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HBsAg携带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18个县区1~85岁人群共12350人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LISA检测。结果河南省总调查人群HBsAg是2.89%,5~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49%。与2002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2.21%,5~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1.65%。河南地区HBsAg阳性率存在地区差异,豫西低于豫东,豫北低于豫南。结论河南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河南人群HBsAg阳性率存在地域差别。
简介:目的掌握河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采集平顶山、鹤壁、许昌、商丘和驻马店等5地的白纹伊蚊进行测定,受试药剂为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结果白纹伊蚊平顶山种群对上述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9392、1.5489、1.5736和4.7147μg/L,鹤壁种群分别为8.8358、1.4537、3.3957和3.6613μg/L,许昌种群分别为5.8302、1.4774、2.6478和1.1688μg/L,商丘种群分别为2.0171、1.1179、2.9389和3.3282μg/L,驻马店种群分别为11.1113、2.5458、2.1877和5.1583μg/L。结论白纹伊蚊的控制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要手段的综合防治策略,科学使用化学杀虫剂,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性行为状况与相关因素,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河南省2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的报告率为9.6%,男生为13.7%,女生为5.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占有过性行为的22.6%,女生为36.4%,男生为17.3%,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1);大学生观看色情信息的报告率为28.8%,男生为49.6%,女生为7.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不良性行为已成为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险行为之一,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周口地区近三年来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报告发病率呈上升态势,特别是淮阳县,2008年上半年报告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21倍。探讨菌痢报告高发的原因,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上半年报告的菌痢疫情与2007年同期比较分析以及现场调查和淮阳县近十年以来的流行趋势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对细菌性痢疾的报告有明显影响,乡镇网络直报的实施和县疾控对网络直报加强管理,以及当地卫生条件、卫生习惯较差等,是导致菌痢报告高发的主要原因。结论淮阳县菌痢报告病例近年呈上升趋势,经调查未发现暴发疫情,报告病例增加应与其报告敏感性近两年来显著提高有关;该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状态一般,部分群众有吃剩饭的习惯,这可能与淮阳县菌痢高发相关。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确定目标人群,在不记名的前提下,采用健康教育、发放宣传材料及安全套等方法进行干预,采用问卷调查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有明显提高,每次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73.1%提高到91.5%(χ2=22.69,P〈0.01),服务小姐规范就医行为得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加强。结论对服务小姐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水平和有效改善相关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南省食物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构成特点,为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到我科住院的432例0~12岁河南省内疑似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2例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中,有98例为阴性,334例为阳性,食物过敏原试验总阳性率为77.3%,食物过敏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牛奶49.4%,鸡蛋48.5%,带鱼24.3%,海虾18.0%,鲫鱼13.7%,牛肉15.0%,花生12.9%,羊肉11.4%,小麦9.9%,番茄8.7%,菠萝8.7%,大豆7.2%,桃子6.9%,芒果5.0%。结论河南省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最主要的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带鱼、海虾、鲫鱼、牛肉、花生、羊肉等,早期发现并回避这些过敏原,可预防和减少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河南省百日咳目前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免疫策略和预测疫情趋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河南省2011年的疫情进行描述分析,了解百日咳当前的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结果2011年河南省百日咳的发病率处于近年来的正常发病水平,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8月份为发病高峰,豫东和豫南地区相对高发。结论未按程序尽早完成儿童三针DPT基础免疫应是小年龄组百日咳高发的重要原因;目前百日咳的防治重点仍应以做好儿童的基础免疫,疫情监测重点在幼托机构,及时发现并管理好幼托首例病人,防止局部暴发发生。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省2008-201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完善出生缺陷的预防对策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08-2017年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数据采用SAS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2008-2017年共监测围产儿261571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4.11/万,各年度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χ^2=9.45,P<0.001)。城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年龄<20岁、20岁~、25岁~、30岁~、≥35岁所出生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35岁产妇更易发生围产儿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和多指(趾)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总唇裂和脊柱裂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且先天性心脏病和脊柱裂的变化幅度较大。结论河南省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有增加的趋势。随着高龄孕产妇的增加,应加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出生缺陷发现能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简介:目的了解4个项目县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的基本需求,为制定预防进一步传播、促进感染者健康生存和生活的综合社区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患病家庭,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选取非患病家庭.采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问卷对每个家庭的感染者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患病家庭的年经济收入、支出与非患病家庭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病家庭的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非患病家庭,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对药物治疗、预防母婴传播及机会性感染的预防性治疗方面的信息仍然需要加强。结论社区综合健康促进策略可主要考虑提高患病者家庭的经济收入能力、药物依从性能力、机会性感染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母婴传播的能力。