复发率 8.33%,弥漫型胃癌患者相关并发症复发 7例,疾病复发率 6.48%。结论 不同 Lauren分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表现有所差异,除淋巴结阳性率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外,考虑到患者病程,具体的危险因素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