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2007-2013年宁陕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规律,探讨鼠类汉坦病毒(HV)感染情况,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3年宁陕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中HFRS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调查鼠类种群构成、密度及鼠血HV抗体阳性率。结果2007-2013年全县共报告14例HFRS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69/10万,死亡1人。发病最高年份为2011年,报告病例6例,发病率为8.07/10万,占5年报告病例总数的42.86%。本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冬季为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210国道及京昆高速G5(西汉段)沿线乡镇。性别及职业特征明显,以农村男性壮年为主,男女性别之比为13∶1。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居住区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鼠血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为25.89%(95/367)。结论针对该病流行环节做好重点人群防控工作,减少HFRS的危害。宁陕县感染HV的鼠类多样,感染率高,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防治和深入研究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68例各型HFRS患者各期肝功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组间构成比例采用χ2检验,均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68例HFRS并发肝损害185例,其中肝损害发生率轻型50.8%,中型83.2%,(危)重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损害程度(危)重型HFRS最重,中型次之,轻型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RS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多尿期。185例并发肝损害者除7例死亡外(直接死因均非肝衰)肝功28d内均恢复正常。轻型HFRS肝功恢复较快,而(危)重型恢复较慢。结论HFRS前3期肝损害发生率高,HFRS肝损害的发生与病情相关,病情越重,肝损害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恢复时间越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入的60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在休克期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研究组在发热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和预后。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更佳,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价值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两种不同护理措施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自2010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40例。给两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都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对患者实施心理辅导、加强健康宣教,做好患者的日常监测工作,同时给恢复期的患者多加补充营养、做好饮食指导,叮嘱患者进行日常锻炼。对两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年龄、患者的病程时间、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治疗措施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患者的病房环境、睡眠状况、是否受到感染、心理状况、对治疗的认知度、治疗依从性、各项观察指标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等,测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观察组的总满意程度是90.00%,高于对照组67.50%,两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之间,对比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病情,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还获得了患者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院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对我院实习护生153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8人采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带教方法,对照组75人采用传统的“传、帮、带”的带教方法。结果实验组成绩(89.5±2.5)分,对照组为(81.5±1.5)分,u=24.1069,p<0.05;临床护士对护生满意程度评价经x2检验,x2=32.1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