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多科协作优化门诊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是通过优化当前的护理模式,对于不同科室的职责进行有效的梳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一体化的护理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护理时间,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的发生。方法:选取2020-2021近两年的患者进行护理实施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多科协作优化护理后,护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护理前后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科协作优化护理模式在门诊CT增强扫描中的有效应用,患者的治疗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提升,大幅度降低了护理过程中错误或是失误发生,能够有效的提升医院的运行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预防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县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手术治疗的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以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分别为(2.71±1.11)分、(2.02±1.01)分、(1.03±0.4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2、5.43、6.29,均P < 0.001)。干预后,观察组血管壁厚、血管直径分别为(0.69±0.22)mm、(5.26±0.52)mm,对照组分别为(0.58±0.09)mm、(4.98±0.28)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9、5.10,均P < 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95%,低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P < 0.05)。结论以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干预护理措施用于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可减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有助于术后血流恢复,减少术后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全面评估及多学科协作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初发脑卒中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康复方案,观察组实施脑卒中吞咽障碍全面评估及多学科协作方案,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康复介入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03±0.42)d、(4.71±1.30)d、(12.34±3.5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9±0.94)d、(6.89±1.79)d、(14.16±4.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5、7.30、2.50,均P < 0.05);观察组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6%(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8,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7.06±4.27)g/L、(120.85±4.99)g/L、(259.78±54.26)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8±4.14)g/L、(113.15±5.17)g/L、(230.63±51.8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7.94、2.88,均P <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61.25±23.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08±24.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 < 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全面评估及多学科协作方案的应用效果较好,更有助于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多学科协作管理防控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的效果。方法:抽取126例(2019年1月-2022年6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节点进行分组,开展多学科协作管理前(2019年1月-2020年9月)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多学科协作管理后(2020年10月-2022年6月)的63例患者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防控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非重复株)MDRO的检出率、IUC患者(非重复株)MDRO感染率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且该组患者经多学科协作管理后的防控措施依从性比对照组患者好(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管理用于医院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MDOR的检出和感染率并且有利于提高感染防控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参加孕产期母儿心脏病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会诊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参加北部战区总医院孕产期母儿心脏病MDT会诊的162例女性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其中120例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及心外科持续随访和接受手术,其余42例转至当地医院继续诊治。纳入研究的12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年龄(29.47±4.54)岁,年龄范围为19~47岁,回顾性分析其合并心脏病的疾病种类、心功能分级、心脏病妊娠风险分级、分娩结局等。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为58.3%(70/120),无心脏结构异常的心律失常为30.0%(36/120),瓣膜性心脏病为8.4%(10/12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为1.7%(2/12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为0.8%(1/120),围产期心肌病为0.8%(1/120)。心功能Ⅰ级为67.5%(81/120),Ⅱ级为19.1%(23/120),Ⅲ级为6.7%(8/120),Ⅳ级为6.7%(8/120)。心脏病妊娠风险分级Ⅰ级为23.3%(28/120),Ⅱ级为45.8%(55/120),Ⅲ级为14.2%(17/120),Ⅳ级为10.8%(13/120),Ⅴ级为5.9%(7/120)。活产为89.2%(107/120),发生医源性胎儿丢失为10.8%(13/120)。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要早治疗、早诊断、早干预,多学科诊疗模式覆盖孕前评估、孕期监测、产时及产后管理,最大程度保障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母儿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胎儿胸腔积液临床诊疗及转归。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儿胸腔积液病例5例,其中初产妇2例,经产妇3例,平均年龄26.4岁,所有病例临床处理方案均经MDT讨论,对其临床资料及胎儿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孕妇产前均接受MDT,给予个性化指导建议,平均为30+2周(分别为29周、32周、27+5周、30周、33+2周),均为双侧胸腔积液、羊水过多。病例1、病例2、病例3孕期出现胎儿水肿。病例1、病例3实施宫内干预:病例1实施产前胸膜腔穿刺术抽液术+羊水减量术;病例3实施产前右侧胸膜腔穿刺术+左侧胸膜腔-羊膜腔分流术+羊水减量术。病例1宫内干预后7 d因胎儿水肿行剖宫产术及产时子宫外处理(EXIT),病例3宫内干预后7 d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病例2胎儿严重水肿,完成促胎肺成熟后行剖宫产术及EXIT。病例4、病例5保守治疗,积液产后消退,分别延长妊娠天数49 d和42 d。5例患儿4例采取剖宫产术娩出,1例阴道分娩。1例因新生儿呼吸衰竭放弃治疗,其余4例新生儿治愈出院。结论MDT及适当的产前处理对改善胸腔积液患儿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品质的早期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喉癌患者51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25例,试验组患者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试验组实施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具体来说,多学科小组在术前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干预影响患者生存品质的因素。术后6个月,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表(UW-QOL)系统测评两组患者,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GSES、UW-QOL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咽瘘、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痰栓致呼吸障碍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手术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早期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的生存品质。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药学参与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讨该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患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疗中药学所做的工作。结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疗模式中,药学的参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药学通过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学科协作诊疗,充分发挥了药学在COVID-19多学科协作诊疗中的全面保障药品、提供药学信息、减少用药错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