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d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ofDailyLiving,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shworth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浮针配合电针可明显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配合电针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

  • 标签: 针刺疗法 电针 中风 并发症 偏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痉挛肌治疗仪对偏瘫患者足内翻的影响。方法60例足内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踝关节临床痉挛指数(CSI)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SI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D608型痉挛肌治疗仪对偏瘫患者足内翻的异常模式有改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足内翻 痉挛肌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6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15天后比较两组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间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天后,观察组SDS得分低于干预前得分(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的状态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小腿痉挛大都是由于剧烈运动,尤其是短距离赛跑、柔道、游泳、马拉松等较容易引起。但是在疲劳之时或远足回来就寝之时也会发生。痉挛时小腿会宛如铁一般硬直,尽管你用力拉也难以拉直,而且会感到痛苦难当。

  • 标签: 小腿 穴位 治疗 剧烈运动 短距离 马拉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麻醉期并发支气管痉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8例围麻醉期并发支气管痉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处理方法。结果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与麻醉用药不当有14例,浅麻醉下操作诱发4例。经抢救处理,18例病人病情缓解完成手术,预后良好。结论术前做好麻醉危险因素的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良好的呼吸管理,是降低术中并发支气管痉挛发生率的重要措施,能有效提高围术期安全。

  • 标签: 麻醉 支气管痉挛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喉痉挛是一种防御反射。硫喷妥钠麻醉、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可使咽喉部应激性增高;浅麻醉下对咽喉部的直接刺激如乙醚浓度突然增高、分泌物和手术操作刺激或是远隔部位的刺激性反射,均可诱发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在麻醉过程和手术后均可发生,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气道变窄,通气阻力骤然增加,呼气性呼吸困难,终致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并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目的讨论麻醉并发喉与支气管痉挛的处理。方法对手术患者进行预防与紧急处理。结论处理原则是消除诱发原因,解除呼吸困难,包括吸除咽喉部异物、加压吸氧或药物治疗。

  • 标签: 麻醉并发喉与支气管痉挛 处理
  • 简介:摘要头针因其在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的特殊疗效备受临床针灸医生的亲睐,其作用机理亦受到普遍关注。患侧肢体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一,过高的肌张力直接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痉挛状态伴有疼痛还影响病人睡眠,情绪及精神心理状态1。因此偏瘫的恢复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是中风恢复期治疗的主要内容及难题。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头针治疗中风肢体痉挛较体针疗效明显16-17。

  • 标签: 头针 中风肢体痉挛
  • 简介:偏瘫肩痛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20%~80%之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偏瘫侧肩痛,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多发生在上肢活动时,如穿衣和肩上举,会影响康复训练、日常生活和护理。疼痛有时也发生在休息时,甚至影响睡眠。严重者疼痛范围已不局限在肩部,可至手腕和手指,引起更大的痛苦。

  • 标签: 偏瘫肩痛 康复治疗 肩关节活动受限 疼痛范围 临床表现 上肢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为减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2010年至今由门诊收治入院,经临床医生确诊为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共60例,按入院单双日机械分为两组,即功能康复计划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每组30例,采用两种不同康复护理经4周后观察两组患肢肌力与正常肢体肌力进行标准对照是否有差别。结果经整理资料,绘制成表,用构成比来阐明其肢体康复的规律性。结论康复计划护理是按预期肢体功能目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训练,故对促进肢体康复有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康复 计划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医疗单位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以及并发症防治的治疗方案及综合性康复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病情稳定,肢体功能有了较好的改善,有2例出现肺内感染,1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对症治疗后较好转。结论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5例冠状动脉痉挛(corconaryarteryspasn,CAS)患者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特点,结合冠状动造影(CAG)结果,对比分析CAS患者的临床特点,正确诊断CAS,,及时给予钙拮抗剂、硝酸酯类等药物,从而解除CAS,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痉挛 心电图 冠状动造影 钙拮抗剂 硝酸酯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脑血管痉挛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医中药辨证治疗,42例),对照组(西医对症治疗,30例),疗程30d后评定疗效及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63.33%。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中药治疗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中药 辨证施治 脑血管痉挛性 经颅多普勒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推拿在面肌痉挛治疗中的影响,以确定在治疗面肌痉挛时,是否配合推拿治疗。方法将6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电针、红外线、穴位注射加推拿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电针、红外线、穴位注射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面肌痉挛治疗中加入推拿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面肌痉挛 推拿 电针 红外线 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医辩证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选取入组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56例,辩证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对比治疗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脑血管痉挛性的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 辩证施治 脑血管痉挛
  • 简介:目的:探索制作稳定且成功率高的大鼠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模型。方法:分别运用文献报道的电损毁内囊法及线栓法制备大鼠脑卒中痉挛模型。结果:电损毁内囊法造模失败,且在改变内囊定位、减小电流量及刺激时间后动物死亡率仍然为100%;线栓法造模存活动物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评分、肌张力评分均符合要求,成活率为80%。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模型较稳定,且成功率高,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线栓法 电损毁内囊法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成人偏瘫的最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病,其次是脑外伤,在恢复期由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而避免发生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是高质量的护理,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体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方面得到逐渐恢复,这就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有计划地进行长期高质量的护理。

  • 标签: 偏瘫 恢复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方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进行对比得出康复效果。结果早期康复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康复护理训练是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康复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