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颧骨颧弓为颌面部骨折好发部位。颧骨颧弓骨折骨块移位和缺损可致明显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咬合紊乱,复视及失明等功能障碍,如合并颅脑伤,重者危及生命。因而,颧骨颧弓骨折治疗目的是恢复其生理功能及面容美观。我院近年来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病例,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坚固内固定 微型钛板 颧骨颧弓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收上颌前牙时,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稳定.方法选取因上颌前突而行拔牙矫治患者7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4例,均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技术收上颌前牙.对其中14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于上颌5、6间颊侧植入种植钉,对另14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于6、7间颊侧植入种植钉.比较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松动率.结果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松动率比较,位于上颌5、6间颊侧植入组,松动率为23.38%,位于6、7间颊侧植入组,松动率为6.74%,前者松动率高于后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收上颌前牙时,植入于上颌6、7间颊侧,种植钉稳定优于植入于上颌5、6间颊侧。

  • 标签: 种植钉 内收前牙 稳定性 松动率
  • 简介:目的:创建羊髁突囊B型骨折并同期行坚强固定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髁突囊骨折固定术后愈合情况。方法:12只6个月龄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只,一侧关节手术造成髁突囊B型骨折并用两孔钛板+钢丝固定,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3、6个月各处死6只,术后即刻及3、6个月行螺旋CT扫描,手术前和处死前测量实验动物体重和最大开口度,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术后3、6个月体重和术前体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术前及术后3、6个月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最大开口度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显示骨折固定良好,固位钉稳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髁突囊B型骨折后施行恰当坚强固定术,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髁突囊内骨折 颞下颌关节 坚强内固定
  • 简介:以AO技术为代表坚强固定技术已经成为口腔颌面部骨折重要治疗方法。随着材料学及生物力学发展,固定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本文结合坚强固定规范化应用,介绍了颌骨骨折固定技术历史发展,并结合现代AO技术要求,总结了近年来骨折生物学固定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 标签: 颌骨 骨折 AO技术 BO原则
  • 简介:一场关于矫正结果长期稳定"正畸拳击赛"傅民魁1994年7月13-14日,作者应邀参加了日本亚历山大矫正技术研究会成立10周年在大阪举行学术会议,会上邀请了美国R.G.Alexander及R.M.Little教授,作"有关矫治结果长期稳定相...

  • 标签: 傅民 下切牙 拔牙矫治 矫正技术 牙弓 口腔正畸科
  • 简介:目的:研究全口义齿排牙后牙不同倾斜角度对义齿稳定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模型,参照丸森贤二分类法分别采用Monson型排牙法、anti-Monson型排牙法及flat型排牙法进行后牙区排牙,以lcm厚橡胶垫在患者口内做咀嚼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上颌义齿后牙排牙角度始终是Monson型排牙法最稳定,flat型排牙法和anti-Monson型排牙法不稳;下颌义齿后牙排牙角度应根据牙槽嵴形态选择不同排牙法;结论:全口义齿后牙区排牙时,倾斜角度不同对义齿固位与稳定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全口义齿 后牙 倾斜角度 稳定性
  • 简介:目的研究安氏Ⅱ^1类人群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动态咬合接触情况,探讨牙尖交错位稳定、肌位一牙位一致性(平衡性)及其相关牙胎形态因素。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安氏Ⅱ^1类受试者进行检查,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动态骀接触情况,在模型分析牙殆形态,利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牙尖交错位骀力中心点与中线垂直距离、左右侧殆力差值及骀接触点数目在三次重复测量中均无显著差异;②肌位牙位不调与否两组间在上下牙弓后段宽度上存在差异;③两组间在Spee曲线深度、Spee曲线流畅性、磨牙近远中向指数等垂直向及矢状向指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类人群具有一定牙尖交错位稳定;肌位牙位一致性与牙弓后段宽度协调性有关,而与该人群垂直向及矢状向牙殆形态异常无关。

  • 标签: 接触 T-ScanⅡ肌接触位 牙尖接触位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骨性开[牙合]15年后骨性以及牙性变化。方法本研究样本为10例成年骨性开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上颌采用了LeFortI型截骨术,下颌采用了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选择患者在正畸治疗前(T1)、治疗后(T2)以及正颌手术后平均15年(T3)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双颌手术矫治骨性开雅15年后,虽然骨骼出现了一定程度复发,但是前牙覆雅基本稳定。结论双颌手术和正畸联合治疗是矫治骨性开骀行之有效方法。

