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识别、区分以及明确人体内各部位微生组的生物学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2007年发起了人体微生组学研究计划。经过10余年推进,该计划显著提升了人们对包括呼吸在内的多个微生组学与健康、疾病间关系的认识,纠正了"下呼吸无菌状态"观念。正常情况下微生群体通过内部相互制约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使微生和宿主处于共同受益状态,打破该平衡则导致疾病发生、发展。慢性气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为代表的慢性气疾病是我国最为常见、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慢性疾病。本文罗列了多种慢性呼吸疾病背景下气微生组学的变化特点,以及"肠-呼吸微生轴"相互作用,并探讨以调控肺微生组学为切入点,开发呼吸慢病新型治疗药物及方法的可能性。

  • 标签: 慢性呼吸道疾病 微生物组学 肺肠轴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呼吸微生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呼吸微生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呼吸微生与多种疾病紧密相关,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本文通过对呼吸微生菌群组成和呼吸微生与人体疾病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综述。

  • 标签: 呼吸道微生物,疾病表现类型,结论与展望
  • 简介:摘要正常健康儿童的下呼吸并不是无菌的,而是存在微生群的。这些微生群与儿童共生,在营养吸收、维生素合成、外源物质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发挥作用,维持儿童下呼吸的健康。同时,下呼吸微生群紊乱可能会导致某些下呼吸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通过综述下呼吸微生群来源及检测方法、健康儿童下呼吸微生群的特点以及儿童下呼吸微生群与下呼吸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更精准地诊治儿童下呼吸疾病提供帮助。

  • 标签: 儿童 下呼吸道 微生物群
  • 简介:摘要人类呼吸定植着微生群落,近年高通量DNA测序技术颠覆了肺部无菌的传统认识,实际上肺部是有细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肠道与呼吸微生群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称为"肠-肺轴"。肠道微生群可以影响肺部免疫,肺部炎症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群并引起疾病。对"肠-肺轴"的深入了解,使我们对黏膜免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呼吸微生群可能在宿主呼吸结构成熟、局部免疫形成和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儿童呼吸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近年围绕呼吸疾病方面,微生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人们试图应用微生导向疗法(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抗生素甚至疫苗)恢复疾病状态下呼吸微生群的健康动态平衡,这可能是未来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靶点。进一步设想应用"组学"如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宏转录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实验研究,更深入认识呼吸微生群对呼吸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更好地了解呼吸微生群的功能和因果关系。积极寻找具有抗炎特性的新型益生菌或微生群将是未来改善呼吸炎症的潜在候选方法;进一步发现具有免疫调节潜力的新型代谢物,纯化微生的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有希望的目标,本文就近年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呼吸道微生物群 呼吸道健康 临床应用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呼吸感染的病原微生检验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下呼吸感染患儿15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开展痰液标本培养,并进行药敏检测,观察检验结果。结果:革兰阴性菌115株,占比73.72%。多数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菌41株,占比26.28%,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比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比较敏感,而耐药性相对较高的为头孢类药物。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患儿呼吸感染的关键病原菌,需对其病原菌明确后选择最佳抗生素并在治疗中控制用量,以提高临床效果,防止患儿病原菌抗药性提高。

  • 标签: 儿童呼吸道感染 微生物检验 病原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下呼吸感染的微生学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到本院治疗下呼吸感染的患者3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微生学检验,而后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分析检验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30份送检标本中分离病原菌,阳性率为93.33%,其中17株革兰阴性菌,占比60.71%,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比21.42%,5株真菌,占比17.86%;治疗效果中显效22/30(73.34%)、一般              7/30(23.33%)、无效              1/30(3.33%)、总有效率29/30(96.67%)。结论:运用微生学检验方式对下呼吸感染诊断,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微生物学检验 结果 病原菌分布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不依赖体外培养的微生检测技术和下呼吸标本采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呼吸微生态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呼吸菌群多种多样,各部位之间存在高度同源性,但不同部位的优势菌群则又有所不同。作为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呼吸微生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抗生素、喂养方式、分娩方式等。另外,有大量研究已经发现呼吸微生态与各种呼吸疾病密切相关,呼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多种呼吸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呼吸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囊性纤维化等。现主要阐述呼吸微生态的组成、影响因素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对呼吸疾病的诊治及药物开发等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呼吸道 微生态 影响因素 呼吸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急性下呼吸感染的病原微生分布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1.4-2022.4期间收治的126例急性下呼吸感染患者,通过ELISA检验方式对患者痰液予以培养检验,判断患者病原微生分布情况。结果:126例患儿经呼吸分泌物培养,获得细菌共120株,其中格兰阳性菌、格兰阴性菌以及真菌数量分别为27/80/13株,所占比例分别为22.50%、66.67%、10.83%。分析导致患者发病的病原微生中主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检出菌株数量为94株,所占比例最高者为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肺炎支原体(MP)。结论: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急性下呼吸感染病原分布具有差异性,格兰阳性菌分布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格兰阴性菌分布较为平均,不受患者年龄因素影响。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分布以1岁以下儿童为主。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感染,可根据儿童年龄以及其致病病菌分布情况予以对症下药。

