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目前全球患糖尿病的人数占全球人数的比重逐年增加,并持续呈现增长趋势.随糖尿病患者的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多.糖尿病足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它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影响了生活质量.0级糖尿病足患者是指还未发生糖尿疡,但已出现糖尿病足溃疡可能的高危人群,包括周变、周围神经病变或两者同时出现.而据多项研究表明,中药足浴对治疗糖尿病足无破溃者安全有效1.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药足浴;护理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31-01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加速诱发新生儿ABO溶血发生的因素的研究。方法对某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住院的ABO溶血症的100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黄疸出现的时间小于24小时的患者有31例,24小时-48小时之间的患者有45例,48小时到72小时之间的患者有24例;贫血出现时间在第1个周之内,其血红蛋白在90到110g/L之间的患者有30例,在111~130g/L之间的患者有30例,大于130g/L的患者有1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coombs;其中三者均阳性的患者有62例,前两项试验均阳性的有34例,仅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的有4例,母子的血型O-A型的有58例,O-B型的有42例;100例中有86例血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这84列中有56列合并肺部感染或皮肤感染或有明确胎膜早破史等能发现明确感染灶或感染源,有8例母亲围产期有感染,其发生溶血、出现黄疸的时间均偏早,程度重,疗效欠佳,疗程偏长。AB0溶血症伴有感染的均进行了丙种球蛋白、蓝光照射、白蛋白,同时抗感染等综合治疗;部分进展快,疗效欠佳,予同时换血治疗。治愈的患者有96例,好转的患者有4例。结论利用微量血测胆红素及时的进行母子血清学的检查,进行丙种球蛋白、蓝光治疗,配合白蛋白进行治疗,可以提高ABO溶血症的治愈率,进而可以避免胆红素脑病。其中有感染存在的可至ABO溶血症出现时间早,黄疸进展快,程度重,贫血早且偏重,疗效欠佳,疗程偏长,需予肝酶诱导剂,甚至需换血治疗。
简介:目的了解郑州市婴幼儿智能发育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儿-心量表"),对280名0~3岁儿童进行智力测验。结果被调查婴幼儿发育商平均为91.27±12.669,发育商偏低及低下率分别是26.79%和5.36%;各能区发育持平率不高,为29.59%~46.94%;发育落后率较高,为38.16%~62.24%,以精细动作落后率62.24%为最高;性别、高危新生儿、父母文化程度、早期教育是儿童智能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郑州市婴幼儿智力发育整体水平一般,应重点加强6~12个月婴儿精细动作、0~3岁儿童适应能力、2~3岁儿童大运动的指导、训练,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可对婴幼儿智能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0—1岁早期发展指导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出生的200例足月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出生的200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早期指导的方式对观察组进行发展指导。分别在一年后以及两年后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对两组婴幼儿实施智能测试。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儿童的智力发育指数明显要高,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儿童在运动发育指数方面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0—1岁早期发展指导能够对婴幼儿的智能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而且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这种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显著。
简介:目的调查父母在儿童乘车安全方面的知识和行为,了解儿童安全座椅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1020名0~3岁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带孩子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是私家车(32.9%)、出租车(30.3%)、公共交通工具(30.1%)和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6.6%)。调查对象中仅27.1%知道给孩子系安全带可能造成伤害,仅43.1%知道安全气囊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伤害。36.0%的调查对象购买了私家车,其中近一半驾龄〈5年。53.2%的私家车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但仅有27.7%让孩子习惯性使用安全座椅。绝大多数调查对象习惯抱着孩子乘坐(在乘私家车和出租车时分别占到68.9%和97.4%)。乘坐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时,孩子的头盔佩戴率仅为13.4%。93.7%的调查对象表示希望得到儿童乘车安全相关的知识。结论在儿童乘车安全方面大多数家长不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不安全行为和违章行为时有发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家长的儿童乘车安全知识和对汽车安全措施的认识,以保障儿童的乘车安全。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0~7岁儿童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于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行25-(OH)D水平检测的所有0~7岁儿童资料,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结果广州市白云区1309例0~7岁儿童的25-(OH)D水平为25.50(13.38~42.80)ng/mL,维生素D缺乏率为20.40%,不足率为52.33%,充足率为27.27%,无1例中毒病例;不同性别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营养状况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7岁组儿童25-(OH)D水平最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高,不同年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25-(OH)D水平最高,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低,冬季25-(OH)D水平最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高,不同季节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市白云区0~7岁儿童25-(OH)D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较高,3~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最差,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而安全接种是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探讨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寻找如何降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47例0岁~6岁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异常反应发生的类型、原因。结果11种疫苗一共接种48355人次,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为9.72/万。其中主要有接种后发热,局部硬结,偶合症为主。原因主要在于患者体质以及家属隐瞒儿童病情。结论疫苗绝大部分是安全的,通过我们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类型及原因分析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即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及常规换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冰黄消炎散治疗该病,疗程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血脂指标及血液流变学、踝臂指数(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改善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及血液流变学、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SCV及MCV与本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量、ABI、SCV及MCV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冰黄消炎散治疗糖尿病足(DF)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DF患者血液流变及血脂指标、并能改善下肢血供,提高SCV和MCV,促进病变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