  • 标签: | 长期稳定性 正畸一正颌手术联合矫治
  • 简介:目的:比较下颌全口义齿软衬后不同牙尖斜度条件下义齿基托组织面位移情况,分析牙尖斜度对软衬后义齿稳定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选择标准无牙下颌牙槽嵴模型为实验对象,建立无牙下颌和软衬全口义齿有限元模型,采用双侧后牙垂直加载,牙尖斜度选取0°、10°、15°、20°、25°、30°,对义齿基托组织面位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30°不同牙尖斜度各组间垂直向位移差异无显著性;(2)不同牙尖斜度水平向位移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0°与10°最小;(3)加载后不同牙尖斜度软衬模型义齿软衬层组织面与黏膜表面始终贴合.结论:全口义齿牙尖斜度在0°-30°之间时,软衬材料可以较好适应不同牙尖斜度,水平向动度以0°与10°最小.

  • 标签: 义齿 全口 下颌 稳定性 软衬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2种调拌方式(人工,机调)下,2种藻酸盐印模材(金玛克专用,普通藻酸钾)精度变化。方法:按调拌方式和印模材种类分4组:A组为自动调拌机调拌金玛克印模材;B组为自动调拌机调拌藻酸钾印模材;C组为人工调拌金玛克印模材:D组为人工调拌藻酸钾印模材。采用特制金属模具取模后灌注石膏模型,再测量模型尺寸变化差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机调2种印模材精度均好于人工调拌组;而金玛克专用印模材在机调组中精度好于普通藻酸钾印模材;人工调拌下金玛克印模材与普通藻酸钾印模材精度差值差别并不显著。结论:使用自动调拌机调拌印模材精度优于人工调拌,而以专用印模材精度最高。

  • 标签: 藻酸盐印模材料 调拌 精度
  • 简介:牙髓治疗主要目标是清除根管内微生物,预防根管再感染。但是,感染根管内存在多种细菌.由于解剖复杂性难以完全清除。除机械预备之外.根管;中洗是根管消毒重要步骤。由于传统冲洗剂在一些情况下效果较差.其替代品如氯己定(洗必泰.CHX)所受关注日益增加。CHX是一种广泛使用医用消毒剂,抗菌谱广,作为根管冲洗剂与根管内封药时具有同等抗菌效果。它还具有缓释抗菌效应等特性。本文介绍了CHX化学、药学及抗菌性能,另外,还对其临床应用及对牙髓治疗中使用CHX不同观点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抗菌 氯己定 消毒 冲洗 药效持久性
  • 简介: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complexfractures,ZCF)是颌面部常见骨折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随着"功能与外形双项标准"提出,颧骨复合体骨折开放治疗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对颧骨复合体骨折规范治疗做一简述。

  • 标签: 颧骨复合体骨折 骨折固定 复位
  • 简介:近年来,微螺钉种植体作为能够提供最稳定强支抗而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就微螺钉种植体能否形成骨结合及其稳定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 正畸支抗 骨结合 稳定性
  • 简介:目的:利用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研究种植体不同螺纹螺距因素对初期稳定影响。方法:利用Pro/E软件、Hypermesh软件及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四类种植体即刻负载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3种螺纹螺距(0.8mm、1.6mm、2.4mm)在分别垂直和水平加载时,对种植体初期稳定影响。结果:对不同螺纹螺距种植体来说,垂直加载和水平加载时0.8mm螺距螺纹种植体微动最小,2.4mm螺距螺纹种植体微动最大。结论:螺纹螺距对垂直相对位移有影响,对水平相对位移影响不大。随着螺距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向载荷抵抗力减弱。水平加载时,螺纹螺距对颈部微动影响不明显。