  • 标签: 儿童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微生物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医院门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护中正确佩戴口罩宣教工作进行分析,探讨口罩宣教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方法:针对我中心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门诊治疗的患者,并统计其中的呼吸疾病确诊病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在采取正确佩戴口罩宣教工作前后中心就诊的呼吸病例人数,用此来分析社区医院采用口罩防护宣讲工作的意义。结果:采用口罩防护宣讲工作后,中心的呼吸染疾就诊人数大大降低,由之前的平均每天40例就诊人数下降至平均每天20例。结论:采用口罩防护宣讲的工作策略后,有效的降低了人们通过呼吸产生交叉感染的患者概率,有助于疫情的防控和相关救助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医院 呼吸道感染 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获得性感染疾防治中微生检验的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择2021.3~2022.3某疾控中心收纳的患者样本150例,随机数字法施以分组,施以常规检验的75例患者分入对照组,施以微生检验的75例分入研究组,对2组的预防效果(发生率、感染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和对照组(26.67%)比较,研究组获得性感染疾发生率(5.33%)明显较低,P

  • 标签: 获得性感染疾病 微生物检验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检验中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3月-2021年6月我院各科室收集的致病菌300株,采用微生监测细菌耐药性。结果:经过生物检验后发现其中含有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及少量其他种类菌株,少量菌株忽略不计。不同类型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一,其中,检测出的菌株均对氨苄西林等药物耐药反应较高,对头孢他啶等药物耐药性反应较低。结论:开展临床微生检验中微生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够有效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指导,提升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检验中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效果。方法:针对600个病原菌进行研究。分析细菌占比率和细菌耐药性。结果:在所有细菌当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占比率排在前两位,占比率分别为24%和21.50%;在所有病原菌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据12.84%、87.16%的比例。同时,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92.93%、美罗培南为41.87%、头孢曲松为8.80%。均具有理想的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为92.21%,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67.63%,同样具有理想的耐药性。在耐药性的对比上,差异明显(P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检验在诊断小儿上呼吸染疾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小儿上呼吸染疾患者共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细胞检验,对比血细胞检验的结果差异。结果:2组病人行血细胞测定,并对两组进行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统计。观察组血红蛋白[(182.61±29.84)g/L]、红细胞比容[(69.62±9.31)%]、白细胞计数[(13.12±3.61)×10~9/L]水平,对照组分别是(129.82±11.62)g/L、(46.15±5.54)%、(6.52±1.2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儿童发生上呼吸感染,血细胞的升高和儿童的病情发展息息相关,其指标的改变可以反映儿童的病情,因而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早期鉴别上呼吸感染,作为临床医生用药的有效依据。

  • 标签: 血细胞检验 诊断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对高原牛呼吸疾病展开了剖析,结合疾病的概述、发病机制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影响等进行分析,为关注这一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高原牛 呼吸道疾病
  • 简介:摘要:本文对高原牛呼吸疾病展开了剖析,结合疾病的概述、发病机制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影响等进行分析,为关注这一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高原牛 呼吸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检验在诊断小儿上呼吸染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感染患儿50例以及健康儿童50例,其中上呼吸感染患儿为研究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接受血细胞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组儿童血细胞水平包括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根据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单项以及联合指标检测阳性的情况并对比单项指标以及联合指标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研究组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指标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综上所述,血细胞检验在诊断小儿上呼吸染疾中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通过血细胞指标可以准确有效判断患儿的病情发展状况,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血细胞检验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即使经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HIV感染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仍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关于呼吸微生在HIV感染者中发挥的作用,目前研究还很不充分。本综述旨在通过概述呼吸微生在HIV感染者中的相关研究,尤其关注肺功能改变、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等方面,以期对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HIV 呼吸道 微生物组学 代谢组学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作者: 钟毓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02
  • 出处:《健康世界》2021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合江县中医医院,四川合江646200
  • 简介:目的:讨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在呼吸染疾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入选100呼吸感染患者主要于2019年7月-2020年11月接受病情诊疗,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而后观察检测结果。结果:100例患者中痰培养检测中正常菌种、未见细菌生长及病原菌分别有28例、6例、66例。66例病原菌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混合菌感染及真菌感染分别有18例、5例、15例、28例。不同病原菌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菌群以及未见细菌生长患者,P<0.05;不同类型病原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类型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白假丝酵母菌及烟曲霉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真菌类型,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可有效为临床诊疗此病提供科学依据,建议推广。

  • 标签: 呼吸道感染;血清降钙素原;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呼吸传染病特点,更好的指导呼吸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从2021年1月-12月上报的呼吸传染病患者中抽取150例纳入研究,对呼吸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予以总结,给出呼吸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150例患者中呼吸传染病类型较多,其中以流行性感冒(52.00%)、肺结核(22.67%)为主。不同呼吸传染病存在明显的年龄、职业特点;流行性感冒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以冬季为主(57.69%)。结论:呼吸传染病类型较多,需要结合不同人员的年龄、职业特点,针对性采取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依靠多种措施相结合,提高呼吸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

  • 标签: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特点 预防 控制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