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成像以其非介入性、非损伤性、很少受目标物体运动的影响等特点,己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图像拍摄,并在临床医学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磁共振(MR)图像可以提供脑内部组织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三维(3D)医学图像。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就包含了从多模式医学图像中提取和分割出各种脑组织结构的方法。然而,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分析中最具有挑战性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探究,得出ITK算法获得较为理想的分割效果,算法简单、分割速度快,避免了脑灰质和脑脊液误分割现象,有效性强,为进一步研究脑组织的内部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脑部 核磁共振图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形态学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39例患者(48个病灶)乳腺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病变形态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各项参数。结果肿块状中良性病变多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边界光滑,均匀强化或分隔未见强化,峰值时间多出现在3分钟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表现为Ⅰ或Ⅱ型曲线,恶性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毛刺、边缘强化,峰值时间出现在3分钟前,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表现为Ⅱ或Ⅲ型曲线。良恶性病灶早期增强率之间无差异性。结论肿块状的病变形态学表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占很重要价值。峰值时间、曲线类型对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但Ⅱ型曲线在良恶性病灶有重叠,造成MR特异性减低。早期增强率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意义较低。

  • 标签: 动态磁共振 乳腺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脑卒中的发病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密切相关,早期识别颈动脉血管形态和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对于评估脑卒中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图像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有力工具,而颈动脉血管中心线提取是观察血管形态和定量分析斑块成分的基础。本文针对磁共振黑血图像的特点,在管状结构滤波预处理和阈值分割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树枝搜索算法提取血管中心线,并在7套磁共振黑血图像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算法对于颈动脉血管大部分区域能够有效提取中心线。

  • 标签: 颈动脉 磁共振图像 树枝搜索 中心线提取
  • 简介:摘要 :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磁共振成像设备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为许多新技术的 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 硬件基础 ,使一些 困扰临床的 伪影、心血管成像难题得到解决。本文 对目前临床医学医学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分析 ,论了 述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 标签: 医学影像设备 方法 磁共振成像 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前列腺癌及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采用MRS、DCEMRI、MRS+DCEMRI进行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前列腺增生诊断相比,MRS及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MRS+DCEMRI联合诊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40/40),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率为97.5%(39/40)。结论MRS与DCEMRI均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联合检查可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磁共振波谱分析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进行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 筛选2018年6月到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患者焦虑程度和检查成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图像结果质量较对照组更好。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帮助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改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成像质量。

  • 标签:         磁共振 腹部增强扫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肝占位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0例同期正常肝实质者为对照组,采用DCE-MRI技术分析其病变类型、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强化模式等特征,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对,并对其诊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CE-MRI诊断肝占位病变的准确度高达98.70%,诊断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9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肝占位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图像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磁共振成像检查图像出现伪影的病例5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设备为GEoptima3601.5T磁共振扫描仪,产生磁共振图像伪影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患者因素、设备仪器因素、操作技术人员因素及环境因素等。结果53例病例磁共振图像伪影中运动伪影30例,化学位移伪影12例,主磁场不均匀导致的伪影5例,卷摺伪影、射频伪影及梯度场故障产生伪影各2例。结论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伪影的产生,提高检查图像的质量。

  • 标签: 磁共振 伪影 产生原因 解决方法
  • 简介:目的:在现有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基础上,针对检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3.0T磁共振图像均匀度及层厚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相关国际和国内标准,对新装机的3.0T磁共振进行检测,采用不同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结果:不同的扫描序列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检测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序列。结论:在检测3.0T等高场强磁共振时,应选择对各个通道的增益进行校准的扫描序列。

  • 标签: 磁共振 均匀度 层厚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普通磁共振检查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52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普通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出良性病变14例,恶性病变30例,诊断符合率为84.6%;普通磁共振检查检出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27例,诊断符合率为69.2%;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磁共振检查,对比差异显著(P<0.05)。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普通磁共振检查,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普通磁共振检查相比,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明显提升诊断符合率,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普通磁共振检查 鉴别 乳腺良恶性肿瘤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MRI检查结果对颅脑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是口腔内的一些固定的金属修复体在MRI图像中会产生伪影,干扰脑组织的正常解剖学结构和病理组织形态,给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就口内固定修复材料对MRI图像伪影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金属合金 MRI 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焦虑因素对盆腔增强磁共振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2021年1-12月收集本院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150人,通过对患者进行状态焦虑(S-AI)量表评分进行分组,将分值30分以上的患者44人视为存在焦虑状态(实验组)。对比两组盆腔磁共振增强检查并记录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评分、双侧髂血管动脉期平均信号强度及检查时间。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磁共振盆腔增强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评分、双侧髂血管动脉期平均信号强度及检查时间等数据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存在焦虑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对磁共振盆腔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具有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影响护理配合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磁共振图像质量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实施磁共振检查的脑卒中患者60例,为了保障实验合理性,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影响护理配合,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实施对比。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对磁共振图像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前后实施影像配合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当患者能够有效地配合医护人员时,就能从磁共振影像质量提升中提高其就医满意度。

  • 标签: 影像护理配合 脑卒中 磁共振影像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动态磁共振成像在关节功能评估中至关重要,它提供关节运动的实时观察、结构和功能的同时评估,以及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众多优势。它可以检测关节早期损伤,分析关节生物力学,并有助于术前和术后评估。这种先进的成像技术显著提高了临床实践的诊断准确性,对于关节治疗计划和患者预后都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动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关节功能 贡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磁共振图像的膝关节软骨可视化初步研究。方法探究62例膝关节软骨健康的人群作为对象,此为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部分病人家属,将这些人群分为男组和女组,男组31例,女组31例,采用基于磁共振图像,对这些膝关节软骨进行可视化研究,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差异及其效果分析。结果男组的膝关节软骨厚度为(2.85~2.88)女组膝关节软骨为(2.55~2.58),男女两组的膝关节软骨不同,在其可视化图像观察下,两组对照类型的不同,具体统计科学意义(P<0.01)。讨论采用采用基于磁共振图像,对这些膝关节软骨进行可视化研究,一段时间后,该方法准确可靠,识别率非常明显,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推广。

  • 标签: 磁共振图像 膝关节软骨 可视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像护理配合对提升脑卒中患者磁共振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6例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的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影像护理配合,对比两组磁共振图像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磁共振图像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3.94%)、(69.7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像护理配合在脑卒中患者检查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

  • 标签: 影像护理配合 脑卒中 磁共振图像质量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