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间本院接收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43)给予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43)给予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ALT、AST、TBIL、GGT)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GGT(谷氨酰转移酶)改善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采取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开腹左半肝切除术。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肝中静脉导向解剖性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自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该手术治疗的86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腹腔镜肝中静脉导向解剖性半肝切除术进行治疗。我们记录了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结石完全清除率。此外,我们还对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生存率进行了跟踪。结果:本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长期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腹腔镜肝中静脉导向解剖性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这一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给予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35例,给予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护理后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PVV)、肝功能指标(ALB、ALT)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R、MAP、P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ALB、ALT等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明显快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明显优于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有效减轻手术对肝功能损伤,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护理主导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66例住院患者作为常规组,6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护理主导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肺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D-二聚体(D-D)水平、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3%(2/66)、肺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3%(2/66),均低于常规组的12.12%(8/66)、13.64%(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D-D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PV、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护理主导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警管理中,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改善血液高凝,促进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孕妇产前管理对乙肝母婴阻断的重要性。方法:对昆山蓬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1月-2022年1月建档行孕期保健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0例进行产前管理,随访观察乙肝孕妇确诊时机、转诊情况、孕期治疗情况、新生儿出生宫内感染情况、乙肝母婴阻断率。结果:100例乙肝孕妇中有10例为孕前确诊,共计84例乙肝孕妇转诊至上级产科高危妊娠门诊行孕期保健,16例孕妇在社区卫生中心完成产前孕期保健检查、观察就随访。总计发生宫内感染率为5%,母婴阻断率为95%,84例转诊乙肝孕妇生出新生儿后4例新生儿阳性,阳性率为4.76%,16例在社区服务中心观察随访的孕妇生出的新生儿阳性为1例,阳性率为6.25%,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期保健管理的新生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新生儿感染中1例为孕妇未接受治疗者,4例为孕妇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结论 社区卫生中心对辖区内孕妇进行母婴传染性疾病筛查,及早发现乙肝孕妇,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管理,符合转诊条件者即转诊至高危门诊接受治疗,不符合转诊者严密观察,确保乙肝母婴阻断率,对提高母婴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半刺配合按摩的方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于 120名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半刺按摩治疗组 (半刺按摩组 )和针刺对照组 (针刺组 ),每组各 60例。半刺按摩组采用胸、背部腧穴半刺配合乳房局部按摩的方法 ;针刺组采用毫针针刺少泽、内关、太冲、膻中及乳根的方法,测量两组治疗前后泌乳量及血清雌二醇 (E2)、催乳素 (PR L)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泌乳量均增加,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血清 E2、 PR L的含量均明显降低,组间同期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半刺配合按摩法相比针刺法痛苦小、适应性好,是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