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旨在研究来源于抗病毒基因HERC5的新型环状RNAhsa_circ_0001426的特征,并探索该环状RNA真核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方法从反向剪切位点的验证、蛋白翻译的潜能、对RNaseR处理的抵抗性、在细胞内的胞质胞核分布情况四个方面来研究hsa_circ_0001426的特征。此外,还利用环状RNA克隆构建试剂盒来构建hsa_circ_0001426的过表达载体,并验证其表达效果。结果hsa_circ_0001426是由HERC5基因第18号外显子反向剪切至第12号外显子形成,其序列中包含一条可翻译31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其抵抗RnaseR的处理,主要分布于细胞质。针对该环状RNA的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其在转染HEK293T细胞后48h的表达量最高。结论首次成功分析了抗病毒基因HERC5的新型环状RNAhsa_circ_0001426的特征,并利用试剂盒首次成功构建了hsa_circ_0001426的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可在细胞中高效表达;为深入研究hsa_circ_0001426的特征和功能奠定基础,并进一步扩充了HERC5基因的相关研究。
简介:摘要 研究表明HOX基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HOX基因与早期造血干细胞的功能有关,又参与了后期造血细胞的分化与系定向分化过程,其表达异常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RNA干扰技术是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引起同源靶基因表达沉默,从而阻断靶基因的表达,是一种高效的基因阻断技术。利用RNAi技术,抑制HOX基因的表达,可能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对RNA干扰HOX基因用于白血病基因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简介: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是基因转移,包括治疗基因的选择、基因导入系统的选择,同时还包括治疗基因的高效靶向表达及对此表达的调控.而导入系统是基因治疗的核心技术,是基因治疗是否能够进入临床的关键之一,因而始终是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因治疗从1989年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到今年已走过了整整10年,10年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已表明,基因治疗不仅作为一个新的生物医学概念为人们所接受,而且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被广大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所实践.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多数研究表明,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总体上是安全、有效和易于操作的.本文就基因转移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10年来基因治疗的发展、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一介绍.
简介:摘要:文化具有与生物类似的基因,已被证明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院国合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基因的研究与应用,为拓展合作交流范围和质量奠定基础。本文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基因与医院国合部门的关联、影响以及医院在文化基因研究和务实方面的思考。
简介:摘要通过PCR的方式从拟南芥中扩增得到ICEI目的基因,将ICEI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中,再采用双酶切的技术将AtICEI基因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构建pLC2015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式将Plc2015载体转入烟草中,经过PCR和抗寒性实验检测,结果表明ICEI基因已成功转入烟草中,并具备一定的抗寒性。
简介: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I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胃溃疡患者抗幽门螺杆菌(rio)治疗的影响。方法共采集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106例,按抽签法随机分成EAC组(埃索美拉唑20meg次、克拉霉素0.5eg次、阿莫西林1.0g/次,均2次,d)和0AC组(奥美拉唑20mg/g次、克拉霉素0.5g,次、阿莫西林1.0g/次,均2次/a),每组53例,进行为期1周的抗Hp治疗,治疗结束至少4周检测H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两组MDR1基因多态性,记录并分析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抗Hp治疗的影响。结果EAC组Hp根除率为84.9%(45/53),与OAC组的77.4%(4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DR1C3435T不同基因型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TT型基因Hp根除率为66.7%(16/24),携带CT型基因为86.3%(44/51),携带CC型基因为83.9%(26,31),携带,TT型基因Hp根除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携带TT型基因患者Hp根除率均低于其他两种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患者Hp根除疗效有关,携带TT型基因患者Hp根除率低。
简介:摘要p53基因是一种常见的抑癌基因,它几乎参与了人类所有肿瘤的生物学过程。骨肉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p53基因改变是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并影响着化疗效果和预后。现就p53基因在骨肉瘤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各学科的结合,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灵魂、核心。基因工程(英语: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基因工程具有广泛性、可复制性,可以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成新的重组的DNA,然后送到受体生物中去表达,从而产生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新组合。基因工程在医学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领域不断被拓宽,基因工程与我们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
简介:摘要: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社会学等诸多范畴备受重视。近些年来,科研工作人员对人类胚胎基因研究高度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背后诱发的道德伦理问题也令诸多社会学者担忧不已。人类胚胎基因经过基因编辑后,基因自身的完整程度、人类社会的公正、子孙后代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等一系列权力均会出现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基因编辑技术反应的科技伦理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从而推出相应对策,期望能够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