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急疹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发热患儿,通过回顾性诊断分成上呼吸道感染组(n=62)与幼儿急疹组(n=58),在入院第1d、第3d及第5d抽取患儿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幼儿急疹组患儿入院第3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绝对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P>0.05);幼儿急疹组患儿入院第1d和第5d的血常规与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第3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上呼吸道感染组(P<0.05)。结论:幼儿急疹在出疹前会大量消耗中性粒细胞,出疹后中性粒细胞会逐渐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4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4,鲨肝醇治疗)与研究组(n=24,rhG-CS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BC)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WBC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rhG-CSF在治疗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有显著效果,可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WBC正常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胸腹水细胞计数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主要是在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腹水标本中进行的,在仪器法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划分成为了仪器组和手工组两大组别,均是胸腹水常规检验进行落实,其中,对于仪器组来说,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此来为胸腹水细胞分类计数创造有利条件,而对于手工组,改良牛鲍计数板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此来为计数和分类助力。有关于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两组胸腹水白细胞计数检验操作时间、两组法检测腹水细胞计数。结果:仪器组的检验操作时间明显比手工组更为低下,形成了统计学差异;检测细胞总数和红细胞计数的结果不同于手工法,P<0.05;而仪器法检测白细胞、单个以及多个核细胞绝对值与手工法差异并不大,P>0.05。结论:在胸腹水细胞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非常值得应用和推广的,可以显著提升胸腹水白细胞检测效率,且检验的准确性可以得到保证,故非常值得现实应用。
简介:[摘 要] 目的 细菌感染是老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广泛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与细菌感染相关,然而,在老年患者的细菌感染中常发现这种关联的缺失。本项目旨在为老年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策略。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杏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老年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细菌感染的为细菌感染组(BI),44例非细菌感染的为非细菌感染组(NBI)。对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I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MLR、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和MLR诊断B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和0.752。细菌感染组中,老年发热患者WBC与住院时长、治疗后复发呈正相关(r=0.383,P=0.023;r=0.554,P<0.01),N与治疗后复发呈正相关(r=0.365,P<0.01),NLR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231,P=0.032)。线性回归分析提示WBC是老年发热细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B=3.073,β=0.534,P=0.017;B=1.882,β=0.355,P=0.039)。结论 WBC、N、M、NLR和MLR在老年发热患者人群中,对于早期识别、诊断细菌性感染有着显著临床意义,同时WBC可作为可靠的预测因子用于辅助评估该人群住院时长以及复发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与健康人们相比的气道微生物群组特征。方法:将本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30名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采用无菌技术从研究对象的气道中采集样本,与征集的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FEV1pred、FEV1/FVC以及菌群组成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FEV1pred、FEV1/FVC情况均明显差于健康对照组(P<0.05),气道菌群的多样性较健康对照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气道菌群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存在明显的组成差异。患者组气道中某些细菌种类丰度显著增加,而另一些细菌种类丰度则明显降低,哮喘患者气道菌群的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占比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96例MDS患者,以同期的96例非MDS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面的血液学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占比、CD3+CD4+占比、CD4+/CD8+值显著降低(P<0.05),而嗜酸性粒细胞的占比、CD3+CD8+占比则明显上升(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中骨髓细胞形态异常现象的患者明显较多(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占比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对于MDS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50例急诊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50例急诊收治轻中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时采集血样,观察两组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NLR、降钙素原(PCT)等指标的差异;并根据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WBC、CRP、NLR、PCT的差异;最后通过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WBC、CRP、NLR、P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②死亡组WBC、CRP、NLR、PCT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意义(P<0.05);③Pearson法分析发现,WBC、CRP、NLR、PCT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NLR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随着NLR的升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越高,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11-2023.04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患者,根据眼底检查分为2型糖尿病视网膜(DR)组和2型糖尿病未合并视网膜病变(NDR)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的差异,分析NLR与DR的相关性。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NLR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NLR预测RA的最佳值为1.95,灵敏度是64.0%,特异度是63.0%,曲线下面积为0.714。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尿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0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分组,其中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研究组。采用统计源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尿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正相关。该比值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存在相关性。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具有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假性低血糖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研究期2023年1月-2024年1月,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进行,筛取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假性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空腹血糖、指尖血糖水平的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总结检验结果。结果: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血糖测定,患者血糖水平均<2.8mmol/L,且无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在治疗期间,随着白细胞水平的下降,患者的血糖水平也逐步恢复正常,血清葡萄糖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值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环境温度、标本留置时间以及动、静脉血差异均可能引起低血糖;对于此类患者,建议尽量选择速凝管、抗凝管进行标本的留取,并在离心操作后进行尽早检测,考虑加测指尖血糖,以便于早期识别低血糖的发生,并进行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