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1966年,杨东岳成功地设计实施了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为拇、手指再造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Cobbett在1968年首次采用了趾移植再造拇指。在之后的20年里,陆续出现了许多采用不同形式足趾移植再造一个或多个拇指与手指的报道。2007年王增涛报道了一组"拇、手指全形再造"的病例,手术方式不是简单的足趾移植,而是基于正常拇、手指的结构与形态,设计、再造出一个新的拇、手指。再造所需的组织材料来自全身不同部位,足趾仍保留在足部,术后手与足均有近似正常的外形与功能,对此种再造理念拟名为"拇、手指全形再造"。近些年来,拇、手指全形再造的理念与系列术式在国内外逐渐推广开展起来,成为手指再造的国际新趋势。本文介绍我国拇、手指全形再造发展情况和常用的基本术式及对未来的展望。
简介:1966年杨东岳首先选用第二趾移植施行拇指再造获得成功,建立了再造外科的丰碑.相继有Cobbett(1968)、Buncke(1973)、Tamai(1974)选用(足母)趾移植再造拇指获得成功的个案报道.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最初由单纯粗放型的拇指再造发展到现在施行的精细修饰性再造与修复,使再造拇手指的外形与功能获得精细的专科修复.Foucher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中国人民解放军手外科中心对985例1233个有不同程度缺损的拇手指,选用不同形式的足趾组织移植再造与修复,获得了98.6%的成功率,达到缺什么再造修复什么的程度,使拇手指再造与修复获得了自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趾-指血管的足趾移植进行拇指和手指再造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拇指和手指缺损270例365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吻合趾-指血管的足趾移植进行拇指和手指再造。甲瓣切取供区采用植皮、足背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足趾供区残端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及微信定期随访,对再造拇、手指的成活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再造拇、手指270例365指,术后全部成活。术后出现动脉危象10例12指,静脉危象11例13指,经局部拆线减压或手术探查重建血供后成活。术后3~38个月随访,再造拇、手指外形与健侧相似,痛、温觉恢复良好,TPD为6~18 mm,平均8 mm。再造拇、手指功能恢复良好,对指、对掌灵活。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优178例256指,良89例105指,差3例4指,再造指优良率98.9%。供区愈合良好,负重、行走及跑、跳均无不适。结论应用吻合趾-指血管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供区损伤小,不受解剖变异限制,可简化手术,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指骨延长再造手指术修复缺损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Ilizaro指骨延长再造手指术者,将入选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达预期指延长长度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Ilizarov指骨延长再造手指术的指缺损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修饰性再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收治129例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伴骨或(和)肌腱外露的患者,男11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17~59)岁。甲基质缺损0.4 cm×1.1 cm~1.8 cm×2.0 cm,骨缺损长度0.4~1.8 cm,软组织缺损1.6 cm×1.8 cm~3.2 cm×4.8 cm,采用清创游离趾组织瓣修复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77例趾腓侧皮瓣供区中17例直接关闭创面,60例缩小创面后10例采用植皮、28例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22例采用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52例甲瓣供区创面中49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3例趾甲基质全部缺损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至2022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皮瓣有无坏死,皮瓣外形、纹理、质地,再造拇、手指甲板外观,再造拇、手指指腹TPD,皮瓣瘢痕及对冷耐受性,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X线片评价再造拇、手指指骨骨愈合时间;供区趾外观、感觉、对冷的耐受性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18~24)个月,术后128例皮瓣成活,1例趾腓侧皮瓣发生皮瓣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愈合良好。再造拇手指外形、纹理、质地及甲板与健侧拇、手指接近。再造拇、手指参照Zook指甲修复评定标准,优127例,良2例。再造拇、手指指腹TPD为4~10 mm,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再造拇、手指的瘢痕平均为0.6分,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再造拇、手指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所有患者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27例,良1例,中1例。所有患者X线片示拇、手指指骨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2个月,无骨吸收、感染、骨不连及应力性骨折。供区趾长度与对侧趾无差别。除了趾甲根为供区外,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多数差别不明显。供区趾趾腹TPD 4~8 mm;趾VSS评分平均为1.4分,VAS评分平均为0.7分;趾趾骨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趾修饰性再造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是一种值得推荐理想的方法,既可以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获得拇、手指良好的外观及满意的功能,又不会损失趾长度,对供区趾外形、感觉影响较小,且对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