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药学参与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讨该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患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疗中药学所做的工作。结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疗模式中,药学的参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药学通过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学科协作诊疗,充分发挥了药学在COVID-19多学科协作诊疗中的全面保障药品、提供药学信息、减少用药错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33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均在诊疗过程中运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总结应用成效。 结果:33例患者中, 5例确诊为新冠肺炎, 1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余 27例为阴性病例,继续隔离观察,确诊者经及时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一例患者转为重症或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平均住院时间( 15.64±2.47) d,患者出院时对诊疗总体满意度的评分为( 94.67±2.64)分。 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临床的开展,使得患者在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时,获得了多学科专业化治疗与指导,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对于强化治疗成效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疫情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提出针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诊疗策略,包括诊断标准、早期危重预警评分、器官功能评价及病原学监测等。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治疗涉及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脏器功能支持、中医药治疗等,并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胎儿胸腔积液临床诊疗及转归。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儿胸腔积液病例5例,其中初产妇2例,经产妇3例,平均年龄26.4岁,所有病例临床处理方案均经MDT讨论,对其临床资料及胎儿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孕妇产前均接受MDT,给予个性化指导建议,平均为30+2周(分别为29周、32周、27+5周、30周、33+2周),均为双侧胸腔积液、羊水过多。病例1、病例2、病例3孕期出现胎儿水肿。病例1、病例3实施宫内干预:病例1实施产前胸膜腔穿刺术抽液术+羊水减量术;病例3实施产前右侧胸膜腔穿刺术+左侧胸膜腔-羊膜腔分流术+羊水减量术。病例1宫内干预后7 d因胎儿水肿行剖宫产术及产时子宫外处理(EXIT),病例3宫内干预后7 d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病例2胎儿严重水肿,完成促胎肺成熟后行剖宫产术及EXIT。病例4、病例5保守治疗,积液产后消退,分别延长妊娠天数49 d和42 d。5例患儿4例采取剖宫产术娩出,1例阴道分娩。1例因新生儿呼吸衰竭放弃治疗,其余4例新生儿治愈出院。结论MDT及适当的产前处理对改善胸腔积液患儿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门诊药方药学服务模式,对于实验组采用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结合门诊药房人员安全防护评分、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评分及药品管理满意度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200例患者中,服务非常满意为124(62.00%),服务满意为68(34.00%),服务不满意为8(4.00%),服务总满意度为192(96.00%),门诊药房人员安全防护评分为90.52±2.04,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评分为89.84±1.80,药品管理总满意度为198(99.00%)。实验组患者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及药品管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门诊药方人员安全防护评分及服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评分,实现患者服务满意度的有效提升,保障药房人员安全防护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患者具有良好的药品管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门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针对复杂疑难的口腔疾病,如何高质高效、合理规范地进行综合诊疗一直是口腔医疗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oral multidisciplinary team,OMDT)为复杂疑难的口腔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和解决途径,是对传统口腔分科诊疗模式的有效补充,是口腔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外有关OMDT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和运行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提出狭义和广义OMDT的概念,并从实施目标、基本条件、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框架、制度保障、质量控制和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OMDT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构建规范、成熟、完善的OMDT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口腔医疗的整体水平。
简介:摘要湖北省及武汉市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最集中的疫区,疫情高峰期,几乎所有医院绝大部分医务人员都投入到抗击疫情中,普通诊疗基本停止。烧伤、创伤及伴基础疾病的各类慢性创面如糖尿病足等治疗难度较大,并有可能危及生命。如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这类患者救治,是亟待规范和完善的紧要任务。湖北省医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分会组织部分省内专家,结合相关指导文件及临床工作经验,对疫区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工作提出了推荐意见。主要内容包括疫区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工作中的人员防护、诊疗场所消毒、门急诊与住院管理、专科手术管理、人员管理、分级诊疗及转诊管理等。希望通过指导疫情期间烧伤与创面修复临床工作,避免不规范诊疗所致疫情扩散,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2月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治经过,搜集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转归。2例受者均为中年男性,分别在移植后11个月和12个月发病,均以中低热起病,伴咳嗽、乏力,胸部CT提示双肺靠近胸膜磨玻璃及斑片状渗出影,早期合并了不同程度肾功能及心功能不全。结果例1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减量应用,并增大了糖皮质激素用量;例2免疫抑制剂未减量,早期因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透析3次。2例均给予吸氧、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口服及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后临床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COVID-19受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其他人群无明显差异,但早期出现了肾功能和心功能异常。肾移植受者合并重型COVID-19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如何调整需要进一步探讨。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底我国首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根据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指南建议以及国内外最新发表的研究文献,本"专家意见"起草COVID -19疫情背景下小儿外科诊疗防控工作建议,着重于推荐COVID -19疫情期间,小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各级预防和控制措施,适用于国内外各级儿童医院和小儿外科机构的临床实践和医疗防护。
简介:摘要由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由此造成的医护人员感染并不少见。如何才能做到既满足临床骨科疾病的诊疗需求,又防止疫情的大肆蔓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依据骨科患者的暴露史和病情进行分级防控极为重要,为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暴露,保证医疗安全和降低防疫物资的消耗,将骨科患者分为三级(1、2、3级)六类(1A、1B、2A、2B、3A、3B)进行处理,为各级医院骨科开展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