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 0-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82例(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寰枢椎骨折的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1例)采用徒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41例)采用0-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影像学评分)。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于A组,B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A组,P<0.05;结论:对寰枢椎骨折的患者,应用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了固定术,同时行自体髂骨融合。分别应用Verlex7例,Axis3例,和cenfifix5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5例,新鲜Ⅱc犁齿状突骨折6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mm~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灾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度28mm~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度为22mm~26mm。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随访10~25个月,半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0.9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二维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单纯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高,术后B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植骨内固定手术疗效及术式选择适应证。方法2002年2月-2005年4月对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32例患者采用开窗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路椎间及椎板、横突植骨融合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下腰痛采用JOA评价方法。结果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8.5个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优良率达93.3%,根据术后9个月以上X线、CT或MRI检查观察融合率达96.7%,2年以上随访拍X线片观察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有1例内固定松动致腰痛患者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未见有断钉发生。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融合方法并给予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率高,手术彻底,临床疗效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此研究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腰椎骨折患者73例,根据患者入院进行手术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36例)和参照组(n=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参照组在此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时间及护理后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比对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较于参照组较短;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1.62%,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期间给予其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手术室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选择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本研究所有患者干预以后患者的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腰椎骨折患者为患者选择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患者配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护理中,加强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基于临床研究病例选择标准,抽取我院在2019年8月~2020年5月诊治的腰椎骨折并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护理对象,按照分组对照的方式,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在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指标: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和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后路治疗30例胸腰椎骨折,对其进行减压、植骨融合,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防治并发症。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神经功能按ASIA法除4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级别有1~3级的恢复。4例骨折复位不满意,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恢复良好。结论椎弓根螺钉能提供短节段脊柱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分析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共纳入62例腰椎骨折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各31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全面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较参照组,护理组患者手术耗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较参照组83.87%,护理组护理满意度100.00%更高(P<0.05)。结论:腰椎骨折在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时给予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建议优先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探讨手术室护理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接收的60例腰椎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诊疗时间在2020年6月至2121年12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手术室护理,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7例寰枢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9~68岁[(50.9±9.8)岁]。24例行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导航组),13例行徒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 d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采用Neo分级评价螺钉位置分级及皮质穿透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8个月[(27.7±4.0)个月]。导航组手术时间[(189.8±35.4)min]显著短于徒手组[(221.5±48.6)min](P<0.05),术中出血量[300.0(250.0,537.5)ml]显著少于徒手组[500.0(425.0,625.0)ml](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及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N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相关并发症。导航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6枚,包括Neo分级0级83枚,1级2枚,2级1枚;徒手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4枚,包括Neo分级0级36枚,1级5枚,2级2枚,3级1枚(P<0.05)。导航组螺钉皮质穿透率为3%(3/86),徒手组为18%(8/44)(P<0.05)。结论对于寰枢椎骨折,在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时,应用O-arm导航辅助可以显著缩短或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率。
简介:背景:胸腰椎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为主要干预方式之一,但不同节段固定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伤椎固定基础上,采用长节段(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长节段组,采用短节段(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短节段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固定方法均显著矫正了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随访过程中均发生矫正丢失。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0.05),但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均矫正更好、矫正率更高,且矫正丢失率更低(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损伤大,但短期随访具有更好的矫正疗效、矫正丢失率更低。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效果分析。 方法 : 选取我院治疗的 腰椎骨折的患者 80 例 ,均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 结果 : 在治疗前,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 ( P > 0.05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 。 在治疗前,实验组的 Cobb’s 角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 ( P > 0.05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 Cobb’s 角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 实验组中有 1 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 1 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有 0 例患者发生钉帮松动或断裂;对照组中有 3 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 2 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有 3 例患者发生钉帮松动或断裂;差别较大 ( P<0.05 )。 结论 : 在使用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中使用手术室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