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72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按治疗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维生素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对症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照组36例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1%;观察组36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根据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首先应观察患儿体征,对于有症状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使患儿尽快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临床研究对象选取哨点医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性食源疾病患者,共10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粪便、呕吐物进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病原菌检查。结果在参与研究的105例细菌性中毒患者中,引起致泻原因有14例为致泻大肠埃希菌、有1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7例为变形杆菌、有33例为副溶血性弧菌、有6例为沙门菌、有15例为志贺菌、有9例为蜡样芽孢杆菌;且在通过粪便、呕吐物以及肛拭子等不同方式进行病原菌检测时,粪便的检出率为47.62%,呕吐物的检出率为21.90%,肛拭子的检出率为30.48%,粪便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通过微生物检验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检出引起细菌性食源疾病的病原菌,提示某一地域食品中潜在的食品风险,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利的保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6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主要以自然咳痰为主,使用常规方式对患者实施痰液的留取,使用不同类的培养基,对患者痰液进行培养和分离。结果不同病原性细菌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所分离的结果也存在差异,观察组中,有5株为革兰阳性菌,28株为阴性菌群,4株为真菌。还有铜绿假单细胞菌和肺炎克雷伯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针对患者痰液当中的病原性细菌进行培养,可以将其当做药物敏感研究对象,从而帮助患者科学选择敏感抗菌物,最终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 80例在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儿,对患儿实施药敏试验和病原微生物检验,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 80例患者中将 72株病原菌检测出来,其中气单胞菌、弧菌属、志贺菌群及其他菌群分别为 15株、 30株、 20株及 7株,所占比率分别为 20.83%、 41.67%、 27.78%及 9.72%。检出的病原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及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较强。结论: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存在十分复杂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按照病菌的药敏结果和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恰当的抗生素进行合理选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疾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相关内容。方法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中心预防医学门诊收集的血、尿、呼吸道等分泌物标本,从中采集了140株非重复病原菌,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其临床检验结果。结果本次检验中,共采集了140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0株,所占比例42.86%,革兰阳性球菌80株,所占比例57.14%。常见菌种主要包含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等;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33.57%。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对微生物进行检验分析细菌的耐药性对于了解致病菌的详细情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当重视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通过了解细菌的耐药性情况有效控制感染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简介:【 摘要 】: 目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分析。 方法 :选择在我科室进行急性呼吸道传染治疗的病人共计 126 例作为本次调研对象,此次调查时间为 2018.5 至 2019.2 。将病人分为 2 组,每组 63 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控制与护理,实验组采用了针对性控制与护理。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 结果 : ( 1 ) 对比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得分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 P 值, <0.05 ;( 2 )对比组护理满意得分结果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 P 值, <0.05 。 结论: 在呼吸道传染病治疗中,可采取针对性感染控制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效果优异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85例,统计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传染途径,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在本组患者中,其疾病主要以流行性感冒(37.65%)为主,其次为肺结核(24.71%)、麻疹(17.65%)以及水痘(11.76%),分别是由流感病毒、结核杆菌、麻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在临床症状上,发热(95.29%)和呼吸急促(84.71%)的发生率最高,其他症状则根据不同病原体及疾病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结论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其主要是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所致,症状以发热、呼吸急促为主,在治疗中可在抗菌抗病毒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关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则可以从传染源、传染途径以及易感人群三方面着手,以全面提高其防治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中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行微生物检验的 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在微生物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对比两组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分析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P< 0.05);两组共 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 25份为血标本、 37份为尿标本、 34份为痰标本、 31份为粪标本,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其检验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为 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为 25.98%;储存不当,占比为 22.04%;延误送检,占比为 11.81%。结论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有直接影响,临床上应加强对微生物标本采集环节的重视程度,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