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梧州市部分职工、干部28745人进行鼻咽癌血清学筛查.发现早期鼻咽癌病人。方法:应用免疫酶法测定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结果:(1)EB病毒VCA-lgA抗体阳率4.00%,在阳性者中检出鼻咽癌病人36例,其中16例为放疗后病人。新确诊20倒,早期19倒;晚期1例.早诊率为95.00%。(2)阳性人群、新确诊和经放疗后病人的抗体GMT分别为11.37、52.78、23.79。(3)放疗后病人的抗体GMT23.79较放疗前146.80低六倍.而生存期<5年、>5年、≥l0年者.其GMT分别为45.95、19.95、13.19。结论:结果表明在人群中进行鼻咽癌血清学筛查可以检出鼻咽癌和早期病人,同时提出能否根据抗体滴度的变化,作为临床判断鼻咽癌病人预后预测病情的指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行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的6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中晚期肺癌患者卡氏评分(KPS)、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KPS评分高于心理干预前,PL、SAS、SD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语言交流、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77%(59/65),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的55.38%(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及行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肿瘤患者的整体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但他们(尤其是接受姑息性手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庭看护的心理问题往往被临床忽视。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看护的心理问题常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恐惧以及失落感。他们目睹亲人罹患癌症并接受包括手术在内的各种治疗与护理的全过程,经历像钟摆一样反复的大悲大喜的复杂情感。因此,护士不仅要护理患者,也要重视对主要家庭看护者的评估,给予同样支持和帮助,以提高看护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对患者的家庭护理质量。作者借助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隆巴迪癌症中心姑息治疗部TamiBorneman等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姑息性手术的家庭看护的一项调查研究报道来诠释上述论点。
简介:目的:观察参麦针和心理干预在老年肺癌临终期内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命的意义。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静滴参麦针每天40mL.连续10d,同时接受心理干预和用EORTCQLQ—C30问卷进行生命质量测试,每三天一次,患者进入浅昏迷后自行终止。B组为自动放弃临终治疗并愿意接受上述方法的生命质量测试。用时序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两组患者同时接受止痛、止血、支持等对症处理。结果:A组EORTCQLQ—C30问卷评分明显高于B组,以健康自我评价和社会人际关系为显著,表明A组生命质量高于B组。A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比B组延长。家属对该方案的治疗非常满意。结论:参麦和心理干预治疗老年肺癌,延长寿命可提高生命质量。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抑郁患者的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特点及二者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筛选65例乳腺癌抑郁患者,与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作对比;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EventScale,LES)、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StyleQuestionnaire,DS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乳腺癌抑郁组患者在LES中的总得分及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DSQ显示乳腺癌抑郁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而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方式.结论乳腺癌抑郁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及其所采取的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