  • 标签: 种植 螺纹型牙种植体 即刻负载 三维有限元 微动 初期稳定性
  •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CT评价下颌骨髁突囊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影像学效果。方法:对2002-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就诊经冠状CT诊断为下颌骨髁突囊骨折病例183例(242侧),进行不同治疗方法(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影像学评价。结果:非手术治疗组94例127侧髁突中,48例64侧有3个月以上随访CT,其中发生错位愈合或改建41例52侧,占81.2%;继发关节强直7例12侧,占非手术治疗9.4%。手术治疗组89例115侧髁突术后CT显示,81.7%髁突达到解剖复位,13.9%接近解剖复位,4.3%复位欠佳。35例48侧有术后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髁突骨折愈合良好32例44侧,占91.7%;钛板位置过高2例3侧,占6.2%;髁突骨质吸收、取出钛板1例1侧,占2.1%。结论:冠状CT对髁突囊骨折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作用。非手术治疗髁突囊骨折大部分发生错位愈合或改建,少数形成关节强直;手术治疗可以恢复髁突解剖形态,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下颌骨 髁突 囊内骨折 冠状CT
  • 简介:目的:比较3种不同程度萎缩性无牙颌下颌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及其效果。方法:构建不同程度萎缩性无牙颌下颌骨体部骨折治疗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相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段位移改变以及钛板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下颌骨Ⅲ度萎缩,采用1块2.0mm4孔钛板在下颌骨上缘进行固定,其骨折处移位较其余6种工况明显增大;相同萎缩程度下颌骨,采用重建板固定比采用其他固定方式骨折断端位移明显减少。Ⅲ度萎缩下颌骨采用小型钛板固定,钛板所受应力分别接近及超过钛板屈服极限。结论:对于Ⅰ度萎缩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病例,下颌骨外侧双板固定以及下颌骨下缘重建板固定均能取得较为满意固定稳定,对于Ⅱ及Ⅲ度萎缩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病例,下颌骨下缘重建板固定可以获得更好固位稳定

  • 标签: 老年人 下颌骨骨折 生物力学分析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评价锥体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影像改变,探讨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牙合)面畸形患者髁突骨改变稳定.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2年初诊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咬合紊乱/牙(牙合)面畸形且有半年/1年追踪资料患者共113例,其中103例为双侧病变,10例为单侧病变,共计216侧关节,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0.6±6.0)岁.获取CBCT影像资料评估随访半年和/或一年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初诊时髁突表面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25.6%,一年后为2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45.6%,一年后为2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髁突表面光整者,骨质较为稳定.相反,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内骨改变进展可能性较大,一年后骨质趋向稳定.

  • 标签: 锥体束CT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髁突骨质
  • 简介:目的对下颌前突骨性Ⅲ类错He畸形合并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例,通过不拔牙矫治建立稳定咬合关系,消除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改善面部美观。对象与方法一男性少年曾被建议正颌手术治疗。现舌体较大并运动异常,舌系带短,双侧咀嚼肌活动失衡,腭扁桃体肥大及牙弓狭窄。由此引起He干扰造成下颌偏斜。后牙临床冠短导致He平面和Spee曲线异常。结构和功能不对称对关节形态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矫治目标是扩大牙弓并促上颌向前下生长。通过固定矫治器直立后牙重建功能He平面,结合舌弓或上颌扩弓导板,解除He干扰。结果下颌矫正到合适位置,B点后移,功能He平面重建,建立了基本正常覆He覆盖。后牙达到良好尖窝咬合关系。A点前移,有效地改善了颌骨及牙齿咬合关系。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治疗过程中和治疗肌功能训练及牙齿正位器戴用利于通过调整舌活动空间大小、舌体位置和功能建立良好口周环境、调整口周肌肉活动以及建立正确呼吸习惯,这些是能够维持长期咬合稳定重要因素。

  • 标签: 严重下颌前突骨性Ⅲ类错He 非手术疗法 不拔牙 矫治 咬合关系 长期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手术矫正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患者术后上颌骨稳定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34例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均行改良LeFortⅠ型截骨术前徙上颌骨,其中29例患者同期行BSSRO和/或颏成形术,术后随访时间≥12月.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测量齿槽座(A)点、后鼻嵴(PNS)点、∠SNA变化.结果34例患者术后1年以上(平均19个月)水平向复发率为(20.10±18.09)%;垂直向复发率为(34.78±32.89)%.∠SNA术前平均为77.9°,术后即刻为82.3°,术后1年以上为81.4°.水平向复发率与上颌骨前徙量无相关性(P>0.05),但垂直向复发率与上颌骨下移量呈正相关性(P<0.05).通过对15例连续随访患者资料方差分析提示,上颌骨术后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结论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前徙术后具有一定程度复发,其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垂直向复发率与颌骨下移量成正相关.

  • 标签: 正颌外科 唇腭裂 上颌前徙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