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均进行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V)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结果本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NCV异常率36.3%,SSR异常率58.8%,其中SSR潜伏时延长异常率高,且下肢神经病变程度较上肢严重。结论联合采用NCV、SSR检查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耳穴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活动平衡信心量表中文版(ABC)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测定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潜伏期和波幅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研究组各维度DH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6.13~20.62,均P < 0.001),ABC评分[(87.90±6.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55±8.73)分](t=3.10,P < 0.05),HAMA评分[(7.85±1.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0±2.49)分]((t=8.43,P < 0.001);研究组SSR起始潜伏期值[(1.95±0.27)ms]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21)ms],而SSR波幅值[(1.49±0.15)mV]显著低于对照组[(1.70±0.22)mV](t=4.73、4.04,均P < 0.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0%(0/55)]显著低于对照组[10.9%(6/55)](χ2=4.40,P < 0.05)。结论耳穴埋豆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头晕症状,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特点,并评价两者在PS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HAMD评分>18分的卒中患者57例,分为轻中度抑郁组(<24分)和重度抑郁组(>24分),50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比较各组SSR、SLSEP结果.结果1.正常组SSR异常率12.0%,SLSEP异常率2.0%;PSD组SSR异常率73.7%,SLSEP异常率61.4%,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SD组两者的异常吻合率为83.3%(35/42).2.PSD组SSR及SLSEP各波平均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3.亚组分析显示重度抑郁组SSR及SLSEP各波平均潜伏期较轻中度抑郁组延长,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SD患者SSR及SLSEP明显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PSD患者的诊断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关键词卒中后抑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Hamilton抑郁量表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29-02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区域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对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格中的奇偶序号规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照射区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观察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肤状况,统计皮肤反应发生率、损伤程度以及发生皮肤损伤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科护理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并观察这些方法对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00例皮肤过敏反应患者,通过了解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并进行过敏原检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果:大部分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皮肤过敏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整体较高。少数患者对治疗效果、护理质量和护士服务表示不满意,这可能与个体差异、过敏程度、护理方法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关。对于瘙痒程度,92%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红斑消退,85%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水疱干涸结痂和糜烂面愈合,75%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了解过敏源、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护肤品以及给予药物治疗等护理方法对皮肤科护理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科护理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并观察这些方法对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00例皮肤过敏反应患者,通过了解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并进行过敏原检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果:大部分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皮肤过敏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整体较高。少数患者对治疗效果、护理质量和护士服务表示不满意,这可能与个体差异、过敏程度、护理方法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关。对于瘙痒程度,92%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红斑消退,85%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水疱干涸结痂和糜烂面愈合,75%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了解过敏源、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护肤品以及给予药物治疗等护理方法对皮肤科护理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