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步常脑心通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力衰竭恢复期患者疗效观察,减轻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及临床指标的观察。方法选择40例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THA)心功能分级Ⅱ-Ⅵ级,即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心功能分级上无差别。A组给予一般纠正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B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步常脑心通及心理干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监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及,心脏指数(CI)结论治疗组治疗前后测定,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P<0.05)。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气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气变化机制,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进入实验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动脉血气分析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记录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及其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变化,采用GOS评分表对患者近期预后(出院时)进行评定,利用统计学分析血气分析结果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低氧血症(Pa02<60mmHg组)影响患者预后,与氧分压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碱失衡(pH<7.35/pH>7.45组)影响患者预后,与pH值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时间早晚影响患者预后,缺氧24小时后气管切开组与24小时内气管切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后患者pH值、PaO2、PaCO2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与气管切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PaO2、SpO2指标改善,与机械通气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性碱中毒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酸碱失衡类型。结论1.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关系密切。2.气管切开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并影响预后。3.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并影响预后。4.血气分析可有效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并影响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提高治疗高血压疗效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针刺加药物)53例,对照组(单纯药物)53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血浆神经肽Y(NPY)的变化。结果降压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NPY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NPY实现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通过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实验综合评价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左心功能,记录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CHF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CHF组各亚组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HF组组间两两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08,P<0.01)。2.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992),与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呈负相关(r=-0.756),左室射血分数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呈正相关(r=0.989)。结论测定血浆BNP水平,结合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有助于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组和缬沙坦组。同时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组采用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口服治疗。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组和缬沙坦组患者的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组治疗后血压与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控制优于单用缬沙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