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帕金森病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使用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帕金森病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7.1-2020.1,随机取 84例患者并分为服用美多巴的对照组( n=42)和加用普拉克索的实验组( n=42),对治疗前后运动改善状况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用药前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水平相近( P> 0.05),用药后,加用普拉克索的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好于服用美多巴的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更明显( P< 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治疗时同时使用美多巴和普拉克索对提升疗效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有较大帮助。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流程优化护理分诊对门诊分诊准确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 380例,根据就诊时间的顺序,将这 380例进行平均分组。将其中 190例纳入参照组,本组将接受常规的护理分诊流程,再将其余 190例纳入试验组,本组将接受流程优化护理分诊。对比两组分诊后的分诊准确率以及对分诊的满意度。结果 从分组后的准确率上看,两组对比的统计学结果显示( p<0.05),表明试验组的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从分组后的满意度上看,两组对比的结果显示(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对分诊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结论 流程优化护理分诊可有效提高分诊的准确率以及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氮卓斯汀以及 富马酸依美斯汀 滴眼液分别应用于过敏性结膜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抽选我院在 2017 年 11 月 - 2019 年 2 月诊断并治疗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总共 88 例进行本次医学研究,把这些患者均分成使用 氮卓斯汀进行治疗的实验组以及使用 富马酸依美斯汀 滴眼液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前、经差异化治疗干预后 3 天以及 7 天的眼部症状情况,同时评估组间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 差异化治疗前,组间患者眼部效果症状差异并不明显, P > 0.05 ;治疗后 3 天、 7 天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表现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异,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使用氮卓斯汀进行治疗,与使用 富马酸依美斯汀 治疗相比,改善眼部相关症状的效果更显著,可以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结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7月接诊收治的123例干眼症患者为探究主体,按照随抛硬币法划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A、对照组B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A患者应用的治疗措施为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B患者应用的治疗措施为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实施的治疗措施则为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结合普拉洛芬滴眼液,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给予治疗组患者实施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结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且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A以及对照组B患者,治疗效果优异,数据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予以白内障术后炎症与非感染性眼前段炎症患者普拉洛芬滴眼液的效果。方法:在我院眼科(2020年8月-2021年8月)治疗的白内障术后炎症与非感染性眼前段炎症患者中遴选76例为主体,通过奇偶法划分成观察组(n=38)、常规组(n=38)。予以常规组欧可芬滴眼液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常规组间眼部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观察组、常规组间各项指标,观察组眼部症状积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各项指标差异均存在意义,P<0.05。结论:予以白内障术后炎症与非感染性眼前段炎症患者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可促进眼部症状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用药价值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8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 180例急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 1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每组各 9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患者在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6.4%,而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80.16%,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也能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当归四逆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口服咪唑斯汀片,10mg/次,1次/天,四周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当归四逆汤口服,2次/天,四周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后趋化因子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50(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治疗前趋化因子水平为551.54±103.43,治疗后趋化因子水平为197.42±48.82,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为54421±5314,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为26543±3443。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趋化因子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60例髌骨横形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 60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为 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内固定治疗,为 3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 3个月后患者膝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对两组患者随访 1年到 1年半,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 lysholm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血管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异物刺激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感染例数为 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3.3%。对照组患者发生血管损伤的例数为 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例数为 2例,发生感染的例数为 4例,发生异物刺激反应的例数为 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 26人,优良率为 86.7%,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 14人,优良率为 46.7%。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数据差异显著, P< 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1年到 1年半的随访,询问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 65-115)天,平均愈合时间为( 90±10.3)天;对照组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 269-462)天,平均愈合时间为( 365.5±29.4)天,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 13.47±5.83)分、 Lysholm评分为( 89.22±2.78)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为( 119±21) °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 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度数。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及医疗经济损失,后期恢复快不易复发骨折情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的实验对象,根据病情进行不同分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比组别,形成一个健康志愿者构成的常规对照组、一个病情为慢性的慢性对照组和一个病情为急性的急性对照组,排除其他对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探究影响的客观因素,从而综合比对分析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结果: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慢性对照组和急性对照组的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前房宽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急性对照组和慢性对照组的晶状体矢高、虹膜宽度均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验有效开展后相应不同闭角型青光眼情况对比,可以发现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之间眼前节参数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上,有效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分型诊断,能够更好的对疾病开展治疗,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