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在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8例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把2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5.71%,对照组治疗优良率64.29%,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腕关节活动情况、神经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效果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治疗在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见,应用手术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后腕关节僵硬患者选择推拿法联合关节松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82例骨折后腕关节僵硬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和常规组(n=41),其中中药熏洗治疗的为常规组,推拿联合关节松动治疗的为研究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7.56%,常规组优良率为78.05%,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以及疼痛(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Cooney评分以及VAS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折后腕关节僵硬患者采用推拿法联合关节松动方案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针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电针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单纯康复训练(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FMA-L评定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方面,观察组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下肢运动功能,而且还能改善其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将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应用在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分析应用价值。方法此文研究分析的资料是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诊治的5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依据DR检查结果区分为无腕骨骨折组和腕骨骨折组,均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腕骨骨折组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腕骨骨折数、移位碎骨片数、关节脱位数多于磁共振成像检查,软骨损伤数、隐匿性的骨折数、骨挫伤数少于磁共振成像检查;无腕骨骨折组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关节脱位数多于磁共振成像检查,软骨损伤数、隐匿性的骨折数、骨挫伤数少于磁共振成像检查。结论在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展示较优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2年9月,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8例,根据AO分型标准C2型28例,C3型20例。开放性骨折2例,合并桡腕关节脱位8例,合并尺骨骨折15例,应用外支架+掌侧内固定24例;外支架+背侧内固定14例,应用外支架+掌背侧内固定10例。骨折端粉碎或远端骨质压缩者予植骨。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22~64岁。左侧14例,右侧34例。结果44例获随访,时间6~18个月,4例失访。用Jaki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34例,良10例,一般2例,差2例。钉道感染1例,无医源性神经管损伤、伤口感染、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钢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其具备疗效可靠,复位满意,固定坚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腕关节损伤患者,共6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即MRI组、MSCT组和MRI+MSCT组,每组20例,给病人分别运用MRI、MSCT和MRI+MSCT进行检查治疗。并对比三组病人关节脱位、骨折、移位碎骨折片等腕关节损伤的发现例数,并对比病人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MRI组对病人隐匿性骨折的发现率要高于MSCT组;而MSCT组发现病人关节脱位以及骨折的例数多于MRI组;对于联合组“MRI+MSCT”病人的检查确诊情况高于以上两组。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有较好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5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按照CR检查结果将其分成骨折组与无骨折组,同时均通过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联合检查患者骨挫伤、软骨损伤、隐匿性骨折、移位碎骨折片、关节脱位以及骨折等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的优点在于对移位碎骨折、关节脱位以及骨折的诊断率较高;而核磁共振的优点在于对骨挫伤、软骨损伤、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较高。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检查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效果明显提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骺因素导致腕关节畸形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应用Ilizarov技术矫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应用Ilizarov技术矫治并获随访的4例由骨骺因素导致腕关节畸形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病例。创伤性桡骨远端骨骺早闭所致的腕关节桡偏畸形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8、11、17岁;畸形角度20度、18度、20度,桡骨较健侧短缩3cm、2.8cm、3.9cm。多发性骨软骨瘤病侵犯尺骨远端骨骺所致的腕关节尺偏畸形1例,女,6岁;畸形角度23度,尺骨较健侧短缩3.5cm。结果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分别至术后11、22、31、39个月。3例创伤性桡骨远端骨骺早闭所致的腕关节桡偏畸形患者,1例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术后3月,拆架20天后发生截骨延长区骨折;1例在术后1.5月调节外固定支架矫正畸形期间发生钢针切割穿出骨质引起剧烈疼痛,故复诊时当即拆除外固定支架终止畸形矫正;1例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术后5月,拆架初期手腕外观基本接近健侧,但半年后随生长发育再次出现进行性的桡偏畸形。1例因多发性骨软骨瘤病侵犯尺骨远端骨骺所致的腕关节尺偏畸形患者,带架至术后14月复诊发现肱桡关节脱位并腕关节再发进行性尺偏畸形,即予外固定支架拆除。按照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优1例,差3例,优良率仅25%(1/4);按照Paley对应用Ilizarov技术出现的问题分类方法进行评定,产生并发症者3例,发生率为75%(3/4)。结论对骨骺因素导致腕关节畸形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需谨慎应用Ilizarov技术进行矫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Ⅰ型、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同时是否进行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患者单纯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在上述手术基础上同时进行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观察两组I型、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对照组I型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Ⅱ型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Ⅱ型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术后手术处理方式不影响患者腕关节功能,但对于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来说同时行尺骨茎突手术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的临床使用效果,从而探讨出该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需要接受再造手指的患者在接受再造手指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在接受再造手指的40例患者当中,有2例患者是属于手指脱套伤导致的,我院在对其进行切取皮囊面积为8cm*8cm之后,手术取得了成功。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的3个月之后,患者的再造手指感觉到了疼痛,有超过80%的患者的感觉超过s3。结论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效果,手术的治疗方法比较的简单,再造手指的复活率比较的高,对患者的损伤程度比较的小,另外再造手指的外观比较的好,和常规手指基本上没有差别。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