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对于肢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微波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术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 126例肢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微波高温 原位灭活保肢术进行治疗,将荷瘤骨断和正常组织进行分离实施原位热灭活,并针对热灭活骨段 进行加固治疗,使其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观察 3年后肿瘤患者的存活情况。结果: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存活 86例,占比 68.3%。术后 42例( 33.3%)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28例( 22.2%)患者需截肢; 23例( 18.25%)患者在术后出现骨折; 7例( 5.6%)患者出现深部感染。肩胛骨、锁骨、跟骨患者术后功能无影响;股骨径股骨肱骨肿瘤患者在术后对于两端大关节功能不影响;胫骨中段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负重功能。结论:通过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对于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微波高温原位灭活技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且术后患者康复状态良好,并发症较少, 功能恢复良好 。
简介: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各种有力资源,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大胆创新和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酒精灭活、射线灭活、液氮灭活3种灭活方法在儿童股骨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瘤段骨体外灭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科收治的93例股骨骨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筛选出采用自体瘤段骨体外灭活回植重建治疗的患儿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8~18(13.65±2.87)岁。包括瘤段骨酒精灭活15例,射线灭活12例,液氮灭活13例。比较3种灭活方法治疗儿童股骨骨肉瘤的骨愈合时间、骨愈合率及肿瘤复发率、感染率、骨折或内固定断裂、翻修手术率等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儿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酒精灭活组随访(102.60±16.55)个月,射线灭活组随访(59.33±6.39)个月,液氮灭活组随访(36.85±6.49)个月,3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组比较,酒精灭活组的骨愈合时间较长,骨愈合率较低,感染率、翻修手术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复发率、骨折或内固定断裂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线灭活组与液氮灭活组比较,以上随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种瘤段骨体外灭活方法对肿瘤灭活均安全可靠,但酒精灭活骨愈合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射线灭活与液氮灭活均可为临床选择,但射线灭活需要专业设备,可能限制其临床应用。
简介:温度是水生生物尤其是贝类生存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温度对岩扇贝无水保活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本试验进行了温度对不同干露条件下岩扇贝存活率、半致死时间(LTd的影响以及温度胁迫对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两项不同的试验。为了探明温度对岩扇贝存活率和半致死时间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的岩扇贝(壳长为(397±50)mm)在不同温度(5℃、15℃)、湿度(保湿组、不保湿组)和氧气(充氧组、不充氧组)环境下的生存分析、影响半致死时间的因素效应分析。结果发现低温、保湿、充氧均可以显著提高岩扇叽存活率、半致死时间(P〈0.05),其中温度变化对岩扇贝的半致死时间影响最显著,其次时氧气,最后是湿度。在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氧气交互作用显著(P〉0.05),湿度和氧气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这为确定岩扇贝苗种运输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探究温度变化对岩扇贝幼贝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试验从低温开始逐渐升温(5℃、10℃、15℃、20℃、25℃),检测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过氧化氢酶活力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显示,岩扇贝幼贝SOD活力在5℃时显著低于其余组SOD活力(P〈0.05),在10℃至25℃间,SOD活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T活力在5℃至20℃间变化不显著(P〉0.05),在25℃时显著高于其余组CAT活力(P〈0.05);T-AOC水平在15℃时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温度从15℃升高或降低T-AOC活力都会显著下降(P〈0.05),降温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升温(P〈0.05)。这表明高温对岩扇贝幼贝组织液中CAT活力有着明显的诱导作用、对T-AOC活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温对岩扇贝幼贝组织液中SOD、T-AOC活力有着明显的抑制
简介:摘要:标本是帮助研究者更好研究与了解生物的重要工具,现有的浸制标本制作技术虽然能做到固定生物样本形态特征,但传统保存液福尔马林及酒精的使用会导致标本褪色,失去重要生物信息。本文介绍了几种保色原理,保色方法,及相关处理技术,拟为更好的保存生物标本探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