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皮肤交感反应(SSR)和R-R间期变异度(RRIV)检测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特征。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医的发作间期的VM患者和同期健康人群,对其进行SSR、RRIV检测,记录各项参数,包括SSR潜伏期、SSR波幅、平静呼吸时RRIV(R%)、深呼吸时RRIV(D%)、深呼吸与平静呼吸的RRIV差(D%-R%)、深呼吸与平静呼吸的RRIV比值(D%/R%),分析VM患者与对照组各项参数的差异性以及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3例VM患者,男12例,女61例,年龄(46±13)岁;健康对照组36名,男6名,女30名,年龄(46±7)岁。73例VM患者检测SSR异常38例(52%)、RRIV异常17例(23%),SSR与RRIV均异常11例(15%)、SSR或RRIV异常44例(60%)。VM患者下肢SSR潜伏期[(1 719±289)ms]较健康对照组[(1 500±349)ms]长(P=0.001)、上肢SSR波幅[1.6(0.8,3.0)mV]较健康对照组[2.6(1.8,4.2)mV]低(P=0.006)。VM患者上肢SSR波幅、R%、D%与年龄呈负相关,rs分别为-0.311(P=0.007)、-0.237(P=0.043)、-0.263(P=0.024);VM患者SSR下肢较上肢潜伏期[(1 719±289)ms比(1 244±185)ms]长(P<0.001)、波幅[0.8(0.3,1.7)mV比1.6(0.8,3.0)mV]低(P<0.001);上肢SSR潜伏期与下肢SSR潜伏期呈正相关(r=0.436,P<0.001),上肢波幅与下肢波幅呈正相关(rs=0.456,P<0.001),D%与R%呈正相关(rs=0.357,P=0.002)。结论VM发作间期的自主神经病变特征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失衡以交感神经功能受损为主。
简介:摘要文章旨在探索八段锦对自主神经调节的特点。采用受试对象20名,其中冠心病患者10名,非冠心病患者10名。通过对两组受试者12周前后安静时和习练后的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的分析,可看出八段锦的习练可使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调节趋于平衡,有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
简介:目的:对比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T2D)患者空腹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异性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T2D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AE组,n=16)、抗阻训练组(RT组,n=14)和安静对照组(RC组,n=14),以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5)。AE组进行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RT组进行8周渐进性抗阻训练,RC组和NC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安静空腹时和OGTT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结果:实验后,空腹状态下,AE组TP、nHF和BRS高于运动前(P﹤0.05),nLF和LF/HF低于运动前(P﹤0.05);OGTT后,各组TP、nLF和LF/HF均较空腹时显著性增加(P﹤0.05),nHF显著性下降(P﹤0.05),AE组和RT组nLF、LF/HF和nHF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运动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RT组的变化幅度高于AE组(P﹤0.05)。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对T2D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氧运动可改善空腹时的自主神经功能,而两种运动方式均可改善葡萄糖负荷时的自主调制反应,但抗阻训练的效果优于有氧运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喉返神经保护措施的临床手术效果,对甲状腺手术中采取喉返神经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和方式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肉眼识别和神经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12月我院共有1664例患者实施甲状腺手术,其中,1447例单纯实施术中喉返神经肉眼识别保护,其余217例复杂的甲状腺手术实施术中喉返神经监测联合肉眼识别保护。结果喉返神经顺利识别共计1417例(所占比例为85.16%),确认的时间为(3.56±1.27)min;其余30例行常规识别未找到喉返神经,未应用喉返神经监测,术中仔细解剖确认的时间延长至(17.01±5.49)min;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为23例,术后2周内得以恢复的为15例。神经监测辅助联合肉眼识别下,喉返神经的识别率高达100%,确认的时间为(2.17+0.68)min,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为4例,术后2周内得以恢复的为3例。全部暂时性喉返神经的损伤均在术后1个月内得以恢复,不存在持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结论常规肉眼识别能够有效地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却无法满足复杂的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保护的需要,但是神经监测联合肉眼识别能够显著提高喉返神经的识别率。
简介:论文摘要: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幼儿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性发展水平,对生活中的危险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不能遇见行为的后果,极易发生意外伤害。以户外活动环境中的安全教育为落脚点,通过安全主题课程、过渡环节、生活教育和情境演练等多种方式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从“我需要保护”到“我能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的转变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保障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显微神经外科术前计划中神经外科专科医生通过3D-Slicer软件自主构建脑干纤维束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1例脑干区域病变住院患者DCIOM格式影像学资料并导入3D-Slicer软件系统由神经外科专科医生自主构建纤维束,分别生成二维部分各向异性(FA)图、方向编码彩色(DEC)图及三维纤维束示踪图,构建术前虚拟病理解剖影像系统,了解肿瘤与脑干纤维束的三维病理解剖关系,制定精确的手术入路,术前模拟手术步骤。结果全部病例均由神经外科专科医生自主重建脑干纤维束,利用自主构建的的三维虚拟影像进行手术计划的制定,尽量避开脑干纤维束操作,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神经内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所有手术,31例病例均在避免损伤纤维束的前提下达到全切或者次全切肿瘤,术后新发脑干纤维束损伤症状轻微,术后3个月随访31例患者未见明显脑干纤维束损害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31例患者亦未见明显脑干纤维束损害症状。结论由神经外科专科医生自主构建脑干纤维束可精确地、有的放矢地重建脑干纤维束的走形,可更加精确地了解肿瘤与脑干纤维束的三维病理解剖关系,更加合理地制定手术计划,确定"相对安全区"位置,选择最优手术入路,以最大限度避免损伤脑干纤维束达到肿瘤次全或全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的临床表现、下尿路功能障碍及排尿相关的脊髓神经通路病变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1至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CP/CPPS患者,描述患者下尿路、下消化道和躯体疼痛症状、尿动力学指标及用MRI评估脊髓神经病变和盆腔脏器的形态改变,分析脊髓神经通路病变与下尿路功能障碍、下消化道功能障碍和疼痛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126例,年龄[M(Q1,Q3)]为41(31,53)岁,病程2(1,20)年。患者存在下尿路功能障碍症状126例(100.0%),下消化道症状72例(57.1%),合并复杂多变的躯体疼痛症状88例(69.8%)。MRI显示,颈椎椎间盘中央型突出(126例,100.0%)常伴随脊髓内脏传出神经通路区域的缺血性改变(82例,65.1%),腰椎椎间盘中央型突出(65例,51.6%),骶神经根囊肿(97例,77.0%),以及盆腔内含平滑肌脏器的形态改变如膀胱壁增厚(91例,72.2%)、精囊扩张(70例,55.6%)、乙状结肠/直肠异常扩张(59例,46.8%)等。结论CP/CPPS患者具有下尿路症状、下消化道症状和躯体疼痛共存的特点。多个系统功能障碍共存,结合排尿相关的脊髓神经通路病变高发等特点,提示脊髓神经通路病变在其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