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效果分析。 方法 : 选取我院治疗的 腰椎骨折的患者 80 例 ,均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 结果 : 在治疗前,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 ( P > 0.05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 。 在治疗前,实验组的 Cobb’s 角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 ( P > 0.05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 Cobb’s 角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 实验组中有 1 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 1 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有 0 例患者发生钉帮松动或断裂;对照组中有 3 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 2 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有 3 例患者发生钉帮松动或断裂;差别较大 ( P<0.05 )。 结论 : 在使用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中使用手术室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手术室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本院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间收治 66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 n=33)与观察组( n=33),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 t=20.107, P<0.05),且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 t=14.134, 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手术疗效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护理方法对于加速机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康复中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雨后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将 100 例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 VAS 评分、 ODI评分和 SF-36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00 %,对照组满意率为 80.00 %, P<0.05。结论 在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对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28例)和开放组(22例)。微创组采用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疼痛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开放组(P均<0.05);微创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开放组(P均<0.05);微创组Cobbs角小于开放组(P<0.05),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开放组(P<0.05);术后1、2 d,微创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均低于开放组(P均<0.05)。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2/28),开放组为13.64%(3/22),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较于开放性手术,对于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患者的创伤更小,能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伤椎高度的恢复。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74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入住本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8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40)与对照组( n=40)。对照组采取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 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性不明显( 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体横截面积,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6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高于术前,椎体横截面积大于术前,矢状面Cobb角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腰神经Frankel分级中E级占比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位不良6例,螺钉断裂1例,下肢无感觉1例,脑脊液漏2例,脊神经根损伤1例,提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存在一定损伤。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重建脊椎稳定性,促进脊椎自然弯曲的作用,且术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胸腰神经功能,促进感觉及运动神经改善,但手术存在一定损伤,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影响。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3月至 2016年 4月在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 21例儿童寰枢椎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12例,女 9例;年龄 3~ 9岁,平均 6.1岁; 14例 为Ⅰ型不稳定寰枢椎脱位,7例为Ⅱ型牵引可复位寰枢椎脱位;患儿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颈椎侧位 X线片颈椎整体曲度、曲度角度及下颈椎的稳定性大小来评价该术式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并观察神经功能变化及植骨融合效果等。结果 术前的颈椎曲度角度为 31.7°±4.2°,与术后( 15.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末次随访曲度角度为 19.1°±2.7°,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43);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远期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4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复位、固定,再通过经皮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的终板,推注注射型硫酸钙骨水泥(CSC)。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CSC吸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5 mL。23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CSC平均在3个月内完全吸收。23例患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VAS评分[(2.1±0.9)、(1.1±0.3)分]均较术前[(7.8±1.3)分]显著改善,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93.22%±6.39%、92.79%±6.41%、92.38%±6.60%)、伤椎中部高度比(90.66%±6.28%、89.92%±6.05%、86.54%±6.96%)、矢状面cobb角(4.88°±2.35°、5.32°±2.34°、5.84°±2.43°)也均较术前(51.68%±8.32%、63.37%±9.24%、20.77°±7.3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后凸cobb角丢失达10°以上。结论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微创,可有效复位塌陷的伤椎终板和恢复伤椎力学性能。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